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文艺作品80年接力传递 长征主题创作为何长盛不衰

2016年10月27日07: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长征主题创作为何长盛不衰(文化脉动)

  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长征精神再一次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今天走进书店、打开电视、面对荧屏、点击网络、跨入剧院,长征题材的文艺作品正以感人的情节、精彩的音像、震撼的画面、优美的旋律,不断映入我们的眼帘、萦绕我们的耳畔、深入我们的脑海、激荡我们的心灵。

  充分准备 遵循文艺规律

  在文艺评论家范咏戈的眼里,长征精神是当代民族精神的源头,是主旋律文艺作品创作的富矿。他说,其实就算有关部门不组织,作家、艺术家和创作单位也都对这个题材充满兴趣,很多作家、艺术家和创作单位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始准备,可以说准备得特别充分。由于以往长征题材的创作献礼性的较多,导致题材雷同,主题提炼欠火候,所以保留下来的作品有限,而今年的创作淡化了献礼性,回归到创作的本真,努力按照文艺规律进行。

  国家大剧院推出的原创歌剧《长征》策划始于2012年,4年多来,参与创演的艺术家和制作团队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以长征精神排演《长征》。作曲家印青反复阅读了几百万字的长征回忆录,一次次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主创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以当代观众的审美角度,塑造出红军战士的风骨。

  四川和北京联合推出的交响套曲《长征》是作曲家张千一的力作,他为此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他说,虽然从1996年起他就参与到各种形式的长征纪念创作中, 但这次还是专程到凉山、阿坝等地采风。在凉山采风期间,当地老百姓对他谈起红军过凉山那段历史,不少人依然怀着深深的感情。

  广东教育出版社《红军长征热点面对面》的作者石仲泉用了10多年的时间,沿红军长征各条路线逐步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很多不同于书本上的材料,熔见闻、知识、论理于一炉。

  在长征胜利80周年的舞台、银幕、荧屏、出版中,可以说,厚重的积累、长期的研究、耐心的构思、精心的创作是鲜明特点。

  尊重历史 扎实收集史料

  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在很多人看来,史料收集早已完成,而事实并非如此,从这次展现的纪录片、史料丛书、纪实文学、摄影集看,仍有大量值得深入开掘的地方。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阎志民所言,长征题材的史料收集永无止境,因为长征的历史太传奇、太丰富了。

  电视纪录片《长征》用新主题、新故事、新视角、新创意、新内容,着重阐释长征的深层历史,通过历史当事人、当事人亲属、红军战士口述,再次挖掘出各种历史现场,丰富了当代人对长征的视觉感受。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收录了红军长征亲历者的回忆录、口述史料、长征日记等文献资料,共计1600余万字。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们留下了大量记录长征的原始文本,《重读长征原始文本》的编者精心拣选,设文电、日记、名篇、诗词、歌曲、图画、报道七部分,用一个个原始生动的文本片段,串联起一部真实具象的长征史诗。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由综述、文献、大事记、回忆史料、图片、表册、参考资料等构成,共15册,约400万字,梳理了历史上遗留的红军长征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精选长征中130余幅图片和长征路线图,完整地记述了长征历程。

  《读懂长征》以珍贵的馆藏史料为基础,包括历史照片、原始文件、文物图片,权威的红军序列表、长征路线图、主要战役战斗要图等,通过60个随文小档案,让读者对长征可以产生鲜活、深入的认识和感受。

  总之,这些作品以扎实、生动的史料,让人们了解长征、体味长征。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教授邵维正认为,“不要说国内,就是在国外,人们认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很重要的一个角度就是长征。”

  长征精神 今天最需弘扬

  今年有22种长征图书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题出版重点选题,涉及史料整理、理论研究、纪实文学、绘本等各个类型,而且都不约而同地把重点放在了对长征精神的挖掘和阐释上,体现了长征精神历久弥新的魅力。

  何止是图书,在今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舞台、影视作品中,重新挖掘长征精神、再次高扬长征精神,都是创作的最终目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看过34集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后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核是什么?那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这种精神,也是当下我们最需要的。”

