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光明日报:电影不能唯票房论

2015年02月26日05:19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每逢节日,文化消费的氛围就愈发浓厚浓烈。今年仅大年初一就有7部电影上映,被称为“史上最强春节档”。而早在春节还未至时,文化消费市场的热情就已被电影市场提前引爆。引爆市场的这根引线除了扎堆上映的影片、一路看涨的票房外,还有一场指向明确的炮轰。

当不少电视观众还在回味前不久热播的《奔跑吧!兄弟》时,由这档去年下半年最为火爆的综艺节目衍生出的同名大电影已亮相银幕。依托综艺节目打下的良好基础,该片自上映以来吸引不少观众走进影院继续感受“跑男”的魅力。据统计,截至2月11日,该片票房已接近4亿元。然而,一边是高涨的票房,另一边却是毫不客气的炮轰。即便是面对“东家”华谊兄弟也有份投拍的电影,著名导演冯小刚也丝毫不留情面。“6天就拍摄完成,还获得很高的票房。”日前,冯小刚痛批综艺电影的怪圈,在他看来,“一部电影,5天或者10天拍完,挣好多个亿,让投资人心都乱了,他们只会去抢这种项目,这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将导致没有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

事情真的如此严重吗?或许冯导有些担心过度了。综艺电影的确存在制作周期短、故事不精致、内容过度娱乐化等问题,甚至说是利用粉丝经济和节目余热来圈钱也并不为过。但也要注意到一点,综艺电影并非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也不是所有的综艺电影都有赚得盆满钵满的“好命”。近两年,综艺电影市场虽然逐渐兴起,但相对于每年300部左右的国产片数量,综艺电影充其量只能算做电影市场的一种类型,实在谈不上主流。从票房上看,也不是所有的综艺电影都能收获如去年上映的《爸爸去哪儿》和今年《奔跑吧!兄弟》那样的高票房。实际上,除了上述两部电影,综艺电影整体表现并不理想。由热播的电视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衍生出的电影《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上映十天仅有300万元的票房,与其宣称的8500万元的投资相比,该片只能用一亏到底、一塌糊涂来形容。一些综艺电影凭借旺盛的人气、准确的定位、充分的营销及恰当的上映时间斩获高票房,这是一种现象,但绝非必然现象。因此,对待综艺电影或许无须过分惊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冯导的担心又不无道理。如今的电影市场是许多投资人攫取利益的战场,票房的确会对电影的制作倾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投资人而言,既然能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暴利,那再毫不费力地如法炮制一部类似的电影又有何不可?即便这种尝试存在风险,也不能阻挡一些投资人试水。或许,对综艺电影火爆的担忧根源正是来自于当前电影市场对票房的崇拜愈发严重。

投资方对利益有天生的敏锐嗅觉,院线方也与唯票房论脱不开干系,从这个角度上讲,观众也只是市场被动的接受者而已。就拿电影《推拿》来说,尽管该片口碑不错,但去年上映时排片率很低,首日票房仅100多万元,只是一些商业片的零头。一些口碑较好的电影上映后竟然在电影院难寻踪影的案例并不在少数,甚至有影迷呼吁增加排片。出现这种怪现象的原因莫不是院线以利益为导向,大幅安排一些预期“走俏”、迎合市场的商业片、青春片,忽略小众电影,这也导致电影市场唯票房论。

当前,市场对电影票房过亿之类的数字浮华过于关注,对电影的质量和精神关注却有所不足。电影不是普通的商品,它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它会从思想上和艺术上影响人,决定了它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要求它承担着精神娱乐与修养提升的责任。因此,电影市场的发展绝不能唯票房论,不能仅以票房来衡量作品优劣,不能仅以票房导向进行作品创作。许多年前,我国的电影市场还没有今天这么火爆,没有动辄过亿的电影,却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等在国际上大放异彩、至今仍在影迷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经典之作。这几年,我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在追逐票房,随之而来的,是电影的艺术性、情怀、质量被束之高阁,也难怪能称得上经典的作品越来越少。

电影市场的良性增长不能靠票房维系,品质和口碑才是电影的生命力所在。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传播速度的加快,口碑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将更快更深。一部口碑差的电影即便能圈钱也最多是在电影刚刚上映时,后期增长一定无法持续。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应该是全类型、多样化的,能够奉献融视听享受和精神力量于一体经典作品的市场。只有走出唯票房论的误区,市场才会带来更有含金量的票房收入。(新闻观察员 陈晨)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