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校对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王烨

2016年12月08日13:0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原标题:图书校对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要提高校对的水平,达到“校是非”的能力,就需要校对人员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严谨的工作态度、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善于沟通与思考的能力。

  将头脑中的知识随时提取出来,不用时也能将头脑中的知识分门别类,进行存储,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图书是文化的载体,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精品图书是出版社的立身之本,它除在内容上要吸引读者,使读者受益之外,图书的编校质量、印装质量和装帧设计质量也是衡量其是否为精品图书的不可或缺的几个方面。

  图书的出版要经过许多环节,从组稿—审稿—加工—审批发稿,到进入出版等环节,都需要编辑、校对等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校对工作是发稿后、付型前的重要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图书的编校质量。

  校对人员的工作职能,是对照原稿、比对清样、找到排版中的差错,这就是“校异同”。要提高校对的水平,达到“校是非”的能力,就需要校对人员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严谨的工作态度、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善于沟通与思考的能力。

  职业素养: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当下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校对人员要秉持不为物欲、名利、金钱所左右,不功利、不浮躁,甘于平凡、甘于奉献的精神,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职业素质。在业务上要具备“六心”,即:初心、专心、用心、耐心、虚心、有心。

  初心。《严华经》中有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要始终保持最初的信念,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不被困难所羁绊,才能获得成功。作为校对人员,应该不忘却当初入职时的信念,不断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抵制社会中的诱惑。不忘却开始时的坚持与信仰,不忘却困难时的责任与担当。不会因为走得太远,而忘却了自己的出发点,在工作中不断磨练自我,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专心。校对人员在校对、整理稿件的时候,要保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为周围嘈杂的声音所干扰,不因一时的疏忽大意,让错字、错词,从眼皮底下溜走,造成工作中不必要的失误。

  用心。对工作要一心一意,用心体会。为图快,做事浮皮潦草,干事情不深入,是工作中的大忌。应咬文嚼字,用一双“火眼金睛”,发现文稿中存在的显性和隐性的差错。在工作中要勤问、勤查、勤记、勤于思考,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使工作做得又快又好。

  耐心。校对过程是重复、繁杂、琐碎的,有时顾及不到,就会出现差错,特别是在急件多、周期短,在周期与质量有冲突的情况下,校对人员更应去除焦躁,放平心态,将质量放在首位,坚持三审三校的出版原则。当发现问题时,要不怕麻烦,认真、耐心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让编辑与作者解决。

  虚心。常保持一颗虚心向学之心,对校对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当下知识更新速度快,专业性图书时效强,校对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不懂和不会的东西,这时候就应该保持虚心的态度,向他人请教,这不但可以将问题快速地解决,而且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并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与友谊。

  有心。在校对工作和平时的生活中,应做到有心,成为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把生活作为最好的老师。比如,日常多阅读报刊杂志,收听新闻广播,收看《中国古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相关的电视节目,并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做合格的校对工作者。

  知识储备:工作的根基

  有人将校对比作“杂家”,也有人认为校对应该是文字规范的“专家”,通俗一点来说,校对的大脑更像是存储知识的杂货铺。在知识的杂货铺里,文史哲、数理化、科学技术,古往今来,五花八门,无所不包。一旦到工作中运用开来,就可以将头脑中的知识随时提取出来;不用时也能将头脑中的知识分门别类,进行存储,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平时也可以多阅读书籍,多增长知识,将工作中学到的新知识,及时补充到头脑中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是做好校对工作的根基。

  在形成自己知识体系的同时,校对应该多留心文稿中的差错,多积累一些文化知识。例如文稿中有时会出现将建筑大师童寯写成童均,将明朝的嘉靖写成了清朝的嘉庆等,这些都需要校对人员通过平时的知识积累,发现其中的差错,才能做到锱铢必较。

  我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除了要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外,也应该勤查字典,熟悉并掌握出版工作中要用到的数字、文字、拼音、标点符号等规范要求,善于运用互联网等多种手段,这对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是大有帮助的。

  专业能力:工作的保障

  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有的稿件,稿量很大,时间要求紧,这就需要校对人员善于协作配合,来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校对也应该善于与编辑进行沟通,因为编辑对稿件的内容和专业比较了解,而校对善于对稿件中的字词、语句等方面进行把握,两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判断,能够发现稿件中存在的疏漏,共同把好编校质量关,这对提高图书的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培养勤于思考的能力。校对人员应该平时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在多年的工作中,笔者总结出:前文与后文、文与图、文与表、图与表、文与呼应注释的同一提法出现差异的比对判断方法,是发现问题的有效方法。日常多关心时事,有助于发现文稿中存在的政治问题;阅读时多注意文法的修饰,有助于发现文稿中语法逻辑方面的差错。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工作中的保障。

  作为出版工作中的一员,校对人员基本素质的提高,对精品图书的出版作用不可小觑。

  “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旺,则行业旺。”行业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作用。我们应该用心思考,用心体会,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为出版社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推荐阅读

迎第十七个记者节 看优秀新闻人炼成记
   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日前正式揭晓,在第十七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中国最高新闻奖项获得者,通过数据和事迹,为您揭秘优秀新闻人修炼之路。
【详细】迎第十七个记者节 看优秀新闻人炼成记    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日前正式揭晓,在第十七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中国最高新闻奖项获得者,通过数据和事迹,为您揭秘优秀新闻人修炼之路。 【详细】

戳破"10万+"泡沫 自媒体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这个平均每100个网民就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10万+”的光环再加上一波高过一波的估值,自媒体在资本和市场的热捧下水涨船高。
【详细】戳破"10万+"泡沫 自媒体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这个平均每100个网民就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10万+”的光环再加上一波高过一波的估值,自媒体在资本和市场的热捧下水涨船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