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传媒教育:发展创业创新理念 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2016年06月28日13:22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发展创业创新理念 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媒体融合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有压力,但是我们更有动力。一个个论坛,一场场交流,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真的不一样了,对于未来的传媒界从业者而言,对于培养他们的新闻院校而言,媒体变局中的新闻人才培养又应该走向何处呢?

拓展实践平台

丰富实践机会

媒体融合是当下传媒发展的趋势,在此大环境下,传媒教育又该做出哪些对策呢?

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李海容教授在谈到技术创新教育方法时认为,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很有必要开发新课程和新内容添加到现有课程之中,将前沿数码技术介绍给学生。同时,应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行业所需的前沿技能,要设计新的课程任务让学生有不断练习前沿技能的条件。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博士章于炎介绍道,为了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该学院推出了融合新闻课程,从而为社会培养新兴媒体分析师、社交媒体产品经理、互动营销专家、信息图表设计编辑、新闻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和数字项目经理等。该学院推出的数据新闻精品课程,更是与苹果等多家企业创建实验项目,从而让学生实现与前沿科技的融合。

在国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中国传媒大学在发挥“大传播、小综合”的学科优势基础上,建设了国内首个传媒综合学科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搭建起了一个学科交流成长的平台,以国际化推动包括传媒创新创业教育在内的各项改革,为实现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行了实质性推进。

其实,学生实践在各个学校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为此,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在谈到增强教学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时强调,高校要加强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报等校园媒体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课内外实践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高校还要根据媒体发展的实际加强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学生配备专业实践所需的实验室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可以多聘请新闻单位的资深专业人士为兼职教师,并选派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去媒体兼职或从事课题研究等。此外,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开展实习活动也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化学生对于实习单位的感性认识,开拓毕业生就业范围,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

融合行业思维

加强就业指导

针对教学思维和方式如何去适应未来媒体的发展,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戴维教授表示,作为新闻与传播学的教育者,如何去利用新出现的一些趋势并将其转化为教学成果是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责任,在媒体转型过程中,传媒教育者要扮演重要角色,起到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能力去适应各种行业新趋势。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实践经验是推广经验式教学,他们要求新闻传播的教师一定要利用自身的实践经验去培养和开拓学生的能力。同时,设置由多项学习模块组成的media sandbox,因为每个学生毕业时都希望能够熟练掌握很多技术,因此,学校对不同技术设置不同的学习模块,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在毕业之前完成所有与媒体相关的学习模块,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去学习使用这些技术,这种学习方式在实践中非常有效。

“面对现状,要想解决新闻传播学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我们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及学生个人等各方的共同努力。”胡正荣表示,一方面,要重构人才培养体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原有的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快速变革的媒体发展需要。面对这种情况,所有新闻传播专业院校都应该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结合融合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科交叉,坚持理论结合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融合技能,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仅有课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各新闻传播院校应创新就业指导的形式,通过主题教育、个性咨询、讲座论坛、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分享等方式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胡正荣补充道。

“希望国内外开设新闻相关专业的高校一起,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发展创业创新理念,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将其与传媒专业的教育紧密结合,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搭建高校学生传媒实践的平台。”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雪松这样的一席话道出了很多传媒教育者的心声。相信在国内外高校、投资机构、孵化器、媒体等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传媒行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会不断涌现,传媒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将不断前行。(记者 李雪昆)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