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画报类期刊叠加优势融合发展

2016年09月20日15:06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画报类期刊叠加优势融合发展

  核心阅读 画报类期刊的融合发展,需要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但转型新媒体并不是画报类期刊的单行道,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原有的纸质阵地,在数字化阅读盛行的时代,带着纸香与油墨香的纸质期刊依然有强大的人文力量。以人为中心,通过优质的、能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将用户与媒体、品牌、社会趋势真正整合起来,才是画报类期刊融合发展的突围之道。

  2016年年初,随着《外滩画报》以及时尚传媒集团所属多家期刊的休刊停刊,作为“纸媒贵族”的画报类期刊再次走向低谷。在媒体融合的巨变时代里,是坐以待毙还是挣扎突围,对画报类期刊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考验。随着新闻生产方式和影像传播形态的改变,画报类期刊要刊网互动、融合创新,需要当机立断,走出一条浴火重生之路。

  画报类期刊的优势与短板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画报类期刊由于自身发展的独特性而形成了不同于一般期刊的优势,集中体现在: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积累了当地的各种政府资源;拥有强大的摄影资源优势,画报以专题形式呈现,采访更加深入,角度更加全面,画面也更加丰富,由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采编队伍;拥有多年的品牌优势,办刊水准得到了各方认可,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

  同时,画报类期刊也有明显的短板。画报的办刊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读者群小、订阅数少、传播途径窄的缺陷。画报类期刊时效性较差,作为月刊的画报印刷周期长,在媒体多如牛毛的时代已少有人问津,对广告份额自然不敢奢求。转企之后,一些画报类期刊更是举步维艰,在政府补贴逐渐消失或减少的同时,原有的优势被新兴媒体蚕食,印刷成本高、人才老化、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较为严重,经营性人才缺乏,造血功能严重不足,随之而来的是经营状况的窘迫。同时,其办刊风格已经明显滞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画报类期刊在基础性保障、经营体系、办刊体系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在遍地转型新媒体的当下,画报类期刊这种“纸媒贵族”的含金量已经所剩无几,若不尽快转型,画报类期刊将面临更大的困境。

  画报类期刊如何成功转型

  画报类期刊应如何创新?如何新旧融合?创新的方式有哪些?新的赢利点又在哪里?画报类期刊转型新媒体,不是被动地跟风转型,更应该理解为平台的转换和产品的提升。在目前文字、图片碎片化的新媒体阅读时代,画报类期刊的优势正契合了这种阅读环境,画报等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和传播力应该能够得到更好的释放,但仅有这些,要想成功转型还远远不够。

  笔者认为,画报类期刊要成功转型,需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只有扬长避短、优势叠加,才有可能突破瓶颈,实现融合发展。

  1 聚合新旧平台

  画报类期刊要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做到新旧平台的资源共享和资源的有效整合。根据读者、市场的反应及时调整策略,使内容资源的复用率大幅提高,内容资源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从而带来内容价值最大化、信息传播广泛化、品牌传播具象化。

  人民画报社在转型进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以入选中国外文局“多媒体产品创新奖”的项目——俄文《中国》刊网融合项目为例,这一项目有效整合刊内资源,依靠俄语人才与技术力量的优势,共享利用多个平台,达到一次采集,多渠道发布,通过全媒体传播方式针对不同用户、不同版本的读者发布信息,从而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目前俄文《中国》平台下,《人民画报》通过聚合杂志、网站、iPad、手机终端等各方资源,重组对俄内容发布平台,以最小的采集成本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了一维到多维跨媒介的全媒体传播。

  这种多渠道的发布模式,形成了在新旧平台上多梯次、多角度的资源共享。这也为地方性画报类期刊提供了借鉴。在画报类期刊的一次采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共享,实现采编价值效益的最大化。在主刊纸媒平台上,以专题的整合为主,做深、做透、做精,在新媒体平台上要求更新、更快。

  此外,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整合图片资源,带来价值最大化,是画报类媒体利用新平台的另一条途径。画报类期刊可结合互联网资源搭建图片库,这是画报类期刊挖掘资源的最佳平台。首先,图片出版的运营市场有刚性需求,各大网站、新媒体、期刊需要大量精美图片。其次,专业摄影作者队伍和大量普通人拍摄的作品,可丰富图片存量。据相关统计,2014年,全球共拍摄了8090亿张照片,传播平台的增多造就了更多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用户带着作品加入图片库市场,摄影师可以从图片库代理中获益。再次,画报类期刊有大量图片资源的积累,有图片运营的经验和管理能力,再加上现有成熟的技术平台,目前多家画报类期刊已经开始针对市场的精准需求建立图片库,并已初见成效。

  2 细化内容优势

  画报类期刊应发挥摄影资源优势,立足本土,做精内容,做好原创。图片的原创是画报类期刊的优势,在如今新媒体漫天转发的情形下,哗众取宠,真假难辨,原创往往被忽略,但新媒体的阅读在大浪淘沙之后一定会向高品质、专业化的内容需求发展。“内容为王”依然是媒体创造价值的根本。2015年4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移动新媒体论坛上,与会者将主要的讨论焦点集中在了“回归内容价值”上,可以看出受资本青睐的业内知名自媒体,都具有非常强大的内容基因,同时还具有内容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如“PAPI酱”“罗辑思维”“北美留学生日报”等。这两年大热的IP(知识产权)产业,更可以理解为以内容为核心累积品牌价值,进而实现金融平台与文化产业的跨界合作。

