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4年第4期

编剧那点事儿

任陇婵

2014年08月14日08:11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年初以来,从宋丹丹与宋方金的口水仗、琼瑶投诉不成又起诉于正、芦苇与李碧华关于电影剧本《霸王别姬》的版权之争、李亚玲与《北京爱情故事》导演陈思成的剧本著作权纠纷,到安徽发动全省高考学生在考场集体讨论“剧本修改谁说了算”,有关编剧的事不断进入媒体与公众的视野,成为持续发酵的热点话题,不同领域的人对编剧那点事儿自然反应不一。

传媒圈的反应最为热烈,好不容易又逮着个活蹦乱跳的话题,岂能轻易放过。有的媒体以消息、访谈、专题报道等方式放大其传播与广告价值,有的电视台则将当事人的纠葛作为扩大在播“涉事剧”收视效果的炒作方式。社会公众的反应也一如既往的活跃,大都抱着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态度,或当作“八卦”新闻来娱乐消遣,也有一些是非曲直的评判,几乎一边倒地谴责涉嫌抄袭者,大都比较感性和情绪化。也有一些公众保持着警觉,谁知道会不会又上了制片方和媒体的当?也许又是后者精心设局的炒作?

相比之下,影视圈的反应最为沉寂。或因涉事者都是当今影视界“写而优则导(导演)”、“写而优则制(制片人)”的大腕级人物,演员、导演们都不愿得罪人,对媒体能躲就躲,实在躲不开就装得跟政府新闻发言人似的。编剧业更几乎是集体失声,若不是琼瑶阿姨、李碧华、李亚玲等几位当事人气愤难平站出来说道说道,人们还真以为编剧圈是一方宁馨和谐的乐土呢。其实这是个潜规则盛行、抄袭成风的混沌江湖,普通编剧不仅收入、劳保缺乏应有的制度保证,作品版权、个人权益和抄袭行为也缺乏法律界定,更没有美国编剧工会那样的维权服务组织,大家对待各种侵权抄袭行为都见怪不怪、安之若素,又何曾见过哪位“苦大仇深”的小编剧或“枪手”敢去维权?

与法律健全、行为规范、从业者权益保护完善的欧美编剧业或韩国主妇编剧们那种气定神闲、悠然自得的创作状态及生活环境相比,国内编剧业简直是一个“丛林”,这种生态下的编剧只能按制片人、投资人或大牌导演的授意,去编那些迎合大众心理癖好或刺激视听感官的东西,又怎么能创作出文学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剧作呢?

当今影视行业表面繁荣、虚盈实亏和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中,影视内容制作公司、投资方、制片人以及电视台都不惜以降低影视艺术价值和文化品位,来达到赚快钱、赚大钱和成本最小化的目的。他们就像农民舍不得让土地休耕、城市里的出租车承包户不让汽车轮子停下来一样,绝不肯让飞速运转的影视商业机器减速,更舍不得在编剧身上花大价钱和花时间,让他们以从容平和的心态去提炼创意、推敲故事、雕琢剧本。这里已经没有多少有理想、有社会担当的文化人,大都是无比精明、唯利是图的文化投机商,甚至层次更低的文化商贩;没有成熟的影视创意工业体系,只有翻抄和拼装各种高收视桥段的山寨作坊;没有艺术家,只有大众文化生产线的工人;没有创意和诗意创造者,只有掌握了各种类型片商业元素配方的勾兑师。

编剧那点事儿看似一些鸡毛蒜皮的个人纠纷,其实这些事一点也不小,涉及到知识产权、编剧个人权益保护等法律问题,还有影视从业者的职业伦理道德和编剧群体生态等问题。编剧是一部影视剧的灵魂,也是影视产品的本源性要素和质量起点。当影视圈的老大们将编剧“贬黜”到一个卑微、尴尬的生态位上,实际上是将内容产业的灵魂放逐了。我脑子里常常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一大群一脸囧相的“知识民工”与几位踌躇满志光鲜富态的“包工头”,他们身后耸立着造型奇绝诡异又粗劣不堪的影视内容大厦。这大约就是中国影视剧产业的写照。

(任陇婵:山西省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 

分享到:
(责编:董慧(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