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媒人物志》丛书出版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
人民网北京10月27日电 昨日,《中国新闻传媒人物志》丛书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主持。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方汉奇教授、前任会长赵玉明教授、名誉顾问卓南生教授,北京上德经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赵世勋总经理以及丛书主编之一乔云霞教授等在研讨会上先后发言。
方汉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新闻史中对新闻人物的研究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一个缺口,相关研究只限于人物简介。而“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这套书,已经不是简单的简介,是多角度的介绍、评价,人物相关的传记资料更加丰富,十卷之多,煌煌巨作,是新闻人物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成果”。
赵玉明教授认为,这套丛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的一个新阶段。从最开始的“有史无人”,到后来的“有史有人,但比较简单”,再到现在的“有史有人,且充分详实”,相信未来的新闻人物研究一定能进一步发展。
日本龍谷大学名誉教授、新加坡旅华学者卓南生先生指出,新闻史研究要有根基,本套丛书的出版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时代背景,打好根基。
乔云霞教授在主题发言中介绍了本丛书的编写情况。“丛书编纂过程中要求每一位纂稿人充分占有材料,力求对名记者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分析和评价,言必有征,不发空论。”全书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第一手历史资料,经过汇理、补充、考证、研究,得以成书。丛书不仅对当下的新闻史学界、教育界和业界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在若干年后仍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其他与会嘉宾围绕丛书出版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顾勇华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观察与思考,指出每年获得“长江新闻奖”的作品与记者不少,但现在要一个记者讲清楚什么是“长江精神”,他很可能做不到。然而这套丛书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对新闻工作者的实践与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北京工商大学青年教师李杰琼发言说,这套十卷本的丛书有助于读者跨越历史,发现在万变中不变的是报人对于“中华民族将往何处去,应往何处去”的思虑,将历史教育、专业教育和国情教育有机结合了起来。
程曼丽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当今时代的社会环境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与操守却不应当有所改变。尤其是在中国社会进一步加快转型和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新闻记者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高度的职业敏感观察、分析问题,做负责任的报道者。正如范长江先生所言:“这个社会需要无数有操守的记者代表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她认为,《中国新闻传媒人物志》丛书所奉献的正是这样的范例和和样本,希望以此丛书与广大的媒体人和新闻学子共勉。她同时感谢北京上德经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丛书编撰与出版的大力推动与支持。
《中国新闻传媒人物志》丛书已于日前出版,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河北大学、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等在内的18所高校及单位的近70位研究人员参与编写,历经三年完成。丛书共计十卷,立足于清末民初以来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历程,按照时间顺序选取100多位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人物,每位人物均配有照片、评传、代表作若干及作品评述,丛书总字数约250万字。该丛书在观念和框架上尝试突破创新,在体例与编写方式上力求丰富翔实,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目前新闻人物研究领域的空白与不足。
本次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北京上德经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协办。出席研讨会的人员还包括,中国新闻史学会白润生、郑德金、万京华、曼叶平、胡连利、李润波等理事,清华大学李彬教授、西藏民族学院袁爱中教授、《国际新闻界》主编刘小燕教授、北京大学陈开和副教授,以及赵永华教授、刘书峰教授等七位在京丛书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