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2015出版业风云变幻 中国图书国际传播力大幅提升

2015年12月23日07:5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坐看2015年出版业风云变幻

  走出去

  中国图书国际传播能力大幅提升

  □贺耀敏

  2015年美国书展上,中国主宾国活动展台展示了众多原创精品,吸引了国外读者驻足观看。本报记者 韩东 摄

  2015年是中国图书国际传播力大幅度提升的一年。在世界各大图书博览会上,包括英国伦敦图书博览会、美国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等,人们看到的场景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参展商活跃在书展场内场外,越来越多的中外图书合作协议签署,越来越多的中国主题图书发布会举行,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作家的积极参与……这些越来越多的事实背后,显示的是中国图书国际传播力大大提升。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几乎在今年所有的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文种版成为海外读者追捧的重点图书。这本书在海外之所以受到欢迎,诚如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所说:“这本书告诉外国读者,中国领导层遵循什么样的哲学,中国的发展方向依据什么样的战略方针。如此,世界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

  中外出版界交流日益深入

  在今年美国图书博览会上,中国作为主宾国全面参加了博览会全过程,有近万种优秀图书做了展示,会场内外举行了130多场形式多样的出版高峰论坛、出版交流对话、文化艺术系列展等。中国学者和作家还走到美国相关研究机构和文化机构开展交流,反响热烈。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这次美国图书博览会期间,美国最大的零售连锁书店巴诺书店首次开设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图书专区,展销了80多种中国图书,使中国图书与美国读者进行了“纯商业接触”。通过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外出版界和学术界的交流日益深入,国际传播效应越来越高。

  中国图书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不是简单的溢美之词,而是有着一系列事实和数据的支撑。一是中国图书版权输出数量屡创新高,一大批中国出版机构纷纷参与到国际版权贸易中来,不少中国出版机构都建立起了稳定的版权输出客户群,版权输出项目也由单本图书输出向成系列、成规模、有特色方向发展。据数据显示,经过10多年的努力,目前中国图书引进输出比例已经缩小到1:1.6。二是一批中国出版机构纷纷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和出版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一大批反映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发展的优秀图书输出到海外,出版了包括英、法、德、俄、西、日等文字的图书,这些图书很好地传播了中国当代文化,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三是中国出版机构的选题策划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在探索如何实现中国主题图书的国际出版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步,特别是一些约请中外专家学者共同策划出版的优秀图书更是成为国际传播中的亮点。四是中国出版机构参与国际图书博览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升,国际版权贸易谈判和国际图书出版规则日益成熟,尤其是通过运用国际图书博览会这个平台,组织各种高水平的图书发布和学术讨论活动,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正是由于不断挖掘图书国际宣传营销渠道,中国图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给未来走出去工作点建议

  当然,中国出版界走出去的路还很长,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优秀图书出版资源分散,版权贸易形式单一;介绍和展示当代中国的图书还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版权输出和专业翻译人员缺乏,队伍规模偏小。这些还需要各出版单位在今后不断加以克服。

  回顾2015年中国图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就,展望新的一年,我期待中国图书国际传播能力出现更大的发展,真正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此,我建议:一是要树立国际出版的崭新理念,从国际出版的角度思考和规划中国出版的未来发展格局,推动中国出版向国际出版的转型;二是要筑牢中国倡导的共同价值的出版基础,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中国的崛起需要构建一套适合于中国的文化价值体系,这是崛起的先决条件,也是崛起保持下去的必要条件;三是要以精品图书版权输出为引领,以世界接受和理解的作品为带动,多出版学术规范、科学性强、说服力高的优秀学术著作,多出版符合海外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的有说服力的精品力作;四是要加强与世界各地出版社的合作,在与各出版大国合作的同时,兼顾亚非拉,加大出版合作和版权贸易力度,培育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不同层次合作伙伴。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

下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