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媒界纵横>>传媒热点

直播时代或许更"浅薄" 专家:传播伦理非常重要

2017年03月21日15:21 | 来源:北京晨报
小字号

杨阳,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从有图有真相”到“有视频有真相”,再到人人“直播”的时代,视频改变了传播媒介,更改变了传播的载体,人们习惯于用视频来表达自我、传播信息,但有时候,也不得不为直播中的种种乱象而困扰,这真是我们期待的未来吗?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阳表示:“技术的发展带给人们更便利的生活,但同时也要看到,技术改变的不仅是传播方式,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如果不加引导和约束,就不得不承受它的负面影响。”

有视频才能有真相

传统时代,文字是真相的代表,“白纸黑字”就是板上钉钉,但随着知识的普及,传播技术的发展,文字不再是确凿无疑的象征,“有图有真相”才是人们所追求的,不过,“读图时代”太短暂了,视频时代迅速到来,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每一个人都是传播的一环,但人们对传播的信赖,却再也难以回到原来了。不过在杨阳看来,视频的火热,并不意味着文字无用,恰恰相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深沉的文字更加可贵。他说:“目前看来,视频的技术要求仍旧是比较高的,而且是一种表面化的传播和浅层次的表达,它固然可以真实地重现某个场景,但并不意味着就能揭示出前因后果,并不意味着可以进行深度的解析。”

不可否认,文字在今天确实不再是唯一的信息载体,但并不意味着它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对此,杨阳表示:“电视发明的时候,人们担忧书籍报刊会消失,互联网发明的时候,连电视都成为担忧的对象,但直到现在,它们也依旧存在,而且受众不小。”

历史不会区别对待

电视时代创造了“沙发土豆”这个特定名词,网络时代创造的则是“键盘侠”。确实,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互联网带来的是信息爆炸和传播革命,但杨阳却依旧有担忧,他说:“确实,相比起来,视频更加直观和便捷,现场感更强,因此更受欢迎。但不得不思考的是,视频传播对于传播者和受众的另外一种后果,即人们有了视频,就不再追寻视频背后的东西了,不再深度地挖掘和思考,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视频带给我们的,就不仅是快捷,还有浅薄。”

更大的变革出现在对历史的记录中,大量视频影像资料代替原来的文字,成为留给后世的记忆,尤其是在口述史的领域中,视频已经成了最受欢迎的第一手资料,不过,在杨阳看来,视频的记录和文字的记录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他说:“文字的回忆录和视频的口述史,在历史学家的眼里,其实是一样的,第一手资料并不是信史的代表,一个人在回忆录中可能美化自己、可能说谎,在视频记录中也是一样的。所谓孤证不立,历史学研究的方法决定了,单一的资料必然要经过多方的求证,才能转化成真正的历史。”

传播伦理非常重要

“每一个人都在直播,每一个人都想成为网红”,视频直播的火热,让无数人趋之若鹜,但它的背后,真的是“自媒体”们宣称的那么美丽吗?

今年年初上映的电影《玩命直播》中,讲述了一个“粉丝与网红”的危险故事:在一款直播游戏中,人们可以选择成为玩家或者看客,玩家按照看客的要求完成任务,看客则付出金钱的打赏。但很快,看客们不再满足“亲吻陌生人”的挑战,游戏迅速升级为“蒙眼飙车”、“高空过梯”等危险行为。感官刺激的世界,和法律道德在不断地冲突,当最后看客们的名单被黑客公布,面临“参与谋杀”的指控时,所有人都选择退出了。

火热的背后,网络直播的种种伦理悖论,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杨阳说:“人总有自我表现的欲望,这可以理解,互联网的低门槛,让这种欲望得以实现。问题是,个人在互联网上,常常是不受传播规律、甚至是伦理道德的约束的,这和传统的信息制作者不一样,传统媒体,电视也好、报刊也好,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的伦理规则,从业者也都是受过相关训练的,很难出现违反公序良俗的现象,但个人的直播目前还处在缺乏规则和伦理的阶段,《玩命直播》的现象很可能出现。”

究竟怎样约束网络直播的乱象?对此,杨阳表示:“首先监管要跟上,但同时也要处理好监管恶性现象和保护表达渠道畅通的关系。同时主流媒体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如果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真相探究上作为不利,就等于把受众推给了网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媒体也好,网络直播也好,它们的发育程度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和主流媒体有关。”(周怀宗)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