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研究部文集>>王刚>>新闻研究

“微调查”:与时俱进打造特色优势

王  刚

2014年09月16日00:00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手机看新闻

深度报道历来是主流媒体的优势所在。面对社会环境、媒介生态、受众需求的深刻变化,主流媒体如何进一步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对于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高影响力、引导力和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日报今年年初在一版推出“微调查”栏目,着力把深度报道的传统优势转化为特色优势,在创新报道理念、拓展报道模式、增强传播效果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

顶天立地,凸显理念创新

2013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一版刊发调查性报道《公交场站何处容身?》,用1300字的篇幅就说清楚了公交场站缺口状况、现实影响、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等四个方面问题,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以此为契机, “微调查”栏目推出,用短小精悍的篇幅刊发调查性报道。从1月6日至8月11日, “微调查”栏目已推出报道25篇,其中《路标门牌有点乱》(1月6日)、《出游 文明别掉队》(5月3日)等四篇报道在头条位置刊发。党报一版一向以时政报道为主,调查性深度报道不多,在一版开设“微调查”这样的栏目,固定刊出调查性报道,更为鲜见。这是《人民日报》创新深度报道的新成果,是顶天立地理念的新体现。

对报纸属性的准确把握。新闻媒体从本质上讲,要从信息资讯和观点意见两个维度满足受众需求,两者互为表里,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仍然是平面媒体的“优势项目”、“重头武器”。《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第一大报,“新闻纸”的属性始终是第一位的、基础性的。“微调查”栏目,把“天安门城楼上的思考”与“田间地头的感觉”结合起来,聚焦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选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客观真实表达群众诉求,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用典型说话,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蕴含,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路径,为读者提供更详细的内容、更核心的真相、更权威的观点,拉近了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在群众生活中的“嵌入度”,在更高的层次上彰显了《人民日报》“新闻纸”的属性,为“观点纸”、“思想纸”、“宣传纸”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对深度报道的准确把握。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要把深度报道的传统优势转化为特色优势,就必须在栏目设置、选题策划、报道方式等方面体现出新特点。深度报道一般分为评述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两种,前者是通过对众多新闻事实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现象,阐述观点,预测走向;后者是通过对一个代表性的具体新闻事件的调查,了解事件发展,揭示深层蕴含,厘清问题本质。主流媒体采用评述性深度报道较多,调查性深度报道较少,其原因就在于调查性深度报道的高度敏感性和“时、度、效”把握上的复杂性。在一版推出“微调查”栏目,甚至在头条位置刊发调查性报道,充分体现了人民日报对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体现了高出一筹的办报能力和水平、自信和担当。《农村留守儿童有三盼》(2月3日)、《低价药缘何“玩消失”》(3月23日)、《垃圾分类有点囧》(4月6日)、《“高龄”电梯谁来养护》(6月14日)、《维修猫腻知多少》(6月21日)、《建美丽乡村,要把准群众的脉》(7月21日)等报道所体现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百姓情怀、问题意识、公正立场、辩证思维、理性表达等内涵丰富了报道思想,拓宽了报道思路,为进一步做好调查性深度报道提供了新的遵循。

对新闻资源的准确把握。新闻媒体的信息渠道、采访编辑力量、发布传播平台和受众影响力等是新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高低,决定新闻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一版是《人民日报》的核心版面资源,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力。“微调查”栏目的报道,以选题的“顶天立地”、采访的扎实细致、编辑的精雕细琢、文字的精粹鲜活、版面的高端权威,使新闻资源得到有效优化配置,前期采访与后期编辑各展所长,报道质量与版面效应相得益彰。如《公交场站何处容身?》报道,3个分社记者调查采访了5个大城市,提供报道文字超过1.3万字,经过编辑5遍精心修改,最终见报1300字。同样报道,在都市报会是整个版面,在《人民日报》新闻版会是半个版面的篇幅,而在一版,只用1/6版的篇幅就讲清楚了问题。浓缩常为精华,写短更见功夫。这突出体现了人民日报优化配置新闻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多种模式,挖掘报道深度

调查性深度报道,必须克服报道事件简单、内容单薄的现象。“微调查”栏目报道采取多种报道模式,以重要性、典型性、深入性体现报道深度。

多地联动,突出重要性。《路标门牌有点乱》(1月6日)报道涉及河南、北京、上海等一省和两个直辖市;《治治农村市场假冒伪劣》(1月19日)涉及四川省金堂县、陕西省渭南市、湖南省长沙市等三省多个地区。《电子卖场,诚信缺失难翻身》(1月29日)、《社区宽带不太宽》(2月10日)、《求职者都去哪儿了?》(2月17日)、《让城市“牛皮癣”别再牛》(3月21日)、《低价药缘何“玩消失”》(3月23日)、《垃圾分类有点囧》(4月6日)、《清明,我们该如何祭奠》(4月7日)、《中水,中看难中用》(4月13日)、《自行车道难容自行车》(4月27日)、《出游 文明别掉队》(5月3日)、《审批瘦身 别让“二当家”卡脖子》(6月8日)、《玩具如何再动员》(7月7日)等报道,也多是在几个省份多个地区就同一问题深入调查采访,跨区域、大时空鸟瞰式扫描,展示问题的普遍性,突出问题的重要性。

