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研究部文集>>陈利云>>新闻阅评
人民网>>传媒>>正文

写好中国故事 唱响中国声音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报道评析

陈利云

2015年03月03日15: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手机看新闻

自去年12月16日开栏以来,截至今年1月26日,本报“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以下简称“行进中国”)栏目已推出报道30余篇,从体裁上看有通讯、消息、综述、言论,从形式上看有图片、图表、视频,也有立体鲜活的多媒体呈现。这些报道传播了中国好故事,唱响了中国好声音,切实发挥了温暖人心、褒扬善举、鼓舞士气的积极作用,在弘扬中国精神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走出去走下去深下去 用心触摸基层脉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故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经济新常态稳中提质,深化改革再开新局,法治精神唱响神州,反腐倡廉清风劲吹,民生政策温暖人心……精彩纷呈的好故事,激动人心的新故事,期待我们去聆听、去记录、去讴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的推出恰逢其时,既为打造“走转改”升级版提供了有利契机,也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成就、发展理念,激励国人砥砺前行搭建了传播平台。近一个多月来,本报将“行进中国”栏目作为年终报道的重点,精心策划报道方案,周密安排采访任务,多路记者奔赴基层一线,将镜头对准各地基层和群众,挖掘素材,体验生活,讲述蕴藏于百姓中的鲜活好故事,收录朴实、自信的好声音。

走出去才能发现更多精彩,深下去才能捕捉更多感动。成功企业家廖理纯斥资千万致力育林治沙生态修复的壮举,独龙族老汉高德荣带领乡亲修路致富的故事,大学生积极支教边疆的心路历程,以及海口推动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有益探索,河北青县努力打造道德之城的鲜活实践,湖北罗田推动生态立县的举措成效,贵州毕节倾力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伴随着记者“走出去”、“走下去”、“深下去”的脚步,一篇篇带有泥土气息和百姓体温的“好故事”、“真故事”密集见诸报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多彩画卷,在党报记者的笔下渐次铺展。

以去年12月27日推出的《千里兰新一日还》一文为例。报道聚焦12月26日开通兰新高铁这个新闻热点,记者登上首趟列车走访,甘肃省张掖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作的王东伟、退休前曾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物流与采购协会秘书长的80岁老人朱震达、来自兰新高铁各参建单位的60多位“荣誉”旅客、高铁16标段项目经理,都成为记者面对面的访谈对象,伴着车厢里记者奔忙的脚步,伴着亲切和谐的沟通交流,伴着乘客溢于言表的欣喜之情,开通兰新高铁的重大意义、深远影响跃然纸上。

巧选材精表达广涵盖 用情讲好中国故事

每一位中国百姓的故事里,都能映照出当代中国前进的步履,以细腻的笔触捕捉、记录它们,就是在为今天的中国立言、立行。我们的记者以俯身接地气、躬行走转改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行进中国”栏目报道选材视角丰富多元,既有所侧重,又兼顾平衡,在注重讲好百姓故事、传递百姓心声的同时,也注意盘点行进中国的热点大事、主要成就,在以典型人物、典型事件鼓舞人、感召人的同时,也注意向读者展示地方的创新实践,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使主题报道既有“高大上”的宏阔主题,也有“细小实”的民生视角,既有高度,也有厚度,既有导向性,也有时效性。初步统计,一个多月时间里,“行进中国”栏目围绕各地各类典型推出报道20余篇,针对重点工作领域推出的盘点综述报道也有10多篇,还有围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兰新高铁正式开通等推出的即时消息,加上今日谈、人民论坛等栏目配发的言论,真正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动格局。

“行进中国”栏目报道篇幅短小精悍,尤其是通讯类报道,多则千余字,少则几百字,每一篇都注重以富于时代感、现实感的新闻语言,讲述普通人对家国梦的追求,有真实具体的事例,也有事迹感人的人物,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细节,配以记者手记,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提炼每一个选题的“魂”之所在,深化了报道主题的内涵。感人的故事,生动的文字,朴素的情感,展示了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旋律。

以1月3日头版刊发的《青县为何好人多》一文为例。文章从“一个县出了1900多道德典型”这个新闻点切入,对“道德之县”的表现、内涵、举措、意义等进行了深入观察、深刻阐发,借以弘扬深沉厚重的道德力量。在1419字的简短篇幅中,作者通过“暖冬煤”这个小切口,引出大个子卜凡龙创作致富后仍甘当志愿者热心公益事业的故事、女会长肖靖荣领导快乐阳光爱心团队的事迹,同时通过招聘员工时重点考察德行修养、生意伙伴痛快签约,以及为好人建馆、为好人立碑等几个细节,以小视角反映大变化,以小事例承载大内涵,为当地道德立县提供有力佐证,生动展示了道德的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文章见人见事,更见思想见精神,故事生动感人,文字恳切温暖,蕴含着满满的正能量。

高数量高品质高规格 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行进中国”栏目以大致每日一篇的频率推出,有时还有一天推出两篇的情况,加之90%以上的头版上版率和多元视角的生动报道,凸显了此次主题报道的“三高”特点,即高数量、高品质、高规格,强化了同题报道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称道的是,本报将此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又一次练兵和检验,通过人民网、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媒体形式,对一些亮点报道进行重点推介,很多网友在客户端平台留言,对此次大型采访活动表示赞许的同时,也就相关报道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想,素材的一次性采集和内容的多平台传播有机结合起来,新的舆论生态下全媒报道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充分体现。

作为中宣部在全国新闻单位部署的一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将持续一年。在“同台竞争”的情况下,要始终保持本报高出一筹的优势,我们还可以在多方面作出努力。

——栏目内容还可以再丰富些。目前有明确标识的只有“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和“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盘点2014”两个栏目,而散见于一些新闻版的栏目,如“发现身边”、“记录?行进中国”、“百姓?影像故事”等,都是以发现精彩、百姓故事为主题的特色栏目,如能合理统筹,将这些精彩故事甚至精彩栏目适当归并入“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这个主栏目下,这一栏目会更有特色。

——文字还可以再生动些。就见报稿来看,一些通讯类稿件,包括即时性消息,都比较注重抓特点、挖细节,可读性、感染力都比较强。有些综述类稿件也比较注重从小视角切入来阐释大主题。但也有一些综述类稿件,欠生动、鲜活,存在资料堆砌现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题宣传的吸引力。其实,综述文章中也可以有故事,通过更多的细节和典型来说成绩、讲变化,无疑比生硬的文件式“传达”更容易让人接受。

——评论、理论文章可以再多些。目前就“行进中国”这个主题推出的评论只有几篇,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文章。其实精彩故事里,有很多亮点都可以成为评论、理论关注的话题,就某一个典型、某一个亮点及时推出评论文章,就行进中国的意义、作用等从宏观角度,从理论层面进行阐释,无疑是推动主题报道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有力手段。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内刊《新闻传媒阅评》2015年第02期)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