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媒界纵横>>新媒观察

媒体融合:已迈入“加速度”攻坚阶段

赵新乐
2016年12月29日13:56 |
小字号

如果说,纸媒与屏媒的简单相加是媒体融合的初级尝试,那么,当下传媒业的融合则正在经历迈向相融的“加速度”阶段。

关于2016年媒体融合的大事小事,可以盘点的太多。

从年初《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正式上线,到代表着智能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公司的“封面新闻”客户端的亮相,再到国内第一家全媒体集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诞生……虽然各家媒体探索融合的路径不同,但改革方向基本一致。

如果说,纸媒与屏媒的简单相加是媒体融合的初级尝试,那么,当下传媒业的融合则正在经历迈向相融的“加速度”阶段。这种“加速度”,体现在媒体形态、组织架构、人才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

探索多种媒体形态

融合发展的落脚点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在移动互联时代,改变传统纸媒单一的形态,寻求互联网时代的多种发声渠道与价值引领,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需求,提供垂直服务已经成为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6年3月底,人民网和上海报业集团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0后”新媒体项目“唔哩”正式启动。这一举动,被称为是主流媒体联手开拓新兴舆论阵地,以主流价值影响网络舆论生态的创新实践。4月7日,新华网无人机频道在“新华炫闻”客户端正式上线,是适应移动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8月30日,国家级全媒体平台航母亮相,成为中央和地方媒体协力打造融内容生产、渠道分发、版权追踪等功能于一体的媒体行业第一个开放平台。9月14日上线的“北京时间·中青报”新媒体平台,通过做专各垂直领域,做强24小时直播,创新直播报道。

多种媒体形态陆续面世,代表着传媒业的新趋势,也代表了传统媒体转型的新方向。

改变媒体组织架构

媒体融合的实践表明,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仅体现在项目、产品层面是不够的。必须打破现有发展模式和利益格局,真正实现产品背后流程、架构、管理等各个生产环节的融合,从制度层面推动深层次融合。

体现在媒体组织机构上,便是通过媒体内部组织的调整完成组织融合,而中心化聚合型平台建设就是媒体进行组织融合的新举措。比如,《人民日报》依托云计算架构,打造了全媒体新闻平台,组建了“中央厨房”;从3月1日开始“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解放日报》,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采编生产流程、管理架构、薪酬考评,按照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全部“柔性再造”;4月13日诞生的河南广电旗下的大象融媒“新闻岛”,借鉴欧洲跨媒新闻编辑部的先进经验,采用了以“新闻指挥台”为核心的放射型全开放式办公格局,实现新闻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传播。而7月25日投入试运行的郑报融媒“新闻超市”平台,则彻底打破了是否一个媒体、在不在编、有没有职级的身份限制,打破档案管理、绩效考评、工资发放的体制机制壁垒,实现了“三个统一”与“三个转变”……

在所有组织架构更改、融合重组的现象背后,是变革带来的痛彻心扉与脱胎换骨。

激发人才管理活力

在实现媒体融合的多种要素中,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实现事业的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转型中的传媒业能否留住人才也将成为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在《南方日报》创刊67周年前夕,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正式启动“南方名记培育工程”,培养一批具有新媒体采编运营能力的全媒型专家型生力军,打造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网红”。在采编机制上,创新推出的“1+X”采编联动机制,以《南方日报》为“1”,以其他报刊、移动媒体等为“X”,聚焦重大主题和社会热点,统一策划采访,各自特色报道,提高传播量级;在员工激励上,调整考评细则,提高新媒体端口的考评权重,制定员工持股试点制度,率先在南瓜影业、南都文化娱乐等项目中进行试点实施。

作为澎湃新闻深化改革的两大核心内容之一,上海报业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制订针对管理层和核心骨干的激励方案。根据行业特点,按照采编、技术及经营三大主体岗位分别制订方案,并将团队激励和员工整体薪酬体系、采编人员职务序列改革等作一揽子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媒体融合就要从“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达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状态。如今,在以传播内容为核心,新兴技术为支撑、组织架构为保证、人才管理为助力的运营模式下,一场凝神聚力的“加速度”攻坚大战已悄然拉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