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扬子晚报社抗洪救灾报道 有责任担当有温情关怀

2016年07月19日13:26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有责任担当 有温情关怀

  龙卷风、暴雨、台风,一系列极端恶劣天气袭击江苏。面对突然的雨情、汛情、灾情,扬子晚报社迅速做出反应,调配了报社强有力的采编团队在第一时间奔赴一线抓新闻。自6月23日迎战龙卷风灾害开始,扬子晚报社每天都投入4—6个版面进行报道,不仅及时准确公布汛情、灾情,发出“真声音”,还注重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弘扬主旋律,赞颂真善美,发出“好声音”。

  重舆论导向不娱乐化

  灾情不能娱乐化,更不能草率发布信息。因为持续降水,很多地区一片汪洋,江苏不少城市城区积水也较严重,扬子晚报社迅速调配一线记者实地采访后,才慎重地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通过权威报道——《长江太湖大运河纷纷告急,沿江苏南启动Ⅱ级响应》《Ι级应急响应,秦淮河水位创新高》《秦淮河!固城湖!石臼湖!全部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扬子晚报社让当地群众了解到事实真相,形成了正面舆论的“生态圈”。

  面对雨情、灾情,不少群众也有质疑之声。扬子晚报社便将群众关心和质疑的问题汇总后组织了一组报道——《五问暴雨袭城》。通过对气象专家、政府部门等个人或单位的采访,对群众关心和质疑的问题进行统一答疑解惑,消除了群众心中的疑虑,稳定了民心。

  抓感人故事讲人间真情

  在防汛抗灾报道中,《扬子晚报》抓感人故事,扬社会正气,用媒体的力量感动、发动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援防汛抗灾。

  扬子晚报社的记者确实在采访中发现了不少令人感动的人和事,这些故事对传递正能量、形成向上的凝聚力很有感染力。如一名地铁司机为了能够准时赶上上班时间,就跳到水里游到了地铁站;一名交警刚刚救下被围困在水中的三口之家,他的汽车车顶就被大水没过了;一名民警在水中多次救人,上到安全地带后才发现靴子里满满的都是雨水。这些故事在媒体平台上被转载,很多读者都为此点赞。

  7月6日,在第四版头条推出《交警赤脚开车?真相是这样的……》的报道,讲述了交警为了解救被困的患病男孩,光脚在水中指挥交通,来不及换鞋就开车救人。为了保南京的安全,江苏镇江破掉了一个圩,导致1万亩良田被淹。扬子晚报社及时派记者前去了解情况,报道当地群众转移和安置的情况,报道他们为保大局而牺牲小家的可贵精神。《扬子晚报》通过报道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情,发现并传递汛情中的正能量、真善美,发出“好声音”。

  为百姓服务提供信息保障

  因为风灾雨情发生突然,群众难免产生恐慌情绪。媒体在重大事件中,还有一个职责就是提供服务。

  针对百姓关心的出行问题,扬子晚报社派记者现场蹲点核实,第一时间发布淹水点,同时发布一些雨中行车注意事项,蹚水时的防范自救以及感染后如何紧急处理等信息,为百姓出行做好服务。他们还通过反思暴雨袭城中的问题,替百姓咨询和解答受灾后相关理赔和补偿怎样处理,探讨是否能够在极端天气下放“暴雨假”,并破除大水漫城中的种种谣言等。

  如7月5日《探访辟谣:江心洲并未淹水!防洪安全区竣工后,抗洪能力更强》《赤山湖引水进内湖 为南京防汛“减压”》,这些报道给百姓出行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再如,7月6日第五版刊发《蹚过水的都看看,有人进了医院!》一文给市民提醒,有市民因为脚上有伤口,蹚水后引发丹毒,听听医生怎么说,让读者了解到要避免患伤蹚水。同时,文中还通过对专家医生的采访,提醒抗洪战士注意防范皮肤病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新媒体助力早知情早防范

  扬子晚报社还通过扬子晚报网、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全媒体平台,及时滚动报道汛情、雨情以及防汛指挥部门的重大部署,让江苏各地及时了解情况,早知情、早防范。

  扬子晚报官方微信连续几个头条发布了今年南京特大暴雨的情况。尤其是7月6日早晨,经过一夜暴雨,编辑早晨5点多就搜集朋友圈文字和图片资料,赶在早新闻推送时临时加了一个头条《南京挺住!一夜暴雨倾城+电闪雷鸣,整个朋友圈都被淹了!》。当天早晨推送的前三条内容都是关于暴雨的,而这个头条是南京媒体官方微信里,最早推送南京暴雨的,因此获得了40万+的阅读量。再如《南京南动车所塌方 宁安高铁大面积晚点》阅读量有190万,《“小杆子”你真摆!地铁司机游泳上班》阅读量达42万,《你是不是也被雷暴雨惊醒了》阅读量达30万。而扬子晚报官方微博开通#南京一夜暴雨#微话题,阅读量也超过70万。这些及时的新闻报道,为读者了解灾情、方便出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另外,不少正能量的报道如《大雨泽城,今天的早高峰人们蹚水而行,他们,仍在水中站立》《南京交警光脚开车,这次网友却说:我不喷!只点赞!》《抗洪战士救人时被冲走!刘景泰你在哪里?一定要平安回来》等,都有数万+的阅读量。这类报道总共推了10多篇,有力地弘扬了正能量,体现出雨灾无情人有情的人间真情。

  而扬子晚报社的客户端与网站同步发布稿件约100篇,其中《点赞!民警婚礼上“逃”到抗洪一线 城管跳下齐颈深的水里捞井盖》一稿,编辑整合了洪水中的正能量内容,以“视频+图片+文字”的方式进行编辑,在全网推送,得到网友点赞。(点评人:本报记者 杜一娜)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