  歌剧《长征》在舞台上绘出红军长征的壮阔画卷,通过剧中人物彭政委、曾团长、平伢子、洪大夫等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感人事件,高扬理想与信念,弘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作曲家为全剧谱写的合唱气势恢宏。在《我们终将得胜利》《奔袭之歌》等合唱段落中,以丰富的情感层次与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声音,展现出红军战士的豪情与斗志。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跟着信仰走——我们家的长征故事》是国内第一本关于红军长征的家庭口述回忆录,书中收录了28个红军家庭、31名老红军的长征故事,通过老红军自述、红军家人口述的方式讲述了三代人学习继承长征精神的感人故事。长篇军事文学巨著《长征记》以恢弘气魄和生动笔触,从宏观到微观、从全景到特写,既有娓娓道来的叙说与描摹,又不乏激情澎湃的写意挥洒。

  《党的女儿》早已成为几代中国人心中最熟悉的红军故事,小说、电影、歌剧都成为经典之作,这次国家京剧院又排出现代京剧《党的女儿》。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瑾评价说,将《党的女儿》这个曾经家喻户晓的故事讲出新意,体现了当代人对革命认识的提升,尤其是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重新定义与理解革命以及革命者,更能体现当下戏剧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文化进程的关联。

  长征故事和长征精神的代代传承离不开小读者。今年的长征主题图书不少是为少年儿童量身定做的。“长征绘本丛书”,包括《小太阳》《亲人》《在一起》《迎春花开》《大郭小郭行军锅》《远去的马蹄声》《红军柳》《爸爸的木船》等,通过绘本这一生动的形式,向儿童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长征故事。《红军长征史(青少年图文版)》以易于接受的故事和图文,引导青少年去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用血肉之躯谱写的长征历程。《伟大长征》收录了160多个故事,责任编辑赵勇介绍,这些故事生动感人、催人泪下,书里还配有100多幅战场遗迹图、长征文物图以及长征路线图,可以帮助小读者更好地了解那个年代。

  故事精彩 创作引人入胜

  《红星照耀中国》《千里雷声万里闪》《彝海结盟》《我是红军》……在电视荧屏中,无论央视还是地方卫视,一部部长征题材的电视剧正相继上演,其中,《千里雷声万里闪》讲述了廖惊北等一批共产党人在陕甘边地区浴血奋战,从建立小股游击队开始,一步步壮大为主力红军并建立了红色根据地的故事。作品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第一集刚刚播出一半,就以2.2654%的收视率排名全国收视第一,并稳居榜首直至结束。李准评价说:剧中并没有用真名真姓,具体人物、具体地点都是虚构的,但框架却非常符合历史真实,对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关系处理得十分恰当。在叙事方式上,熔宏大叙事、家族叙事、个人生命体验叙事于一炉,许多情节不仅把戏剧冲突推向了极致,同时也把对人物灵魂的拷问推向了极致,具有很强的精神震撼力。

  情节曲折、故事动人、表演精彩、寓意丰富,正是当下正在播出的多部电视剧的长处。

  《红星照耀中国》以上世纪美国记者斯诺和海伦·福斯特夫妇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为故事主线,还原了红军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还展现了动荡的时局下中国社会的民生百态,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国共合作等震撼人心的历史事件被一一重现。《彝海结盟》讲述了红军北渡金沙江后,中央红军先遣部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果基部落头人小叶丹歃血为盟的传奇故事,生动展现了血脉相连的民族情谊。《我是红军》以红军一小分队的成长展开叙述,讲述了男主人公从为报私仇,到加入红军,再到成长为一名为革命而战的红军战士的曲折历程。

  面对如此之多的长征题材作品,范咏戈格外振奋。他说,最明显的是表现视角的下移,写普通人的长征多了,写普通战士在长征中的成长多了。视角下移后,人物更鲜活,题材也更开阔了。此外,对领袖人物的塑造也越来越接地气。

  今年的长征题材,还有众多的音像电子出版物也值得一提。解放军音像出版社社长张宛沙介绍,由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拍摄、制作,解放军音像出版社出品、发行的《长征系列经典纪录片选辑》是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长征系列经典纪录片的首次跨代集锦,采用超高清4K拍摄,将历史细节与宏大叙事相结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沉浮相钩连。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的有声读物——《话说红军长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八十周年》,选取了亲身参加过长征的老将军、老战士撰写的长征回忆录,把这些生动鲜活的事迹以说故事的形式录制出来。

  “长征,真是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一直关心长征胜利80周年创作的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季平看到如此丰富的作品后,这样感慨道。(记者 陈 原)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