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6年6月上

多元拓展:报业经营解困新引擎

石国雄
2016年06月23日14:21 | 来源:中国报业
小字号

作者简介

石国雄,1947年生,1968至197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8年就读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团中央。1985年任中国青年报党组成员、党委书记、副社长、副总编辑。1994至2007年,任中国青年杂志社、中华工商时报社、中华儿女报刊社社长。2009年至2015年任中国报业协会驻会副会长。

报业的多元化经营,并不是一个新命题。自报纸行业逐步产业化以来,一些报社就开始摸索多元经营。但早期由于体制机制障碍、经营人才缺乏、经营理念陈旧等原因,多元经营鲜有成功。近几年,随着报纸主业滑坡,在另寻报业经济支撑点时,多元经营被认为是可有所作为的方向之一。一些报社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实践,积极探寻,逐渐把多元拓展做成了报业经济的新引擎。这时的多元经营,其观念是市场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化的,最主要的,取得成功的多元经营模式,都不是在天上飞着的,而是落地有根,生发有枝,果实有源,是依托了报业这棵大树拓展开来的。

其一,许多经营业务是报纸主业的延伸。延伸不是重复,不是叠加。比如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开发了发行网络资源,从“送报”到“送货”,一字之差使400多名发行员找到了新用武之地,效益倍增,成本压力缓释。无锡日报依托报纸印刷,投资收购了无锡最大的创意快印企业,完成了对全市平面创意设计、传媒视觉设计等领域的覆盖,资产收益率连年递增。泰州日报报业集团则认准户外广告这一增长点,自2010年逐步通过自建、收购、竞拍等方式,将泰州市一大批优质户外广告资源收入囊中。不久前,他们以总租金2.3亿元的投入,整体打包泰州所有的交通载体以及站台户外广告。去年,仅靖江、姜堰两处就收入1500万元。

其二,文化产业是与报业相近的领域,是报社在拓展多元经营时首先相中的。举办好声音评选、理财师大赛、青年戏剧节、茶博会、运河棋院等等,搞报纸的人,大多是文化人,做起这等事情,可谓得心应手。这些活动既产生了经济效益,又扩大了影响力,拉近了报纸和读者的距离,一举多得。例如苏州日报看准了婚庆市场,通过婚博会打造婚庆文化,利用内容生产、创意策划、传播渠道优势,拉动婚庆市场,每年可产生500多万元收入。徐州日报报业集团依托政府资源开办徐州市艺术馆,无论在规模、持久性还是效益上,都令人叹为观止。

其三,版面资源的转化和合理利用,使新闻与服务良性结合。在报社的多元经营中,我们看到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即新闻+服务。报社通过传播经济信息推动行业发展,或者架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活跃市场的同时服务民众。比如报社看准收藏市场开办鉴藏专刊,并进一步与专业机构合作,开设微拍市场,版面资源得以完美转化。扬子晚报等报社开办的车展、农副产品展销等大多属于这一类型。常州日报的汽博会,3天成交3377台汽车,靠的就是报纸的影响力和动员功能。

综合多元经营成功案例,可以看出,拓展是表,品牌运用得当是里。成功的原因,是充分运用了报纸的社会公信力和资源整合力。在新媒体新技术对传统报业冲击的当下,保持和发扬自身的品牌优势尤为重要。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切不可丢掉纸媒的特点和优势,放弃安身立命之本。而拓展多元经营就是在打好安身立命的基础。

报业经济正处在新旧业态转型的重要时刻,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实现新旧动能迭代更替,是每一个从业者的责任。李克强总理说,“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多元经营就是这个传统动能转型而成的新引擎。 

(责编:霍昀飞(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