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从北京图博会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在家门口走向世界

2016年09月01日07:0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在家门口走向世界(文化脉动)——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在今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参观少儿展区的读者络绎不绝。 资料图片

  今年是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创办30周年。30年前的第一届图博会参展国家和地区共35个,展商总数仅有224家,其中海外展商165家,达成版权贸易97项。而今年的书博会参展国家和地区达86个,参展商超过2400家,达成版权贸易超5000项。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世界对中国的兴趣多样化

  中国发展经验、科技图书成新热点

  埃及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科技参赞侯赛因·伊卜拉欣已经连续3年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但今年他格外兴奋。通过他牵线搭桥,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阿拉伯卷》顺利向埃及出版社输出版权。“这本书我看过了,内容非常棒,全面展示了2000年来中国和阿拉伯世界之间的文学交流。”伊卜拉欣用流利的汉语说。

  他介绍,埃及人对当代中国非常感兴趣。这几年有十几本中国小说译成阿语在埃及出版,莫言、苏童、王安忆等很受读者欢迎。有趣的是,中国企业家的传记在埃及年轻人中影响很大,百度的李彦宏、比亚迪的王传福等企业家成了埃及年轻人的偶像。伊卜拉欣说:“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很富有的,都是从穷人奋斗成为企业家,埃及年轻人也渴望创业,他们的传记给了埃及年轻人激励和希望。”

  韩国翻译家金泰成荣获今年的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他推动200多部中国优秀图书向韩国输出版权,翻译出版了铁凝、莫言等中国作家的100多部文学作品。十余年里,金泰成经历了中国图书从乏人问津到成为热点的巨变。他说,当年自己自费到中国挑选购买图书、亲手翻译,而韩国出版界对中国题材不是很感兴趣,出版时遇到很大困难。但没多久,这些中国图书就为韩国出版社赚了钱,来找他的韩国出版社络绎不绝。目前排队等待他翻译的中国作品有十几部之多。为此,金泰成甚至辞去大学教授当起了专职翻译家。他说:“韩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中文系,但教授们拼命写论文,也没几个人看,我翻译出版中国图书会有几万读者阅读,我觉得与其做个大学教授,不如做个翻译家出版家。”

  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广泛,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越走越宽,早已超越了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汉语教材的“老三样”,中国道路、中国梦、中国当代价值观等题材,以及科技类图书成为新的版权输出热门。在今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北京华语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与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等18家出版机构共同推动“中国故事系列图书”输出版权。其中,《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大国崛起的新政治经济学》英、阿、法文版等顺利实现版权输出。

  以高铁、大飞机为代表的中国交通科技的飞速发展令世界惊艳,也为相关出版社带来了版权输出的良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向爱思唯尔输出《大飞机出版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与施普林格合作出版《中国工程技术前沿系列》《转化医学出版工程》和《能源与环境出版工程》等30多种科技类专著……总编辑刘佩英说,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国际主流学术出版商对中国科技图书很关注,通过与他们合作,交大社输出一系列原创高水平学术著作英文版权,向世界传播中国顶尖学术成果。从2011年至2015年,交大社年均输出版权50余种,基本扭转版权贸易逆差的局面。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会长邬书林认为,以往中国学术出版在世界出版界地位不高,但随着中国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未来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学术出版中心。

  不再纠结版权贸易逆差

  出版“走出去”迈向全产业链

  版权贸易逆差巨大曾是困扰中国出版人的一个“痛点”,2003年中国每引进8本外版书才能输出一本中文书版权。但随着中国图书的质量迅速提升,以及借助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大型版权交易平台,中文图书的输出量猛增,2015年全国有10471种图书输往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成为世界版权输出大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认为,中国出版不必纠结于引进与输出的数量比,而应更注重效益和质量。他说,目前我国年出书47万种,品种太多会出现几百个作者写同一题材,造成社会成本过高,今后不论原创还是引进,都应把降低品种数量、提升质量效益放在首位。

  阎晓宏建议,中国出版机构不要把目光仅仅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要多注意发展中国家。他说,刘震云的小说《手机》在埃及就卖得很好,刘震云去埃及参加作品研讨会,足足开了3个小时,如果不是主办方宣布结束,时间还会更久。“这说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图书的需求很强烈。”阎晓宏说。

