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媒界纵横>>新媒观察

杰姆斯-卡茨:让公众更好地理解媒体、理解新闻

2016年11月18日16:34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波士顿大学教授杰姆斯-卡茨发表演讲

人民网11月17日电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新媒体发展论坛“建设更加可信的互联网”定于2016年11月17日14时在浙江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枕水厅(201)举行。该论坛将围绕“建设更加可信的互联网”,从信息可信、编排可信、用户诚信三个维度,邀请各方人士分享交流互联网信誉建设经验和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包括网络平台、网络媒体以及网民在内的所有网络参与者共建可信网络的责任与义务、技术与规则、体制与机制,进一步推动信源的可靠性与内容的真实性,传播过程的规范性与艺术性,提高网络参与者的信息素养和网络责任,加强领域内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互利互赢。波士顿大学教授杰姆斯-卡茨发表演讲。以下为全文内容:

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可以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洞见。今天主要和大家谈两个方面,第一,寻找有效的信息。第二,获得可靠的结果。我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经验。结论在美国在西方世界都是适用的。

尽管我们现在在网上有海量信息,我们知道有很多的信息是有错误的,比如以疫苗为例,有一些伪科学家,他们导致家长做出错误的判断,在这样信息的驱使下,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接种疫苗,容易导致孩子生病,甚至是夭折,不仅影响自己的孩子,还会影响孩子周边的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呢?一种反应就是要对信息进行评级和审核,但如果真的想要做这件事情,代价是高昂的,也很耗费时间。

首先我们来想一下,如果要进行评级的话,一定要彻底,一定要公平,第二,要有一套机制,能够对于评估的结果,提出合法挑战和质疑。第三,一定要机制透明,而且责任要落实。比如说对于评级方、参与方,一定要落实透明责任,第四个是各个评级者之间要进行竞争,而且他们要有不同的数据源。这就意味着可能会重复劳动,这也意味着可以对评估结果进行一定的质疑。目前为止评级的经验,既告诉我们评级的价值,也告诉我们评级评估存在的环节。这也就是为何,我认为评级一定要进行多元评级。

我们知道谷歌是美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对于相关的网页信息,是通过雇佣人来进行审核和评级的。然而这些评级者,他们未必对于一个主题是有专业知识的,这就会导致他们的评价结果有偏见或者有问题。至于说谷歌的搜索结果是有一定的偏向性的,这是有实证研究结果,比如对谷歌搜索有一项独立研究,这一项独立研究是Vaccines机构做出的,这一机构的调查是谷歌比较支持左倾的搜索结果。

苹果和脸谱网站,还有雅虎的主页,以及微软的主页也有这样的左倾倾向,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可能被本来就持左倾意见的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准确的信息,他们的展现角度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其他倾向的角度来说他们就看不出这个左倾结果的优点,甚至会出问题。

除此之外经济利益也是一个问题,尤其涉及到第三方支持网页信息的时候,比如说有一些第三方,他们会支持一定的产品或信息,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比如美国心脏协会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而获得这些经济利润就要支持,比如说带糖的燕麦片,或者有问题的产品。有时候信息让人迷惑,比如抗生素就是一个例子,一直以来医生告诉病人,开给他们疗程的抗生素一定要吃完,但是根据现在的医药研究,已经证明不必如此,但是既然医生已经多年以来一直让病人把抗生素全部吃完,医生就觉得此刻不能给出他们矛盾的指示,因此这样的情况下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并没有传递给病人。

再看一下新闻,实际上对于记者来说,不仅有的时候很难去获得事实,而编辑有的时候决定改编故事,比如说故事的重要性、故事的角度,甚至有的时候决定完全不发某些新闻。在这个过程当中,过滤是不可避免的,究竟一个新闻报道怎么介绍,究竟如何描述这件事情,究竟和什么其他的信息并列,所有的这些都展现了新闻的角度。就像一个编辑说的,如果把所有的记者都派到撒哈拉沙漠上,没过多久我的用户什么都不讨论,只讨论沙漠和沙子。与此同时选择角度也会使人们以一定的角度讨论新闻,比如我们在头版头条上面登一个人什么样的照片,毫无疑问就会影响读者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印象。这就是一个例子,这是同一个人,但是展现的形象完全不同,我想这个性质大家看的很明白。

至于说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毫无疑问,现在也有新的格局,如今通过电子邮件等等,作者和读者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双向的讨论,读者可以质疑新闻,方法可以非常的直接,而且新闻报道现在有评论栏等等,除此之外,在推特,在那些授权或者未授权的社交媒体上,大家可以继续评论新闻,而且读者可以展现自己的视角。虽然有很多的讨论,最后都是以谩骂收场。恰恰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意识到有的时候群众智慧,有的时候更有效的展现真实,要远胜过单打独斗的记者。

以这个按案例为例,这就是虚假报道,这一报道针对的是当时美国总统小布什,当时他在服兵役的问题上有一定的缺陷,而当时这一新闻播出,正值美国大选,播这个新闻是相当有名的新闻播报员,毫无疑问这条新闻在当时很有可能改变大选的结果。但是这一新闻没有出几个小时以后,很快就有各种的博客指出说这样的说法有很多的谬误,他们发现在新闻当中涉及到的文件,指出布什有不当的证据,字体当中有问题,肯定是不真实的,很快这一新闻就被证实是假的,而这个新闻播报员也丢了饭碗。

我们知道近来有人说,近来的美国大选也受到了虚假新闻的影响,毫无疑问,这样的说法是存在的。一旦新闻发布以后,第三方就能决定新闻的真实程度。现在就出现了事实核查的新闻服务,就和其他的新闻传播一样,这样的力量也可能会被滥用,比如说在最近,奥巴马总统就提供了一个例子,奥巴马总统表示说,如果你支持我们的新医改的话,你要很满意现在的医生,你可以今后一直由它服务,根据一个新闻证实方,证实这确实是事实,后来又发现这完全是不真实的,所以即使有事实核查,也很难逃偏见的影响,他们的偏见会影响他们给出最终的意见和结论。

这里要简要的提一下,我们知道现在信源越来越多,一般来说信源越多观点越多,而这个人对解释任何信源的热点就少,为什么在历史上一般的领袖只给出一个观点。所以让我把刚刚讲到的这些再总结一下,我刚刚提到的这些问题,比如说找到正确的答案,找到真实的新闻,这从人类古代开始就是我们的寻求,通过对于认知科学,以及社会交互,我们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这样就能让公众更好的理解媒体,理解新闻,这也能够带来造福所有人更好的结果,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新的工具,在如今的成就上再接再励,从而来保证公共的福祉,并且让个体追求更好的事业。这张图片其实是真实拍摄出来的,没有经过任何的后期处理,这是美国科罗拉多州,风暴追逐者拍摄的暴风,这当中既有彩虹,也有暴风,这是极好的引喻,我们也能望向未来,去寻找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谢谢。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