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媒界纵横>>新媒观察

纸媒与奥运会报道渐行渐远 尴尬后应有思考

曹晚红 
2016年08月16日16:19 |
小字号
原标题:纸媒尴尬后应有思考

巴西里约奥运会的大幕已于当地时间8月5日拉开,媒体的报道大战也已硝烟弥漫。纵观奥运赛事前半程的报道,拥有独家转播权的中央电视台一家独大,依靠直播碾压其他媒体;视频网站在激烈竞争中使出浑身解数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以吸引广告主的青睐;纸媒则因报道时效滞后、版面雷同而被业界质疑。那么,纸媒是否已经与奥运会报道渐行渐远?

独播独大烧钱为赚钱

奥运赛场的悬念性和观赏性,使得观众依然保持着强烈的观看电视直播的需求。尽管网络直播和社交媒体成为受众新宠,但是有调查显示,观众还是更愿意在电视上收看比赛。因此,在奥运的全民狂欢之中,拥有奥运赛事独家转播权的央视无疑是笑得最好的。

赛事直播之外,央视还投入了近400人的报道团队,完成24小时不间断直播。一些在社交媒体爆红的内容,比如傅园慧的“表情包”、白岩松成为“段子手”、“张氏冷漠”走红等,都是源于央视直播或者赛后的采访。

此外,商业视频网站腾讯和优酷土豆以一亿元的价格获得奥运会互联网转播权。其中,腾讯的主打在于全民直播和H5游戏,吸引网民深度参与到奥运中来。其他视频网站当然也不甘落后,纷纷推出自己的奥运频道,总体而言,自制体育娱乐节目+游戏、竞猜、互动体验等,是各大视频网站的主要方向,由此带给观众更多的选择和全时在线的奥运观赛体验。

突破纸质版二维空间

张梦雪于北京时间8月7日22∶30夺得首金后,电视和新媒体的传播迅速将此新闻变成旧闻,因此,纸媒第二天的尴尬报道令业界唱衰之声不绝,再加上纸媒内部对体育版面的削弱,有关纸媒还要不要做奥运报道以及对纸媒生死的讨论一片喧哗。

事实上,纸媒的概念早已不只是纸质版,而是包括电子报、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矩阵在内的全媒体。当我们从这个层面来认识纸媒的时候,问题的答案就不会那么令人悲观了。

《人民日报》设立的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根据各发稿平台的需求制作新闻并在此前的一系列报道中有优异表现;《新京报》通过纸媒、新京报网、微博、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的矩阵传播,强化传播效果和传播影响力,无论是天津港大爆炸的全媒体报道还是最近“北京暴雨”的视频直播,都让人感叹其不俗的实力。这些优质的纸媒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的表现,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纸媒的命运。

回到奥运报道,被业界看衰的主要还是纸质版,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奥运会的魅力所在,就在于高手云集的比赛过程和现场的不确定性,而这无疑是拥有视听双通道的视频媒体的优势所在,再加上零时差直播所带来的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受众得以深深体会到竞技体育的魅力。这种及时性和现场感正是纸媒的劣势。

其次,奥运会持续时间长,奥运报道所拉战线较长,这意味着参与报道的媒体要有较强的人力与财力。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央视,其拥有的优势资源和传播能力以及相应带来的招商收入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临近开幕前两周,央视又将新媒体转播权分销给视频网站,再入一笔。有钱任性的视频网站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增加流量和吸引广告的重要事件。以腾讯为例,其奥运频道的广告主达到41家,其他门户网站在广告营销上也都表现不俗。

与这些媒体相比,报纸的劣势显而易见。除了个别财大气粗的媒体,大多数纸媒面对自己并不擅长且烧钱的报道领域,选择了报道战略的转移,并没有把当前的报道重点放在奥运报道上,大多数纸媒只推出了4到8个版面的奥运专题,而在有限的版面中,如何扬长避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报道方向,则尤显重要。

战略转移仍可圈可点

本届奥运报道不是纸媒的主战场,但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宁泽涛失利后,第一时间作出深度剖析的是纸媒,比如《中国企业家》的《揭秘宁泽涛里约之行背后的故事》、《三联生活周刊》的《宁泽涛为何连决赛都没进》等,剖析明星运动员与现行体制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不只是宁泽涛一个人的,包括姚明、李娜都曾面对。近万字的特稿通过微信公众号在朋友圈迅速传播,阅读数迅速破10万。专业与深度,这才是纸媒的长项,特稿是纸媒未来发展的空间所在,而其传播平台是多元的。

深度报道之外,寻找冷门与独家依然是纸媒的突破口。例如,《北京晚报》8月10日的奥运特刊《约吧》的封面,不是大热的傅园慧,也不是刚刚在100米自由泳中失利的宁泽涛,而是一个可能没有多少人会关注到的选手,年仅20岁的男子10米气步枪选手杨浩然,《北京晚报》请来体育运动心理学专家,用了半个版来剖析这一射击天才折戟的案例,因其典型意义而让人印象深刻。

此外,本届奥运报道的一大特点是新技术的使用,比如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提供85小时的奥运会VR节目,英国广播公司则通过全新视频应用BBC Sport,向用户提供360°全景观赛视频。虽然应用这些新技术的门槛较高,但对奥运迷来说,却是无与伦比的观赛体验。那么,对新技术的运用不仅仅是新媒体的事情,纸媒是否也可以找到发挥空间呢? 

英国《金融时报》从另一个角度切入,通过4分钟的VR影片与电脑端的深度报道,侧重于挖掘里约贫民区的社会动态与人文景象;美国《华盛顿邮报》则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出机器人写稿。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纸媒对技术的运用空间会更加广阔。

全媒体平台提供了到达受众的多种渠道,无论手握的是纸质报、电脑、手机还是iPad,最终给受众留下印象的还是新闻信息本身。新技术带来的喧嚣过后,新闻报道还是要回归新闻规律,那就是,内容为王,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内容。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教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