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研究部文集>>赵伟>>新闻阅评

“亮”了报道  “活”了版面

——本报近期精彩标题赏析

赵  伟

2014年12月10日16: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手机看新闻

近一段时间,本报涌现出大量夺人“眼球”的高水平标题,有力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这些精心制作的标题,或运用对比、比喻和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或巧妙借用简明直白的群众语言,既做亮了报道,又做活了版面,充分体现了本报编辑在标题制作方面的功力。

巧用概念对比,引发阅读欲望。10月20日20版《小村警有大舞台》一文,讲述的是贵州省龙里县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新警务机制,消除村寨治安防控盲点,改善乡村治理的改革创新做法。这个标题中的“小村警”与“大舞台”形成对比,为本来比较枯燥的基层改革典型报道平添了吸引力。同日17版的《负面清单的正面效应》,展示的是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来,最具价值改革探索之一——负面清单管理成效,标题使用“负面”、“正面”形成反差之势,准确抓住了这项备受社会关注的经济改革措施关键点,回应了社会关切。

又如,10月21日21版的《在“死亡地带”筑起“蓝色和平线”》,记述了中国第十三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分队的骄人业绩。这个标题能够引起读者对在“死亡地带”怎么筑起“和平线”的好奇感,从而使得读者愿意深入阅读,探究事情原委。还有,10月23日12版的《“落榜生”上榜记》,报道了距离陕西省高职(专科)线还差56分的“落榜生”们,成了第一批陕西省高职院校注册入学学子事件。“落榜”与“上榜”,一忧一喜,对比强烈,同样起到了吸引“眼球”的效果。

这样的标题还有不少,像10月29日9版的《看得见的河 看不见的水》,10月31日头版的《小吃不容大腐败》等。这些使用对比方法制作的主标题,涵盖报道、言论等各方面,全面展示了本报在标题制作方面的高质量、高水准。

运用比喻、拟人方法,增强生动形象感。10月21日头版《法治托起美丽浙江》一文,报道了“法治浙江”建设,为美丽浙江发展和群众美好生活保驾护航的显著成果,一个“托”字画龙点睛地表明了法治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0月22日5 版的《应对埃博拉,下好先手棋》,论述预防埃博拉疫情工作,标题通过借用围棋术语“先手棋”,形象地点出了预防埃博拉疫情工作的重要作用。10月23日头版的《尼江两村的“结”解了》,讲述甘南藏族自治州用群众工作方法化解草场纠纷的成果,标题中的“解”与“结”,巧用谐音搭配,也很生动。10月29日14版的《让闲置的科研仪器“忙”起来》,解读科技部有关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新规,“忙”字用得好,既与前面的“闲”字形成鲜明对比,又赋予其人格化,非常传神。

这样的标题还有10月23日 5 版的《矫治科研腐败需在“根”上施药》、11月5日头版的《昆明 老小区这样被“激活”》、10月26日头版的《一滴“南水”出安康》、10月30日14 版的《互联网“挖掘”购物新金矿》等。

引用直白群众语言,简洁有力表达主题。10月21日19 版的《这个学习型“朋友圈”,靠谱!》,标题通过使用典型的群众口语“靠谱”两字,不仅点出了学习型“朋友圈”可靠、务实的报道内容,而且增强了贴近性,拉近了报道与读者的距离。10月28日 15 版的《“90后”开始扛大旗》,标题中的“扛大旗”一词既是直白的百姓语言,又强调了中国女排年轻队员们在比赛中担当起的重要作用,突出了女排主力结构变化的新特点,新颖别致。

11月1日头版的“改革就在咱身边”栏目,推出青海湟中县整村易地搬迁扶贫的典型报道《下山过日子,舒坦!》。这个标题的亮点在于对“舒坦”一词的大胆使用,通常严肃的官方语言在本报头版标题中占据绝大部分,而这个标题独出心裁,与众不同,用真实的老百姓感受式语言——“舒坦”,描绘了整村易地搬迁后移民的生活状态。既实实在在,又富有感性色彩,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此类标题还包括,10月23日14 版的《家庭寄养 不是亲娃也得养好》、10月30日12 版的《股指期货,不是“坏孩子”》、11月4日18版的《事业单位乱进人,该好好整治了》、11月5日10 版的《机械采棉走近了 拾花工人去哪儿》等,都是使用直白语言,不加过多修饰,直截了当表达报道主题,紧紧地贴近了读者的心。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内刊《新闻传媒阅评》2014年第32期)

 

 

分享到: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