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法国摄影家马克吕布病逝 他拍出了别开生面的中国

2016年09月01日08:02 | 来源:新闻晨报
小字号
原标题:50多年,拍出别开生面的中国

世界纪实摄影的标杆式人物、法国著名摄影家马克·吕布于法国当地时间8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93岁。在当代世界级摄影大师里,马克·吕布显然是最有中国缘的人物,自上世纪50年代到新千年,他用相机记录下了整整半个世纪中国的变化。

马克·吕布最讨厌的一个词是“巧合”,对于获得一张完美的照片,他并不认为靠的是运气,他强调摄影师的“好奇心”和给读者带来的“惊奇”。他还讨厌“客观”一词,他有一句名言,“我们不是握着机器的机器”,但有趣的是,他同时反对带有主观成见的摄影。他也讨厌“见证”这个词,并不认为自己拍的纪实照片是在见证历史,他说,“我到世界各地去,绕绕地球,做的是很简单的事,不能用这些冠冕堂皇的字眼”。

布列松的一个建议改变了他

马克·吕布有句名言:摄影无法改变世界,但能够展示世界,尤其是在世界本身不断变化之时。14岁时,父亲给了马克·吕布一台柯达相机,从此,他与摄影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二战时,马克·吕布参加法国抵抗运动,之后进大学学习机械,并成为一名工程师,但从1951年开始,他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摄影之中。

马克·吕布刚到巴黎时就遇到了摄影大师布列松,布列松说服马克·吕布使用一个旧取景器,它具有颠倒画面的奇异功能。马克·吕布因此带着一个胶卷来到了埃菲尔铁塔,拍摄一个正在给铁塔上漆的工人。照片上的工人戴着帽子,叼着香烟,就像是在半空中轻盈的舞者,让人感觉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排演一场精美的舞台剧。这张照片成为马克·吕布发表在《生活》杂志上的第一幅作品,也促成了他之后进入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照片也给图片社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照片成为法国旅行社招牌

马克·吕布和中国的缘分一直被大家所津津乐道,在法国,他甚至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言人。很多人都同意这样的说法:如果有人想知道1949年前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就给他看布列松的照片;如果要看1949年以后的中国,就给他看马克·吕布的照片。

1955年,马克·吕布买了一部二手车,一路从巴黎开到了印度,因为那次旅行,他结识了一位认识周恩来总理的友人,1957年,在周总理的帮助下,马克·吕布获准进入中国拍摄,因此,马克·吕布成为第一个进入新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家,此后50年里,马克·吕布来往中国22次。

所拍摄的中国之所以经典,在于马克·吕布并没有带着西方人普遍的猎奇心理或者成见。马克·吕布对中国一直心存崇敬,他拍中国比任何一位国际摄影师都多,但他不会讲汉语,也没有像汉学家一样研究中国,他一直以一个局外人的立场,以一种别开生面的视角,迎接各种意外的惊喜。

在那个相机还是奢侈品的年代里,马克·吕布留下了大量关于中国的照片,这些照片,在此后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中国,一再被人们观赏,并成为对过去生活的一种缅怀。而在法国,马克·吕布的中国照片甚至成为旅行社招揽生意的法宝,曾有法国旅行社老板说,“我们把马克·吕布拍的照片挂在大门口,看了照片的人都对去中国旅游有了极大的兴趣”。

87岁曾来上海跟中国道别

2010年,马克·吕布87岁高龄的时候,还来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直觉的瞬间》,那是他最后一次中国之行。那时的马克·吕布精神还很不错,在新闻发布会上,面对众多数码相机的围攻,还幽默地拿出自己的传统相机玩对拍。他透露,自己的工作室里一共有35万张小样底片,用放大镜看各种时代的人的生活影像,是他的一大享受。

大师还透露,此行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要见自己1971年拍的照片《白毛女》中的那位芭蕾舞女演员唐雪娟。1971年,马克·吕布曾在上海拍了一位芭蕾舞女演员,这张照片上的女演员特别清纯;2002年,他们有过一次见面,当时的唐雪娟因为生活变故,状态并不好,和20多岁时留在大师影像中的形象差别太大,大师为此还非常伤感。2010年上海摄影展的开幕式上,大师又见到了这位当年的镜中人,马克·吕布对唐雪娟说:“这次你比上次气色好多了,我希望你生活得快乐。”普普通通的一句话,让唐雪娟感触很深。(记者 詹皓)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