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关于对台湾广播新闻策划的几点思考

王姗姗

2014年09月16日15:5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在信息海量、媒介多元的今天,新闻媒体如何更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是当今社会乃至今后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那么,作为舆论引导与新闻竞争的关键,新闻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策划致胜”也已经成为共识。与对内宣传和一般意义上的对外宣传相比,对台广播宣传报道的政策更为特殊、对象更为定向、口径更为严格、内容更为敏感,因此,这就对对台新闻策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因此,本文就所见所知与实际经历,就对台湾广播的新闻策划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对台广播;新闻策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014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开播60周年。1954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调令,从华东、西南、东北、河北等地调来的20多位编播人员组成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于8月15号顺利开播。 60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始终是对台湾宣传媒介中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最稳定的工具和手段,是台湾同胞了解祖国大陆情况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对台湾广播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对内广播或者一般意义上的对外广播,它是中国大陆在特殊历史时期、对特定地区、特定受众的特殊广播,它所发挥的作用和所达到的效应是其他媒体所不能取代的,始终坚守着对台交流、对台宣传的重任。在中国,新闻与宣传曾经长期被等同与混淆,因此,对台湾新闻宣传也成为一种习惯的叫法,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以新闻为载体或者说是通过传播新闻的对台宣传实践活动。

而由于对台湾广播的特殊性,又有必要对对台新闻进行一定的策划。新闻策划的含义说法不一,本文无意对此概念做过多的分析,但有必要对“对台新闻策划”做一个界定,它是指“对台新闻媒体为了宣传大陆的对台政策、引导两岸民众正确了解两岸形势、加深认知,而对有价值的新闻主题进行策划,并为此整合相关新闻资源、创新表达方式、拓展传播渠道的新闻实践活动。”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大融合”的态势,交流合作深化,与此同时,两岸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等新媒体传播渠道、传播速度越来越广泛与便捷。据台湾Yahoo!奇摩民调中心发布的“理想新闻媒体大调查”,网络已经取代电视成为台湾地区“最常被大众使用的媒体”。由此可见,对台广播资源正由“独享”变成“共享”,内容也正由“异质”趋向“同质”,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信息内容的及时性,不仅使广播媒体面临新的挑战,也使得对台广播的新闻策划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信息海量、媒介多元的今天,新闻媒体如何更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是当今社会乃至今后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那么,作为舆论引导与新闻竞争的关键,新闻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策划致胜”也已经成为共识。与对内宣传和一般意义上的对外宣传相比,对台广播宣传报道的政策更为特殊、对象更为定向、口径更为严格、内容更为敏感,因此,这就对对台新闻策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本人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中心实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对台广播,因此,本文就所见所知与实际经历,就对台湾广播的新闻策划提出几点思考。

一、要有政治觉悟 提高导向意识

科技的发展以及全球化固然带来了许多的基机遇,但是国际舆论环境也随之变得更加的复杂,台湾岛内各利益阶层观点不一,舆论斗争愈演愈烈,众所周知,新闻传播媒体是一种经营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因此,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提高体对台广播的舆论引导能力是一个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拥有《中华之声》、《神州之声》两套节目,分别用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播出。《中华之声》定位为普通话新闻综合频道,《神州之声》定位为方言、文艺频道。全天播出时间38小时20分钟,发射总功率高达4700千瓦。中央台对台广播始终坚持以广播节目内容建设为根本,作为广播媒体的新闻策划,加强政治觉悟,提高导向意识就是要深入落实中央对台的工作精神,以对台方针为指引,增强台湾同胞的文化、政治、民族、国家认同,努力争取台湾民心,改善岛内舆论环境。为此,新闻策划者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要有大局观和责任感,从宏观把握国家对台的方针政策,结合自身广播媒体的特点精心策划与设计,将具体的报道内容有效地传播给海峡两岸的听众。

二、怀揣创新精神 突破媒体壁垒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一个媒体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新闻节目策划的灵魂,应该成为对台广播新闻策划的基本特征,在这个求新求变的社会里,如果没有新鲜的内容不时地注入媒体栏目,必然会失去舆论的战场。那么,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网络媒体无孔不入的情况下,在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交流方式多种多样的情况下,对台广播的新闻策划就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凸显其主流的话语权。

在全媒体时代,要有新的传播手段,广播的宣传报道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一种形式上,要与新媒体融合。2001年5月创办的“你好台湾网”,把传统的广播和现代的网络结合起来,实现了对台广播节目在线音频直播和点播。2010年9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中心、海峡之声广播中心、福建东南广播公司、厦门“闽南之声”广播、泉州“刺桐之声”广播和漳州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成立“闽南话广播协作网”,为两岸民众沟通交流搭建了全媒体传播平台,并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在两岸各界产生极佳的反响。随着微媒体时代的到来,“微电台”“微信”“微博”等形式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实现了多渠道的交流与接触,拓宽了广播的发张空间。

