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研究部文集>>寿川>>新闻阅评
人民网>>传媒>>正文

激发“从心动到行动”的感召力量

——本报乐东经验典型报道评析

丁  丁 寿  川

2015年11月05日15: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手机看新闻

10月8日起连续3天,人民日报刊发聚焦海南乐东县由“乱”而“治”经验的典型报道(简称“乐东经验报道”),让乐东践行“三严三实”的探索、“后进”变“先进”的经验从海南走向全国。

这组报道在提升典型报道感召力方面堪称范例。感召,意为感化和召唤,典型报道对不同受众产生不同感召效果,有人因此感化,有人受到召唤。从这个角度分析,乐东经验报道的感召力体现在两个方面:对普通群众而言,乐东之变的具体可感使“三严三实”的要求获得认同;对党员干部来说,乐东经验的强力召唤让执政为民的理念化为行动。

这次典型报道,通过高规格的密集传播、全方位的系列报道和实而精的语言风格,提升了感召力,收到了良好传播效果。

密集传播高规格

凸显“乐东经验”典型意义

本报在推典型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如选好时机、重要版面刊发、连续多日推出多篇等。这种密集传播能在短时间内让读者先接触、认识、感知典型,再理解、接受、学习典型。乐东经验报道就延续了密集传播的做法,营造了感召的气势和氛围。

10月8日,本报即以“1+1”的形式组合推出3篇稿件:头版右中,一条厚题薄文、不足500字的短消息《乐东的“病”咋治好的》,精炼概括乐东嬗变的基本面,并提出变化何以发生之问,设置悬念吸引阅读;6版用三分之二版面,刊发通讯《边海小城 乐东新生》,详细报道乐东在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干部作风、基层组织四个方面的具体变化,“快评”《民心是金》点明乐东之变根源,提出“党心民心结一心,就能同心同德创奇迹”。配4幅图片作压题照,显示乐东变化的生动场景。文、评、图一体,形成版面视觉强势。“乐东经验”,闪亮登场,开篇不俗。

10月9日,乐东形象跃居头版头条:主题为“解密乐东之变”的通讯,从“垂范”“整风”“强基”“担当”四个方面,深入解析“乐东经验”的成因“密码”。文章在头版起篇,下转6版下方通版,处理突出。标题制作独到,通讯引题《边海小城如何“后进”成“先进”》呼应前一天报道,提示乐东的地理位置及其经验的典型性,使读者巩固、强化了对乐东的记忆。

10月10日,再次推出“1+1”报道:头版右下刊发200余字短消息《学乐东 见行动》,用导读式语言概述海南当地学习乐东经验的情况,点明乐东作为践行“三严三实”样本的典型意义;相关报道《照乐东之镜 行严实之风》见6版,具体叙述海南各地各部门从乐东经验中找差距、觅良方、解难题的实践。

先进典型在本报版面上的刊发位置和呈现形式,往往成为全社会判断该典型重要性的一个“标尺”。此次密集报道乐东这一典型,高规格地在重要版面、显要位置给予突出处理,特别是用“1+1”和头条转活的方式让典型报道更多地在头版亮相,正是用版面语言宣示乐东经验的典型意义,让普通读者认识、了解、感悟乐东之变,更重要的是让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乐东、付诸行动。

系列报道全方位

通过渐进深入引发共鸣

乐东经验报道的组织架构有序,称得上是全方位的系列报道。第一天是现象篇,讲述乐东在短短三年内从海南最脏乱差县到省级卫生城、从案件高发到治安好转率全省第一的变化经过,并配发评论分析根源、升华主题;第二天是剖析篇,通过记者走进乐东,去看、去听、去感悟、去思考,带领读者挖掘乐东之变的成因;第三天是反响篇,讲述乐东在海南引起极大关注和强烈共鸣。从现象篇到剖析篇再到反响篇,介绍经验、解析原因、产生反馈,三段式架构形成统一整体,体现典型报道策划的缜密与严谨。层层递进的处理方式,给人以条理清晰、井然有序之感,读者可踏着鲜明节奏思考乐东之变。

