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数字编辑人才培养翻开新篇章 职称考评内容都有啥

2017年03月06日13:24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数字编辑人才培养翻开新篇章

  编者按近日,北京市首次开展的数字编辑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工作圆满结束。

  此次评审工作是新媒体领域人才评价的重大成果,在全国开创了为数字编辑人员设立专属职称的先河。本版以数字编辑人才培养为话题,总结与思考数字编辑的现状与未来,并对话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杨烁,以期为融合发展寻求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北京市数字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上,65人获颁数字编辑高级职称。资料图片

  近日,北京市首次开展的数字编辑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工作圆满结束。本次考评覆盖数字新闻、数字出版、数字影音、游戏等领域,在融合发展的当下,传统出版寻求新的业态升级转型,数字编辑人才队伍的培养是与之相匹配的重要环节。为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出版业界代表及学界专家,大家一致认为,加大数字编辑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推动出版业的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行业发展需求大

  谈及当前出版业数字编辑的现状,知识产权出版社行政事业部主任唐学贵介绍说:“虽然这些年数字出版有很大的发展,但在很多出版社还是传统出版编辑做纸质书刊,数字编辑做数字出版内容,油水两张皮,没有形成融合发展。我们现在缺乏大量的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如产品经理、项目经理、产品架构师、新媒体运营人员。”

  数字编辑职称考评机制的推出,恰好可以缓解这一情况,适应了当前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从业者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晋升通道,因此备受关注。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在数字出版业耕耘数十载,此次获评高级编辑(正高职称)。他告诉记者:“此次数字编辑的考评,拓宽了人才评价渠道,规范了数字编辑人才培养,有利于传统产业人才向新兴产业人才的聚集融合。而本次获评数字编辑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65人,都是数字传播行业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将对行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和促进北京地区乃至全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此次评审在全国开创了为数字编辑这一职业设立专业职称的先河,惠及北京地区数百万数字编辑从业人员,让一批高水平的数字编辑脱颖而出,在全国范围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标杆作用。在职称考评标准之外,童之磊则对数字编辑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他认为,首次考评工作的结束,实现了新闻出版改革的一个“小目标”和数字编辑从业人员的“大梦想”,同时也对新媒体的数字编辑提出了更高的从业要求。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数字编辑的价值尤显重要。数字编辑不仅是数字内容的“选择者”和“把关者”、技术平台的“操作者”,更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驾驭者”,直接面向数亿用户,牵一发而动全身。

  考评内容都有啥

  首次数字编辑的考评标准,初、中级以考代评,从实务标准出发,主要考查一线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而高级职称采取专家评审、申报者答辩的方式进行,更加看重申报者的学养及对行业未来的思考。

  北京市数字编辑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之一、北京印刷学院教授陈丹,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字出版的教学与研究。她结合此次高级职称的评审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批数字编辑高级职称的申报者都在行业磨砺多年,其专业实务和专业学养造诣都很高,对于数字编辑的实践与发展有很深的领悟。”在她看来,申报者的专业实务与专业学养是因果关系、标本关系,正是因为有了多年一线的实务操作,才会从学理层面去思考产业发展的走向,才使得两者在一人身上平分秋色、不分伯仲。她同时告诉记者,首次数字编辑初、中级考试是在纸质考卷上作答,但无纸化的上机操作是今后考试发展的方向。

  谈及自己此次副高职称申报评审过程,唐学贵记忆犹新。令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网上填报资料时,一定要认真填写自己日常在数字出版方面所做的工作,尤其是一些创新性工作,要完整地写出特点来。在答辩环节,评委们也非常关注申报者在工作当中做了哪些创新。他告诉记者,高级职称评审会将论文作为其中的一项指标,尤其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会使其增色不少。

  人才培养需合力

  就传统出版单位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不融合的现象,唐学贵也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他认为,出版社要加强顶层设计,数字出版的转型升级,绝不仅仅是设立一个数字出版部那么简单的事,而是全社的编辑都要转型升级,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就是要让从业者变成复合型人才。

  在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对于这种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童之磊结合中文在线的实际情况,并依据数字编辑的考评标准,做了进一步探索。中文在线和他本人都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数字编辑人才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早在2012年,中文在线就与北京印刷学院共建“出版传媒人才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为数字出版领域产、学、研的协同发展开拓了新的模式。他告诉记者,今后中文在线将继续推进用人单位与高等院校协同教学、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使数字编辑的培养更加务实、高效,与时俱进。

  与童之磊观点不谋而合,陈丹也认为数字编辑的人才培养应该是业界与学界合作。她对记者说:“数字编辑人才的培养,业界与学界应该是二位一体、深度合作,双方共同参与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对于双方如何开展人才培养的合作,她还在调研的基础之上,对数字编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她提议:“数字编辑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分为两个层面,即行业在职人员和学校储备人员,前者是存量人员能力的培优提升,后者是增量人员资质的合格输送。在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在职人员的培养,既可以通过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实现,也可以与大型出版集团合作,根据其定位和特色定制开展数字编辑专题的研究生培训班,提供系统、优质的专业教育培训。对于储备人才的培养,无论是本科教育阶段,还是研究生教育阶段,都应该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双导师制度目前在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上较为常见,即一名学生由学校导师指导其学业、业界导师指导其实践)。

  模式培养新探索

  “数字编辑职称考评体系的推出,对于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也会产生影响,如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学进度都会与数字编辑的职业需求和发展接轨。”陈丹告诉记者。

  数字编辑从业人员资质准入标准和水平评价标准的体系建设,是数字出版产业人才培养的重心,而数字出版专业所培养的都是行业后备人才。在完善的职业考评机制的基础上,将数字编辑的人才培养作为一个突破口,陈丹提出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与数字编辑职业考评无缝衔接的想法,通过系统的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的设计,储备人才培养在双导师制的基础上实行双证制(学历学位证+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

  目前,与数字编辑相关的本科专业有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学位硕士有出版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陈丹告诉记者:“以数字出版专业为例,培养数字编辑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过程可以设置为‘3+1’,即3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1年的专业实践实习,将从业培训环节前移,与数字编辑初级考试衔接;出版专业硕士则可以在该专业下设置数字编辑方向,将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数字编辑中级考试衔接。”(徐平 范燕)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