台湾“央广”已在2010年推出了多媒体平台,融合了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的优势,融影、音、图、文于一体,因此,在一些精细化的节目中,我们可以与台湾广播媒体同行,成立一个专门的策划平台,共同策划、制作,把有智慧、有想法,可操作性强的新闻报道付诸实践,实现两岸媒体的互动,带动两岸同胞的实时互动与交流。

三、报道及时到位 体现专业精神

由于对台广播的特殊性,对台新闻就不仅是传播一种信息,还是在传播一种理念,引导一种公众认同。“培养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共识”中的巨大作用,认为“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通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

当前海峡两岸都处于新鲜事物不断涌现,社会关系与矛盾较为突出的时期,媒体此刻能够对新闻事件与相关的选题进行科学的判断、及时的切入以及生动到位的呈现,便会把握住报道的先机,收获民心与影响力。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引导舆论的功能。媒介通过有选择地报道新闻,告诉人们“想什么”, 对人们的“思考对象”进行影响,把社会注意力和关注点引导到特定问题上,使某一时期公众有影响的意见与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分量密切相关。而新闻策划处于议程设置的上游,借助于新闻报道的策划,形成不间断的报道议程设置,来实现传媒的影响力,形成舆论、扩大舆论、矫正舆论。大众媒介从新闻策划开始,经过议程设置,达到引导舆论的传播效果, 完成一次媒介影响周期。 传播学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对最先获取的信息印象深刻,后来的资讯要想更改最初的印象就会变得比较难。因此,要想在对台新闻报道中占据先机,就要准备判断报道时机。立足于新闻事件,控制议程,真实、准确、及时、有效地报道新闻,才能为两岸民众所关注。

四、突出内容优势 加强信息价值

过去的对台宣传往往有意无意都是代表官方,惯于用意图宣传而非事实传播,将新闻赋予太多的政治意义和同意价值。而当前的对台广播则更刚性的宣导转向软性的诉求,从政策的传递转向信息的服务,从单向的传播转向双向的沟通。内容更加贴近台湾受众的实际需要,策划更加强调原创与个性标准。

2013年9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进一步拓展入岛方式,与台湾《民众日报》大陆新闻版启动合作,平均每期刊登七到八篇大陆及两岸原创新闻。图文并茂、及时深入。“你好台湾网”从2011年5月开始与台湾纸媒《两岸犇报》进行合作,在对方报纸中策划刊登合作栏目“大陆气象”。2013年又针对《两岸犇报》的改版,增刊扩大合作内容,增设合作栏目“背着书报啪啪走”,邀请旅友撰写大陆各地游记、见闻,定位独特、内容精良,受到岛内读者的好评。 因此,加强与台湾广播同业和其他主流媒体的联系,是优化传播内容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拉近两岸受众的接受能力与心理距离。

同时,在关乎两岸人民共同利益的新闻,比如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新闻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频率的《乐游神州》栏目就策划了一系列的服务类新闻专题,通过记者去全国各地采访新闻现场的同时,介绍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等,让台湾同胞全方位的了解大陆各地的情况。因此,以服务为导向的标准,加大了新闻内容的价值权重,效果自然会比以宣传为导向的标准更易于受众所接受,对台广播才能真正实现传播的价值。

五、结语

对台湾广播这样一个特殊的媒体形式,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广播内容自然不能与一般媒体相提并论,新闻内容也不能单纯地用常规眼光来衡量,但是也要符合新闻规律与价值。广播媒体有它的优势与劣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有它得天独厚优势,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资源,是不懈追求的目标,如何为国家统一服务,为两岸人民造福,是永远的使命。

当前两岸关系深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新形势、新时期要求新闻媒体抓住新媒体的浪潮,在政治导向正确、技术手段革新、专业技能过硬、内容策划精良等方面努力创新求变,不断加强媒体自身的新闻策划与设计能力,不断提高话语权、权威性与影响力。(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铁骑.杜嗣琨.不一样的广播——对台港澳广播学术论文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2] 王求.叩问潮汛:纪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60周年学术论文集[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3] 王求.晴虹耕海:纪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60周年回望文集[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

[4] 罗以澄.议程设置观照下的新闻策划[J].新闻前哨.2009.

[5] 赵振宇.新闻策划的定义、作用及实施前提[J].现代传播.2001.

[6] 艾风.新闻策划是新闻改革的产物[J].新闻改革. 

分享到:
(责编:张惠丹(实习)、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