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即时通信时代看“见字如面” ,只是因为从前慢

原平方
2017年02月20日11:1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是社会的人,自然得交往,亲人朋友之间就更需要多走动、常沟通。然而在前互联网时代,山一程、水一程,交通不便利,走动费时费力、代价太大,但沟通又是必须,否则遥远的朋友会淡漠、相隔的亲人会疏离。更为严重的是,心仪的姑娘会跑掉。于是,人虽不能至,可自己所表达的意思却可以到,“见字如面”的书信就成为延时通信时代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

书信是延时的,可信函在路途耽搁的时间也不能太长。总不能人自己已经到家了,信还在路上吧?聪明的人因此想出了各种加快信件到达的方法。

距今1700多年前的西晋初年,江南才子陆机刚到都城洛阳做官,老婆儿子不在身边,每每“举头见明月”,往往“低头思故乡”,一个人“孤单、寂寞、冷”!即使写好了信,清贫自爱的陆机也没钱让人寄。有天晚上,陆机突然灵机一动、对随身从老家带来的黄狗说“老兄,你能帮我给家带封信吗?”没想到这只狗点点头、答应了。而且,人需要来回四十天的路程,这只狗竟然只用了二十天,还带了回信来!

“见字如面”,只是因为由于空间的距离、时间的阻隔,见不了面。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信鸽、驿马却在历史上一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鸽子还偶尔在小范围里充当着信使的功能。1993年出版的小说“废都”中,作家庄之蝶和唐婉儿的约会不是还让信鸽传递信息吗?然而,这或许是文学作品中最后一次这样描述信鸽,因为,在“废都”出版的第二年,中国就已经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了!

人类从此进入了即时通信时代!

当人们在写信时人们在做什么?其实,当人在写信的时候,他是在进行一种相对严肃的文学创作。因为要形诸于笔墨,所以可以字斟句酌;因为要书写于纸张,所以可以认真庄重;因为要延时到达,所以可以修改修正。书信不止承载了感情、凝聚了心血,更寄寓着相互交往的共同时光。

书信是什么?对于丘迟来说,书信是写给陈伯之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对于杜甫来说,书信是向老妻报平安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于鲁迅来说,“两地书”是对于许广平家长里短的爱与关心;对于傅雷来说,书信是对于儿子傅聪学习与未来的呵护和期望;对于病重的萧红,书信是对于年少弟弟的信心与期许“有你们在,中国就不会亡”;书信还是延时通信时代的人们给“同桌的你”的怯生生的爱慕“谁看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与即时通信时代电话的口无遮拦、微信的随便随意相比,延时的书信代表的是自己相对比较美好的形象。因而,当还没踏入婚姻“围城”的方鸿渐与心爱的唐晓芙谈恋爱的时候,方鸿渐宁可写信也不打电话;而分手的时候,唐小姐要把方鸿渐以前写给自己的情书打个包退回来。分手了,彼此的形象也渐趋于消亡!

“见字如面”,分手了,退回的信也就意味着不必见面!

问题是见与不见,书写的文字依然还在!尘封的感情宛如历久弥新的琥珀,故事还在。所以,明星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在一群已泛滥成灾的真人秀和低幼类节目中就一方面是形式的创新,另一方面是感情的怀旧!

所谓形式的创新是指在视频里读信。书信属于延时通信时代的传统媒介,网络视频是即时通信时代的新媒介,但在视频里读信则使得传统的书信媒介成为视频新媒介的内容。麦克卢汉老先生的预言再一次得到验证,“没有一种媒介可以孤立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它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凸显自己的意义和功能”。一种媒介成为另一种媒介的内容,这样的结合充分让两种媒介彼此相融、推陈出新,焕发出全新的风采与价值。 据说“见字如面”英文原版的节目叫“Letters Live”,可能也有古老的书信在现有的媒介环境里重新复活的意思吧?

怀旧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模式。对于年华逝去,怀旧无疑具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对于过去的共同记忆,怀旧则明显昭示强烈的社会意义。尤其在浮华而又彼此行色匆匆的当下,微信微博的交流虽然直白却难以真诚,互相的交往即使面对面也变得心不在焉,原本目的是促进沟通的过多社交工具反而在很多时候降低了沟通的效率、成为交往的障碍!所有这一切是我们所希望所要的吗?现实让人焦虑,往事却可回味!蕴含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书信顺理成章成为可资怀旧的依托与凭据,“见字如面”,明星所生动呈现的书信于是让浮躁时代的人们重温了一把过去的美好情感。

或许,“见字如面”最恰当的解释属于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