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原创儿童图画书的五重思考 市场大热但仍需冷静

2016年11月28日14:43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市场大热但仍需冷静

作为一名从业时间较长的儿童读物编辑,职业的浸染帮我建立了对图画书的自我认识:图画书是一种言说方式,它运用文字和图画这两种言说手段,自由组合,花样百出,面对无限丰富的世界进行了同样丰富的表达。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儿童阅读都要走图画书阅读这条路,中国也不例外。我们目前正走在这条路上。这种行走在近几年呈现出一种浩荡之势。近年来,不仅引进版图画书如潮水般涌现,原创图画书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着。但是我要说的是,虽然我们的原创图画书创作与出版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喜人局面,也出现了《团圆》《辫子》等获国际大奖的原创作品,但是我们整体图画书的质量、数量和影响力与引进版相比,还有着明显的差距。本文尝试从创作与出版两个方面来谈谈存在的问题。

关于创作:从认识到实践

思考一:科学现代的童年观的缺失是造成原创图画书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图画书被称为“生命第一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最适合婴幼儿和儿童阅读的图书,那么,我们应该给处于生命第一阶段的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图画书?他们的眼睛和心灵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文字和图画?它应该指向什么内容、具备什么质地?这是创作前应该充分思考的基本问题,但是我们从许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些创作者并没有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对图画书的特质和精髓尚缺乏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致使创作带有不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许多作品品质流于一般,有相当数量的图画书作品就是普通的童话故事的加长版,甚至有的作品的基底暴露出对最初生命状态的隔膜,其童年精神、艺术蕴含、美学表达与世界一流的图画书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图画书最初叩响中国的大门是在上世纪90年代。虽然经过了20年左右的洗礼,我们整个社会对现代童年文化的体认和思考有了长足进步,但科学、现代的童年观仍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创作者没有真正地“看见儿童”是造成原创图画书发展滞后的一个主要原因。

思考二:创作者对图画书的专业认知度需要提升。

当前图画书市场热潮涌动,数量在快速堆积,不可否认的是躁气开始弥漫,图画书的出版门槛变得很低。图画书和其他门类的儿童图书一样,要做出好东西都是需要一点专业精神的,要创作出优秀的图画书,大量的阅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些经久不衰的世界经典图画书无不简简单单,风格鲜明,但是这个简单里盛满了丰富,绝不是单薄和肤浅。大道至简,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做,这个道理很多作者心里明白,但还是太急了,没有静下心来钻进去。图画书的简单和丰富是一体两面,这值得创作者们好好揣摩。要写出好的图画书故事,要多看世界优秀的图画书,对它的门道了然于胸。目前我们具备一流品质和经典气象的原创图画书还不太多见。无论哪种形式的图画书,故事是基础(无字书也是有一个故事创意在统摄),是源头,创作图画书不要贪大贪多,尽量从小处入手,一本书讲一个故事,把力量用足。从心中有到笔下有还有一段路要走,需要反复修改和打磨。

思考三:画家对一本图画书的成败至关重要。

图画书与一般儿童读物的最大区别就是图画的重要性被提到了至高层面,图画不再是文字的辅助、装饰和陪衬,它是文字之外另一个同等重要的叙事因素。无字图画书是完全依靠图画来讲述故事的,更是将图画书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因此,画家的创作格外重要,甚至对一本书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早些年我们做原创图画书物色画家十分困难,因为出版圈还没有从事原创图画书的做事氛围,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我们不缺技法精湛的画家,但是找上门去人家不愿意接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小活儿,我们缺的是既有娴熟的绘画技法又有精深的图画书认知的画家。早些时候的原创图画书多是“文+图”的方式呈现,尽管作者和编辑理解了图文交融的含义,尽力促进与沟通,但由于绘者的认知原因仍有力不从心之感。近些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显著改变,目前出版的原创图画书多是文字作者和图画作者合作完成的,随着理念的普及和深入,我相信未来文图合一的图画书一定会从画家当中产生。

关于出版:要理性更要学习

思考一:出版社应理性对待图画书这个图书品种,自觉提高出版门槛,既要舍得投入,又忌大干快上。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图画书创作、出版、推广明显升温,图画书逐渐完成了它在中国的认知旅程,作为少儿读物中的一个品种固定下来,现在已经成为少儿出版的标配。前几年媒体曾有一种说法,“图画书是童书出版的最后一块蛋糕”,毋庸讳言,如今我们看到这块蛋糕和其他童书门类一样也出现了一些哄抢的乱象。出版社需要有清醒意识,尊重出版的规律,无论是引进还是原创,图画书都是一个需要专业精神的童书板块,那种不顾其专业性的跑马圈地大干快上行为,对纯净的图画书出版只能是一种伤害。

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编辑是核心环节。具体到图画书这个小众门类里,对编辑的要求可能更高。我从1996年进入明天出版社,今年正好20年,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见证了图画书在大陆的起步与成长,也有幸以自己的微薄力量参与到这个历史进程当中。我以自己的工作经历体会到,一本好的图画书一定是多方合力而成的:作家、画家、编辑(统筹编辑+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缺一不可。编辑是三方构架中不可缺少的一方,是可以与作家、画家平齐的一股力量。

思考二:图画书编辑需要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性。

除了要耐得住性子,图画书编辑要有清晰的理念、博大的胸怀和高明的沟通技巧。作家、画家和编辑围绕一本图画书来工作,很像一个项目小组,编辑应该起到组长的作用,从故事创意到分镜设计,从风格设定到细节处理,从文图编校到后期推广,哪一个环节都需要编辑的深度参与甚至是主导。在一本图画书的运作当中,编辑既要尊重作者的艺术个性又不能盲从,书是核心目标和终极目的,将作家与画家的艺术才华服务于书,而不是某个人艺术才华的单纯施展。我特别强调一下美术编辑的重要性,做一本图画书,绘画的打磨是绘本运作中最为耗时耗神的一个环节,这个过程漫长又琐碎,十分考验人的素养和水平。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后面往往是一个长期合作、沟通默契、敬业进取的小团队。

目前的出版节奏过快,编辑们都太忙了,工作缺少环节,细节普遍做得不够。出版理应奉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互联网时代众声喧哗,要安静地做事很不容易。编辑要在产品中追求存在感,存在感不是媒体曝光率,不是社交平台的频繁发声,这个存在感是用书来呈现的,好书自己会说话,是做书的专业性,做事的专注度,是作者愿意交付书稿画稿的信赖,是书成为好书的保证。

世界不停地变化,世界的阔大和丰富蓄满了值得叩问的话题。如今我们的作家和画家身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借由图画书这个小小的物种,参与到更多中国孩子的心灵成长与建设当中,是一件积功德的事情。而作为书背后的编辑,应能够从容地处理变与不变这对矛盾关系,在纷繁中善于抓取和统摄,葆有天真的情怀,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眼界,又能坚如磐石地奉行科学的做书理念,做出真正优秀的中国原创则是自身存在的价值。

(刘蕾 作者系明天出版社副总编辑)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