  回到杂志本身,著名的《VICE》杂志更是一个“内容制胜”的典型案例。《VICE》的前身是加拿大政府出资的《蒙特利尔之声(Voice of Montreal)》杂志,主要目的是解决就业和社区服务问题。不久之后,该杂志的3位编辑将这份刊物从发行人手里买了下来,并且改名为《VICE》,办刊方向随即发生了改变,他们关注年轻群体,关注前卫艺人和另类人群,关注全球出现麻烦的地方,并给读者带去强烈的冲突意识,让读者看到了和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因此在年轻化的读者群中形成潮流的引领者。目前,该杂志已转型为拥有期刊、网站、电影制作、唱片公司和图书出版等多个业务板块的媒体公司。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的精髓在于信息内容的“极致与特色”,可以预见,“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将是新媒体的发展方向,“内容为王”的生产是不变的,变化的是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微博、微信之后,也一定会有新的工具、介质出现。如果片面追求工具,将忽略作为媒体本质的内容信息。

  3 用好政府资源

  数字化技术在传播领域的运用与发展,带来了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革命性的变化,加速了传播途径的升级,手机终端的阅读方式发展更为迅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媒体推出的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推送效果甚至强于传统个人电脑。在新的语境下,政府的发声也需要新的话语平台,转型新媒体要更好地为政府服务,创新媒体人在新语境下的表达方式。

  画报类期刊要充分利用原有的政府资源,积极开拓适合移动终端的APP、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化阅读。《福建画报》近期推出的“华闻天下”就是利用原有的政府资源与海外资源推出的一个针对海外读者的APP项目,既契合了时政宣传的需要,又有市场的潜在效益,有效打通了政府与民间两个舆论场。在新的历史时期,单一、滞后的宣传方式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政府和市场需要更加有创造力的服务、更具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的服务方式和服务项目。只有更好地服务政府和市场,画报类期刊才能在新媒体的空间里有更大发展。

  4 优化人才储备

  画报类期刊进入新媒体时代更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全能型的影像记者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画报类期刊的摄影人才曾经是各省市媒体中摄影行业的佼佼者,但目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滞后也是不争的事实,进入新媒体时代,影像记者只具备单一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画报类媒体的从业人员将从单一的文图生产进入到图片、文字、视频、声音等多种传播手段综合运用的时代,内容产品需要从可读到可视、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以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信息获取需求。

  新的用人需求意味着“画报人”必须是会拍照片的同时还会拍摄视频、剪辑视频以及独立写稿甚至组织活动、开发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平台为王”还是“内容为王”,最重要的还是人才,没有专业型的人才,画报类期刊的融合发展转型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许多新媒体已经不再招聘单一的摄影记者,2014年—2015年蔓延英、美传统媒体的“取消摄影部”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单一摄影人的局限,“自由摄影师、读者投稿以及记者手记照片取代了全职摄影记者”。2015年8月,澎湃新闻也开始实行这一用人机制,尝试建立新的摄影部,而其目的就是与不适应新媒体的生产方式及理念划清界限。在澎湃新闻看来,阅读体验在新媒体领域显得尤为重要,再好的内容如果只以常规的方式在手机屏幕上显示,则会大大折损文字的魅力。图片编辑要站在读者的角度,优化阅读的方式,这其实有着很高的技术门槛,而并非简单的排版。因此,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摄影记者需要向全能型人才发展。

  5 探寻赢利模式

  画报类期刊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寻找新的赢利点。在传统的赢利模式行将枯竭之际,转型新媒体似乎有了一线希望,实则不然,这几年上马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手机终端的APP,实现赢利的并不多,更多的还是抢占阵地、扩大影响力。就目前而言,媒体依靠吸引大量用户,通过卖广告赚钱是中国新媒体市场最主要的赢利模式。现在看赢利模式或许有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做出让读者、用户喜欢的内容才是新媒体赢利的开始。

  《城市画报》在新媒体运作过程中,开发出一个名为“午休狂拍”的微信拍卖产品,定位是“拍卖一种生活方式”,与杂志定位相呼应。将杂志专题、品牌活动积累到的资源在新媒体平台上找到一个重新整合变现的方式。同时,通过“细分人群+制定套餐+跨界合作”方式,在微信公众号上实现了与原有杂志销售业务相结合的套餐销售模式,帮助《城市画报》在新媒体领域创造了更多的媒体价值。《城市画报》微信公众号的运作,一开始就成为独立于杂志之外的产品,有独立的内容,有独立的赢利模式,在能够承担起运营团队费用的同时,也为报社带来非广告的收益。

  综上所述,画报类期刊的融合发展,需要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但转型新媒体并不是画报类期刊的单行道,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原有的纸质阵地,在数字化阅读盛行的时代,带着纸香与油墨香的纸质期刊依然有强大的人文力量。以人为中心,通过优质的、能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将用户与媒体、品牌、社会趋势真正整合起来,才是画报类期刊融合发展的突围之道。

  (赖小兵 作者单位:福建画报社)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