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4年第4期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真善美

徐平

2014年08月14日13:41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电视谈话节目是以面对面人际交流的方式,通过电视或网络等大众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本质上属于大众传播活动。从内容上,谈话节目可以分为新闻类谈话节目、人际关系类谈话节目、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专题对象类谈话节目等;从形式上可分为聊天式谈话、访谈式谈话、论辩式谈话、综合式谈话等。

作为大众传播工具, 电视最适合以面对面形式进行人际交流,而电视谈话类节目则较好地发挥了电视的这项优势,这给谈话节目主持人提出了一个较高要求:如何驾驭现场?如何与嘉宾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进行交流?如何突出人际交流情真意切、将心比心的效果?如何使原本是大众传播的电视节目充分汲取人际传播的长处,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这既是对主持人综合素质的考验,也是检验电视谈话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竞相发展的背景下,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外形、语态、表达等,呈现出百花齐放、不拘一格的态势。什么是谈话节目主持人一以贯之的素质要求?真实,真诚,真情。真实,是交流和传播的基础,是真意的传递,属于事实层面;真诚,是善意的表达,属于价值层面;而真情,是美意的流露,是真善美的统一,属于美学层面,是谈话节目的终极追求。

一、真实:真意的传递,交流和传播的基础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传播的基础。真实,不仅仅是眼见为实,还包括事实真实、观念真实、抽象真实、本质真实等层面。对于主持人来说,真实意味着体态、语态和心态的真实。

谈话节目除了主持人和嘉宾,现场常常还有几十位观众。有的主持人一看现场来了那么多人,很职业地兴奋起来,不自觉地将音量提高了一个八度,表情神态也明显地带着表演痕迹。绝大多数嘉宾和观众都没有上镜的经验,面对摄像机、灯光和陌生的环境,本来就容易紧张,再看看主持人,还以为镜头前就得表演呢。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怎么可能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呢?说些空话、大话也就不足为奇了。主持人和嘉宾不能进入真实的状态,这是谈话节目最忌讳的。主持人如何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真实的谈话氛围?

首先,在谈话节目现场,主持人应淡化主持意识,以本真的形象融入谈话中,以真实的体态、语态和心态,表达真情实感。这种率先进入常态的表现会给现场来宾一种感应,对方也容易放下上电视的感觉,恢复常态。崔永元曾遇到这样的情境:有次节目刚开始,当他走进现场,观众就热烈鼓掌,眼神普遍流露出崇拜之意。他意识到这种气氛不利于平等交流和共同参与话题讨论,于是,他有意识地谈到自己如何普通、平凡,甚至还谈到一些自己的坏毛病,有意向观众靠拢,直到大家感到主持人与他们没有什么不一样、完全可以进行轻松自在的交流时,才开始进入话题。

其次,由于嘉宾的地位、身份、职业、年龄、性别、学识各不相同,要求主持人以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营造一个令嘉宾容易接受的环境氛围。这个氛围可以由一个点切入,或与谈话主题直接关联,或与谈话主题间接呼应。

总之,好的谈话节目应该尽量抛开角色的面具,选择好话题与节目形态,还原主持人与谈话者的个性与本真,消除主持痕迹,实现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良好结合。

二、真诚:善意的表达,谈话节目的价值导向

黑格尔认为,对于艺术的内容,不仅要求真,而且要求善。谈话节目主持人善意表达的关键在于真诚。研究表明,他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往往是自己对他人态度的映射反馈。如果节目主持人让人感觉是在做秀,即暗示这是一种角色关系而非人际关系,那么谈话参与者也必然将彼此的关系定位在角色的层次,跟着主持人做秀,也就难以实现良好的人际交流。正如白岩松所说:“把‘主持’缩得更小,把‘人’放得更大。”谈话节目过程中,主持人应以真诚的状态感染谈话参与者,以得到积极的回应。