  图书版权代理人谭光磊也指出,英语市场的确非常重要,但中文书不要一开始就只盯着美国市场,在美国市场上,翻译作品从来没有超过3%,指望中文书在美国大卖是不切实际的。相反,欧洲的国家更多,对外国文化接受度更高。此外,亚洲的韩国、泰国、越南等国对中文书的需求增长很快。

  越南一家出版社的总经理阮丽芝把中国作家莫言、刘震云、邱华栋、安妮宝贝、饶雪漫、六小龄童等人的作品介绍给越南读者。她说,越南与中国文化相近,越南读者容易接受中国作品,但中国出版社对越南重视不够,常常不能提供详细的作家资料和照片,不利于中国图书在越南的销售。阮丽芝说:“作家和读者面对面交流非常重要,能很大地促进图书销售,六小龄童老师两次访问越南,他的书就非常畅销。”

  在本届图博会上,记者了解到,中国出版已经超越单纯的版权出口、实物出口,开始资本输出,逐渐占据出版业的全产业链。

  “现在俄罗斯的超市用纸袋、教堂用的圣经,很多都是我们在俄罗斯的分公司生产的。” 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民自豪地说,安徽出版早已布局全球市场,把出版产业链拉得很长。早在2005年,安徽出版在全国第一家走出国门,远赴俄罗斯创办印刷公司并和俄主要纸浆企业形成长期合作,每年向中国出口1亿美元的纸浆。截至目前,安徽出版已在俄罗斯、波兰、斯洛伐克、黎巴嫩、澳大利亚等设立6家企业实体,业务覆盖出版合作、数字出版、印刷复制、电子传媒类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等领域。目前,安徽出版集团与全球30家知名文化出版企业建立了战略伙伴合作关系,与“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开展业务往来,搭建了“丝路童书联盟”“国际出版联盟”“多彩丝路”中国民俗文化海外推广平台等多个项目平台,为“走出去”集聚了深厚的资源、开辟了广阔的渠道。

  绘本引进版权热背后有隐忧

  拒绝浮躁和急功近利

  在北京图博会400多项活动中,少儿主题占据了1/3以上。无论是中外作者的见面会,还是少儿新书发布会,现场都是人头攒动。毫无疑问,少儿出版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出版业中最具活力的版块。有鉴于少儿出版的迅猛增长和良好前景,近两年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专门设置了童书馆。但在热闹景象的背后,也隐含着中国少儿出版的一些隐忧。

  在一家知名国际图书版权代理公司的展台前,来洽谈少儿图书特别是少儿图画书(绘本)的中国版权编辑络绎不绝。常常是一个出版社的版权人员正在谈,其他国内出版社的版权编辑就在旁边等。“只要是经典、名家、获过奖的,我们全都要。”一位新近成立的少儿社的版权编辑说。少儿版权引进热不但使国外图画书的版权费用迅速升高,而且彼此抢生意,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环境。一位民营出版企业负责人说,他们看好了一本国外童书,通过版权代理公司基本快谈成了,结果某国有出版社绕过版权代理,直接找到作者,掏了一大笔钱,硬是给抢走了。

  据开卷公司数据,儿童文学版块基本是国内作家和出版社占主流,但儿童图画书即绘本则是引进版唱主角。据统计,2015年我国出版的4000多种图画书中,引进版超过2000种,其销量更是远远超过国产原创图画书。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认为,中国原创图画书存在儿童视角缺失、创作题材单一等痼疾,所以市场表现不如引进版。他认为,出版单位的急功近利也难辞其咎。“原创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所以与其搞原创,出版社更愿意引进,挣钱快啊。”李学谦说。

  唐亚明是日本一家知名童书出版社的前执行总编,他说日本出版一本绘本通常要3年左右,中国要快得多。“相比较而言,中国出版社追求大、多、洋气,日本出版业以少、精、朴素为好。中国出版还是浮躁了些。”唐亚明说,“‘出版业不要急着赚钱’,这是我的老板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对我说的,我们做出版的是文化商人,不是单纯的商人;把工作做好,钱随之而来。”(记者 张 贺)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