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健康栏目需要专业把关人

许克锡
2016年11月30日09:05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健康栏目需要专业把关人

健康类内容更需严格把关,以防误导受众。资料图片

要从根本上解决媒体医疗养生类内容制作问题,队伍建设是关键。媒体没有医药卫生专业背景的记者、编辑、栏目制作人,没有可靠的把关人,那么,健康类问题节目、问题广告就会长驱直入。媒体没有一支可靠的队伍日夜值守,靠媒体主管部门发“禁令”来管理是难以奏效的,难以真正管理到位。而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引进、培养、借智:引进专业人员,任用资深人员,聘用专家智库,形成一个团队,对所有健康类栏目、广告发布把关,这些都不失为切实有效的办法。

针对医疗养生类栏目和医药类内容刊发出现的乱象,今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禁令”,针对当下一些节目存在的非法兜售药品、保健品和医疗服务以及播放虚假医药广告等问题进一步加强播出管理。总局要求,医疗养生类节目只能由电台、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严格医疗养生类节目备案管理,未经备案的医疗养生类节目一律不得播出;严禁以介绍医疗、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发布广告、推销商品和服务;严格限制医药广告播出的时长和方式等。

这次整治,正值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之际,中央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媒体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力量,出现乱象的尴尬局面令人深思。

回望过去,管理部门对于媒体健康内容制作和广告刊发的“整治”已经有过多次。有集中整治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行动,有叫停12类医疗广告,要求报刊清查变相发布医药广告行为,停止播出“瘦身大赢家”等31条违规广告等。

乱象多年频出,原因究竟何在?

有分析说,原因在于相关各方置人民群众的健康于不顾,追求各自的利益。于是媒体、广告商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成了假冒名医、伪劣药品提供方的传声筒。这种说法固然有道理,但是综观多年来特别是目前全国各类媒体医疗、养生类节目泛滥,问题百出,让国家主管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出“禁令”进行整治,这就说明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症结没有找出来。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报纸、电台、电视台这些媒体都是官方举办的,不可能一味追求一己之利,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受到主管部门的批评、指责,在一次次纠正之后又重蹈覆辙呢?这其中一定有深层原因。

健康传播报道具有其他传播行为共有的基本特性,同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它要求健康报道者不仅具备传播方面的素质,而且要掌握公共卫生、社会学、行为科学、健康教育学和公共政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新闻人菲尔德说过,大部分记者并不了解他们所负责领域的发展历史,任何拥有历史记忆的记者都是宝贵的人才。

根据事实进行报道,这是一般新闻报道的“底线”要求,这一“底线”对于做好比较复杂的健康报道是远远不够的。有没有医药卫生类专业素养和背景,是不是懂得健康生命的真谛,关系到媒体健康报道以及栏目的成效,是衡量能否胜任健康报道工作的重要依据。

大众媒体健康报道、把关者的专业背景“短板”,在实践中不仅伤害了医疗卫生事业,也伤害了媒体、伤害了社会。这就不难理解,多年来,主管部门为什么屡屡发文整治乱象。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