特别是反响篇,紧扣“三严三实”主题,用海南各地各部门学习乐东经验的实践来证明典型的可学价值。可学是感召力的重要体现,以前有些典型报道隔几天才刊发反响,这次乐东经验报道不断线、跟得紧,使整个报道更全面更深入。“学什么”“如何学”“怎么干”,三个小标题逻辑清晰,以海南广大干部看到不足、找到方向的学习体会,来鼓舞全国党员干部以先进为标杆,行严实之风尚,烘托出“学乐东、见行动”的热烈氛围。在此基础上,本报10月12日6版倒头条刊发《海南乐东由“乱”到“治”报道反响强烈 转作风赢民心 办实事惠百姓》,说明乐东报道在海南以及网络上引发的强烈反响。20日的党建周刊,又刊发了题为《学习乐东经验 践行“三严三实”》的专版,将报社16日以学习乐东经验为主题召开的专题研讨会的发言作了摘编,让正面典型报道更叫得响、传得开。

“全方位”不仅体现在报道的组织架构上,还体现在采访的全面深入上。细读乐东经验报道,可以感受到记者下的功夫。典型报道要具有感召力,必须从丰富的采访素材中挖掘真实生动、说服力强、有助于读者产生认同感的典型事例,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以《边海小城 乐东新生》为例,文中选取了很多深入采访得来的精彩素材:当年“愤怒的小镇”现在主动腾房给因台风无居的工人栖身,县委书记因联系点卫生整治不力上电视公开检讨,主抓殡葬改革的县民政局局长第一个把自家坟迁入公墓,最多时82%机关干部轮驻基层,村级组织换届提前92天完成……

用关键事实说话,让准确数据发声,使典型报道的感召更有说服力。

语言风格实而精

体现平和传播感召力量

典型报道能否具有感召力,语言相当重要。乐东经验报道亦如“三严三实”的主题,语言平实精炼,短消息言简意远,长通讯读后不累。整组报道篇幅有限,如何做到惜墨如金?从写作语言来看,主要是运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叙事,真实平和,令人信服。

——对比鲜明。报道将乐东的新与旧进行对照,反映“后进”变身“先进”的不易。社会治安由“乱”变“治”,环境卫生由“脏”变“靓”,干部作风由“浮”变“实”,基层组织由“瘫”变“强”,概括准确,便于记忆。

——设问引人。开篇《乐东的“病”咋治好的》结尾,即代人们发出追问:乐东的“病”咋治好的?三年巨变,为何能发生?《解密乐东之变》开头第四段又提问:乐东之变,从何而来?乐东经验,能否复制?《照乐东之镜 行严实之风》一文在开头也提出:如何学习乐东、使乐东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复制”推广?文中用“学什么”“如何学”“怎么干”作小标题,三问简洁,掷地有声。

——比喻形象。两个字抓得准确贴切:一是“病”,将乐东原先的脏乱差比作“病”而且“病”得不轻,将乐东一些干部长期养成的作风漂浮现象比作“慢性病”;二是“镜”,说乐东之变犹如“镜子”折射出“只有真心真情真利益,才能赢得百姓支持,才有实际工作中干群连心、合力攻坚的和谐局面”,将乐东经验比作践行“三严三实”之“镜”,将海南各地学习乐东经验比作“照乐东之镜”。

——短句有力。《边海小城 乐东新生》中,有这样的语句:“乐东的‘乱’,由来已久”“乐东的脏,远近闻名”。《解密乐东之变》中,有这样的概括:“乐东之变,变在民心;民心之变,变在干部;干部之变,变在作风;作风之变,带来千变万化……”为了说明“后进”变“先进”的成效,文章还写道:“干净、安全、活力、和谐,乐东人现在出门,头昂得高高的。”仅21个字就将乐东新貌鲜活展现,平和朴实的文字极具画面感,字里行间洋溢着城市变化给乐东人民带来的自豪,一下子就拉近了典型报道与读者的距离。

典型报道是本报的传统品牌。与新闻事件报道相比,典型报道因其时效性稍弱,吸引阅读不那么容易。通过密集传播使受众强化感知、理解与记忆,通过深入采访和精心写作使典型报道可感、可信、可学,提高认同感,增强可读性,才能让典型提升感召力,有效实现“从心动到行动”。从另一个角度说,在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碎片化阅读流行的今天,传统典型报道如何入眼入心、继续发挥感召力值得探索。除了借助新兴媒体实现多元传播,纸媒自身加强策划、图文并重、评论配合都是应有之义。发挥文字优长做足文章,倡导清新文风平实交流,特别是适应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多用短段、短句,注重修辞、炼句甚至炼字,便于新兴媒体转载,争取产生多次传播的裂变效应,不啻为增强传播效果的一种方法。这也是乐东经验报道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内刊《新闻传媒阅评》2015年第34期)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