点式剖析,突出典型性。《老旧小区岂能弃管》(3月17日),在沈阳市大东区园东小区进行驻点式采访,深度开掘,详细报道小区出入通道不疏、小广告泛滥、设施维修缺乏、违建现象严重等情况,全面呈现了弃管小区的现状和影响。《农村用电还难吗》(2月5日)是对河南省民权县一个村民家庭连续3年1月份用电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反映农民生活的改善、用电情况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一个报道对象的深度剖析、动态追踪、对比分析等方式,体现出典型性。

现身说法,突出深入性。《荣誉岂是靠花钱买来的》(1月12日),以苏南某企业宣传部长王女士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对评选评奖乱象给企业带来的负担和无奈进行集中展现。《外来工返乡路好走吗?》(1月26日),记者在广州至武汉的第一个外来工专列G6102次高铁上、在广州广园路春运火车票订取票点、在广州火车站售票大厅进行体验式采访,对外来工乘坐高铁的意愿、票价的影响、网上购票的困扰、买不到票后的选择等情况进行报道,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突出了报道的贴近性、深入性。

深度融合,增强传播效果

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注重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的融合。“微调查”栏目,以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为目的,采取多种方式使传播内容和渠道深度融合,增强了传播效果。

栏目叠加,提升关注度。《“吃喝公园”今如何》( 1月27日)、《农村用电还难吗》(2月5日)两篇报道是在“新春走基层”和“微调查”两栏目下刊出的。“新春走基层”是《人民日报》每年春节前后推出并精心打造的传统栏目, 营造欢快喜庆气氛,选取群众视角,反映真情实感,是春节期间版面的主角。同时,注重以小见大,解读发展成就、剖析困难问题、探求解决路径,积极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避免蜻蜓点水式报道,体现报道深度。两个栏目的属性在这一点上高度契合,相互补充。两篇报道抓住春节前后的时间节点,一篇关注整治高端会所占用公园等公共资源,甚至“暗藏舌尖上的腐败”的情况;一篇关注普通农民家庭用电情况的改善和面临的问题;提升了“新春走基层”栏目的深度与厚重,使两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产生叠加的传播效果。

配发言论,提升思想性。《荣誉岂是靠花钱买来的》(1月12日)报道推出的同时,配发“今日谈”文章《警惕乱评奖死灰复燃》,提出各地应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好好检视一下自己辖区范围内的评奖活动。基层单位也应自觉抵制乱评奖,别干那些“花大钱、买黑牌”的糊涂事。《老旧小区岂能弃管》(3月17日)配发的“编辑手记”指出,弃管小区为数众多。房难修、院难管、设施差、不安全等问题,是老旧弃管住宅小区普遍面临的难题,大大影响了群众生活质量。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各级干部“以百姓之心为心”,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任务书、时间表,就一定能把弃管小区里居民的“闹心房”变成“舒心房”。 “今日谈”文章、“编辑手记”概括报道的主题蕴含,提升了报道的思想性。

媒体融合,提升延展性。从2013年7月1日开始,《人民日报》利用二维码、图像识别等技术,将部分稿件由单一的文字形态转化为文字、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态,读者利用手机扫描相关标志,可直接看到声形并茂的内容。“微调查”栏目积极采用二维码视频以增强报道效果。《外来工返乡路好走吗?》的二维码视频长度54秒,展现了高铁列车缓缓驶出广州南站台、车厢里人们轻松的表情、站台内如潮人流、售票处前人们急切的目光等场景。《“一元钱”的诚信拷问》(7月12日)的二维码视频长度3分25秒,选取西安公交5公司收银中心查点残币、游戏币的场景以及司机、群众呼吁提高文明素质、做文明乘车人的访谈。视频增强了文字报道的现场感,同时又各自独立,不是简单的文字配图,而是运用镜头语言,延展了报道主题。

深度融合使“微调查”栏目的报道被网络、微博、客户端广泛转载,受到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要随着社会环境、媒介生态、受众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打破思维定势,拓展报道模式,融合传播手段,赋予新内涵,体现新特点,把传统优势转化为特色优势,才能为主流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发挥应有作用。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副主任)

(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14年09期)

 

分享到: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