我曾两度采访歌者龚琳娜。第一次是在《忐忑》火了之后。我事先做了大量功课,并同编导一起去北京看龚琳娜个人专场音乐会的彩排。节目一上来,我首先谈的是对彩排的印象:“昨天去听你彩排啊,你那声音一出,刷,我眼泪就在眼眶里了。你知道吗?我觉得你的音乐是那种有生命、有灵魂的感觉。” 接着我话锋一转,谈到自己最早听《忐忑》并不以为然,觉得它很具有喜感,但是一点美感都没有。因为我的真诚,龚琳娜毫不介意,也坦率地说创作时就没有打算让它有美感,而是反映当下人的各种心理状态。真诚的谈话场一旦建立,她的讲述就像大江奔涌般一泻千里。那期节目,我们聊了音乐、聊了成长、聊了爱情,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龚琳娜。尽管在笔者采访之前,龚琳娜已接受过包括杨澜的《天下女人》在内的多家媒体专访,但在此片中,仍有百分之六十的内容是独家的。

第二次专访,龚琳娜因为《金箍棒》等三首神曲再次受到了公众关注。由于有了第一次的愉快经历,龚琳娜很爽快地答应了笔者专访的邀请,并在节目里深情地说:“因为我一直都记得,在两年前跟你的交流,真的很真诚。深深地聊,聊得心动、聊得舒坦,所以我很愿意上你的节目。”可见,主持人以极大的诚意“走心”,才会与嘉宾和观众达到心灵的共鸣。

主持人除了用心准备、用心体验、用心交流外,更为关键的是用心倾听。对于主持人来说,要紧的不是自己说了什么、展示了多少口才,而在于能使嘉宾、观众真实地进行意见表达与感情交流。最好的主持人是最恰当的倾听者,而不是一个说话最多的人。

另外,要营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无论谈话对象是权贵还是平民,主持人都应该不卑不亢,以平视的眼光对待每一个人。这种平视源于内心的平等意识。崔永元在介绍现场嘉宾时,只会说演员某某、作家某某、老师某某,从来不说著名演员、著名作家之类的话。这样一来,观众同嘉宾的距离也就缩短了,从而为谈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心理基础。

三、真情:美意的流露,谈话节目的终极追求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是求真、趋善,最后旨归于美。

对电视谈话节目来说,真情,是美意的流露;真情,既是真的(合规律性),也是善的(合目的性),是真善美的统一,是谈话节目的终极追求。对谈话节目主持人来说,真情,意味着感同身受、将心比心,是主持人悲悯情怀和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

电视谈话节目不能为了达到认知的目的,而强行说教和灌输,优秀的谈话节目应该在观照和共振中达到移情,在有效传递信息的同时尽可能地给观众以审美享受,从而产生乍听不凡、引人入胜、细听有味、令人动情、难以忘怀的效果。

我主持的《青春万岁》栏目是江苏教育频道的一档励志人物谈话节目。廖智是我访谈过的一个嘉宾,她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失去了未满周岁的孩子、会跳舞的双腿以及婚姻,那年她才23岁。看起来,那些黑暗将牢牢把她吞噬,但她却笑着站了起来,重新站在了舞台上,收获了新的爱情,成为中国最美的志愿者。

编导在稿本创作之初,为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你还记得‘5?12’那天发生的事情吗?”在“备课”时,我觉得一开场这样问有点生硬、有点冷漠,于是,录制时我做了改动。面对这个美好的女孩子,我由衷地说了第一句话:“见到你的第一眼,我挺惊诧的,因为无论是岁月还是灾难,都没有在你的脸上留下痕迹。”廖智听了这话,甜甜地笑了:“可能是因为我喜欢笑的缘故吧。”这样的对话,把嘉宾鲜明的个性色彩展露无遗,也拉近了嘉宾和主持人的距离,一下子进入了真情互动中。接下来,按照编导稿本意图,笔者该问关于“5?12”的事情了,对这个问题我也略作了改动:“如果今天让你回忆‘5?12’那天发生了什么,你会为难吗?”完全站在嘉宾的立场上发问,既完成编导要求,又不强人所难,真情实感水到渠成。

(徐平: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主持人) 

分享到:
(责编:董慧(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