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优化新闻质量 孕育活力主体

媒体供给侧改革如何找准"症结"

2017年03月21日13:28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媒体供给侧改革如何找准“症结”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政协新闻出版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发出感慨——供给侧改革不能只反映在经济领域,传媒领域也非常需要供给侧改革。白岩松的一番感慨说出了传媒从业者的心声,也指出了目前传媒界中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为此,本期《传媒周刊》05版围绕媒体供给侧改革话题与业者、学者、行业管理者进行对话交流,以期将媒体供给侧改革的方向与内涵进一步明晰。

怎样理解传媒界的供给侧改革?如何实现真正的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应该是什么?对于传媒领域尤其是报业从业者来说,这不仅是思考的重点,也是转型改革的重点。

新闻质量是立身之本

媒体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让新闻质量越来越好,让读者轻松愉快地获取最大化的有用信息。

至今我们仍然记得2016年影响非常恶劣的几个假新闻,“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东北农村“礼崩乐坏”报道、“安徽男子术后右肾丢失”事件等报道,均引发阅读量超千万级甚至数亿级的网络热议。然而,探究产生假新闻的过程与原因时,不难看到,传统媒体受自媒体的裹挟急于“发声”,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放弃了去调查核实做真新闻的追求。由此可见,在媒体供给侧这场改革中,提高专业媒体工作者生产优质新闻的能力,提升新媒体从业者的新闻素养也成为媒体供给侧改革中重要的攻坚点。

“新闻是传媒业的核心,立身之本,也是履行公共使命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不能动摇。不断优化新闻质量,提供与时代和使命相符合的公共产品是紧要问题,这个问题上,不能误判,更不能失焦。”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特聘研究员蔡伟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优质内容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众声嘈杂的时代,优质新闻内容是受众的刚需,决定了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这既是党和政府对媒体的定位、要求和寄望,也是媒体立足于市场和受众的依据和根本。”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陈耀辉说。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也向记者表示,媒体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让新闻质量越来越好,让读者轻松愉快地获取最大化的有用信息,或者让读者和新闻人物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他举例说,对于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受众想了解更多会议内容,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就通过集团的“中央厨房”用最真实的会议材料,“烹制”生产出传统文字新闻以及H5、图解、视频等不同的“菜品”供受众选择。再比如:春天来了,大家开始对郊游、踏春蠢蠢欲动,《重庆日报》在把住了受众所需的脉后,就重点生产了“看花地图”“城郊两日游好去处”等符合受众所需的作品。

同时,向泽映表示,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新闻质量的提升不能再仅仅理解为文稿的提升,而应该广义地去理解它,涉及传播思维、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各个方面。比如,手机客户端的推送是否符合读者碎片化阅读的新习惯;H5呈现的信息版面是否精美,用户愿意一直滑动下去;微信的语言是否充分利用了网言网语等,这些都属于广义的新闻质量提升。

结构调整是必由之路

传媒集团应该集中资源和精力做好核心工作,不能只盯住眼前的一点利益。

2017年年初,《京华时报》《东方早报》停刊,传媒界不少人士为此唏嘘和感叹。为了适应时代和读者的需求,两家媒体转向了新媒体战场。而在2016年里,停刊的报纸还有不少,《今日早报》《都市周报》《九江晨报》《河南青年报》《时代商报》等。不少人据此认为纸媒即将走向末路,认为死掉的报纸是纸媒死亡挽歌的前奏。

然而,从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来看,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是这项改革的宗旨。而媒体的供给侧改革也应当有“去产能”“去库存”的内容,提高媒体传播的能力、实力以及公信力、影响力。

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胡怀福向记者表示,在互联网技术和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冲击下,中国报业市场已呈现“供给大于需求”的相对饱和局面,面对这一现状,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通过“减版”“合版”等策略,甚至出现传统媒体的关停或者向新媒体转型。这些确实是媒体供给侧改革的一种表现。

作为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像一面旗帜一样引领着都市报的风云。面对如今都市报的种种情景,思考都市报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华西都市报》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助理、《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封面传媒总编辑方埜认为,改革开放后,都市报的崛起,使新闻产业井喷式发展,但是在信息爆炸的如今,发展进入了瓶颈期,产能进入了调整期。在此背景下,部分媒体的关停与转型,是压缩产能的结果,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媒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关停并转是去产能的重要措施,但我们要认识到,这是短期的、被动的、不得已的,并非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标。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关停并转,重点是进行长远的结构性改革,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培育出对于媒体产业和技术发展都有着敏锐反应的、更有活力的主体。”方埜说。

“做不下去就要立即动手,即使勉强能够做下去,也应该关,传媒集团应该集中资源和精力做好核心工作,不能只盯住眼前的一点利益。当然,同级党委、政府应该给予财力和政策支持,推动关停并转,不能再搞插管输血,养植物人。”作为媒体的观察员,蔡伟似乎更加支持关停并转这样的媒体供给侧改革思路。

支持关停并转的似乎占大多数。但是,怎样取舍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陈耀辉认为,关停并转最终的取舍标准,一要看媒体自身在整体的社会舆论生态中是否有其不可替代性,与其他类型媒体之间是否有相互补充的作用,在媒体融合之路上是否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二要看媒体自身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转型、升级的力度和速度,任何流于形式的表面功夫和慢腾腾的前进速度都只会加速都市类媒体陷入颓势。他说:“‘产能’和‘库存’总量减少,将为目前市场上积极进取的都市类媒体赢得更多转型发展机会。”

未来需要这样的供给侧改革

媒体业的监管和运营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创新监管规则,推动运营层面的全面创新。

媒体供给侧改革需要培植一批有影响力、公众信用度高的优质媒体,淘汰一批活不下去的劣质媒体,从而优化媒体产业布局,让融合后的媒体更适合社会发展需求、更能满足群众的需要。那么,媒体的供给侧改革究竟怎样深入?

蔡伟认为,首先是结构性调整问题,必须去产能,提高有效供给。实际上,媒体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已经拖得太久,而此轮过剩产能的形成主要是历史原因。在很多地级市中,党报、晚报、都市报、商报,同城厮杀,是毫无意义的竞争。现在这个阶段,地方媒体集团应坚决迅速压缩产能,推进关停并转。一方面,一体化发展要因地制宜;另一方面,必须加快推进制度供给,目前的一些制度不适应公共使命需求,不适应新闻宣传需求,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创新监管规则,推动运营层面的全面创新。例如,新媒体公司股权结构的设计,既要遵循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又要考虑文化例外,要大胆实验。最后,地方党委一把手应该挂帅负总责,这方面上海已经开始行动了。“这是现阶段的紧迫要求,如果打败媒体融合这一仗,那么,互联网阵地就会失守,严重危及国家长治久安。”蔡伟说。

“我国已有近7亿网民,移动通信用户更是达到了12亿余人,通过新媒体阅读已成为群众获取资讯的主要方式,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向泽映也表达出了目前从业者的心声,他认为,媒体融合是媒体供给侧改革中重要的一项战略布局。

同时,在媒体供给侧改革的途中,胡怀福也提醒从业者,媒体的供给侧改革方向还应该为主流媒体发展提供法律支撑。他认为,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也要有法治思维,走向法治轨道。哪些内容能传播,哪些不能传播,法制、道德、社会秩序的底线要明确。(杜一娜)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