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新媒观察:手中“评价权”不要贱卖

悉 因
2016年05月05日02:4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当情绪情感、品行品质也能变得参数化,并影响你的判断和取舍,珍视手中的评价权不滥用,也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意识。

对于商家以及搭建评价体系的平台方来说,不以此诱导消费者陷入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不对称,更应成为基本的底线和操守

“万水千山总是情,给个好评行不行”“人间自有真情在,给个五星就是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百度外卖“送餐骑士”们各式各样或真诚或蹩脚的“催好评”短信,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O2O行业以“上门服务”为核心卖点,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决策安全感”,服务质量的评分自然成为员工考评的重中之重。

“短信催好评”,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为了唤起消费者的评价意识而打出的一张朴素的“情感牌”。在电商泥沙俱下的业态中,“好评返现”则成为能够影响正常游戏规则、商业模式的“撒手锏”。

电商业务的虚拟性,使得在线评价成为买家判断商家品质的重要标准。商家对买家“好评返现”的行为,既提高了商家的好评率,又使得买家得到了利益回报,这招看似“双赢”,实际上却对电商信用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即便在没有“好评返现”的交易中,手握对商家信誉“生杀予夺”大权的消费者,有时也会走入歧途,以恶意差评换得议价的砝码。原本为买卖双方提供信用参考的评价制度,反而成为了双方“失信”的动因。

买卖双方“评价权”的失调状况促进着这种体系不断演化,在以“优步”“空中食宿”为代表的共享经济下呈现另一种局面。 

以优步的评价机制为例,司机与乘客拥有相同的基准信用分,每段行程结束之后,双方互评,并承担各自的失信风险。司机的信用分低于一定值,就会被扣除相应比例的奖金。而乘客的信用分低于一定值,则会影响其打车成功率,降低其享受的折扣等级。卖方评价加权带来了局面逆转,对于低分乘客而言,就不得不面临司机先入为主的“低分歧视”,甚至遭遇拒载。但这样一来,旨在帮助人们改进完善自身行为的评分机制,有可能使得一部分使用者陷入用户体验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此外,当评价行为违背了评分体系的客观性,更多体现使用者的主观意志,被评价人的衣着、谈吐,沿途的天气、路况,甚至评价人自身的心情好坏,都有可能造就一个意外的好评或任性的差评。由“职业评价”转为“人身评判”,何尝不是一种目标偏移。

近日,苹果应用商店上线了一款颇具争议的“人际评价”应用,用户可以基于与他人的职业关系、个人关系,直接对其进行1星至5星的打分。

但这听起来似乎并不新鲜,早在当下这股全民评分浪潮到来之前,“评分崇拜”的思潮就已经盛行。想一想几年前在网上肆意给他人评判打分的微博红人“留几手”,想一想当时还在被大众吹捧的所谓“4分女”“负分女”的物化标签,其实都试图用一种直观量化的方式,来表达乃至放大个人的评判好恶。至于这种量化是否客观公正,反而不被人重视了。

人类制造工具,工具也在塑造人。在商业文化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下,打分和点评的边界泛化,似乎成为了一个潜移默化的演变趋势,成为一种社会生态体系。

但是,当情绪情感、品行品质也能变得参数化,并影响你的判断和取舍时,珍视手中的评价权不滥用,也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意识。对于商家以及搭建评价体系的平台方来说,不以此诱导消费者陷入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不对称,更应成为基本的底线和操守。

(责编:崔东、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