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文化类电视节目大行其道 观众终于笑累了

王绍培
2017年04月13日13:43 | 来源:深圳特区报
小字号
原标题:观众终于笑累了

文化类的电视节目大行其道乃至大受欢迎——诸如《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等——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大概也可以说是卑之无甚高论。首先是观众笑累了。波兹曼说“娱乐至死”,至死是极而言之,至傻是有可能的。但最令我们看得见的结果是至累——娱乐至累。观众需要娱乐是天经地义的,因此娱乐是迄今为止最大宗、最主流、最长久的视听节目,这个无可厚非。笑当然有种种养生意义上的好处,但是,也得适量。让一个人天天看娱乐节目,恐怕也会看得他或者她疲惫不堪。而长时间大笑、极度快乐的后果往往是空虚甚至抑郁,对此古代老中医早就有先见之明了。

所以,笑累了的观众需要换换口味,看点别的节目,看点不那么轻松、多少有点文化含量、甚至有点意思意味意义的,也是合情合理的观赏需要的升级换代吧。知识类、文化类的视听节目隔一段时间火爆一阵子,并非是今天才有的现象。回顾一下我们的电视观看史就知道了。文化类节目的长期走红大致跟长久欠俸一样,都是不可能的。对于这类产品的提供方,他们需要做到的是洞悉先机,就像股市里的轮番炒作一样,到了该炒文化版块的时候先人一步,到了这个版块该休息时就及时撤出……世界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或者我们用上面这样的口吻来谈论文化节目不无轻佻的嫌疑。用郑重其事的态度来说,则是文化一如粗茶淡饭,可以让人食之不厌,大鱼大肉或者山珍海味则不行。文化之所以这么家常日用,则是因为它关乎我们的既基本又深层的寻求:我们需要身份认同,需要告慰家园乡愁,需要茫茫人海中的生命定位系统。作为地球人如是,作为中国人亦如是。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就立马让我们顿时有“念天地之悠悠”的身世感、家园感、历史感等等,这样的形上愁绪毋宁说其实是非常值得我们珍视的,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识之一。说到这里,我们恐怕还应该提及:中国人流传下来的好文章好文字,超一流的都不是搞笑类型的,而是关乎家国天下的和安身立命的那一类。内中的原因则如上所述。

值得强调的是,这一轮文化节目的火爆,除了它的“中国文化”属性之外,还有生命故事带给每一个观众的感动。尤其是“朗读者”,被遴选出来的朗读者都是各个领域里“有故事”的人,听完他们的讲述,知悉他们的人生履历,每一个聆听者的身心为之打开,每一个聆听者的状态都被调整到一个最好的状态,之后再来聆听他们的诵读,那些被诵读的文字也因此有了“附加值”,加入了更为丰富的可资诠释的元素。而这些文章也仿佛获得了另一种生命,它们成为我们观众与朗读者产生共鸣的最佳媒介。

说说观众的构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暂时不知道这方面的统计大数据,我也不清楚现在的电视观众是哪些个年龄段的。不过我猜想,会不会是退休的老同志、赋闲在家的家庭妇女居多呢?如果是,则必须指出,这个观众群体的文化水准是逐年上升的,其中不少人有大学学历。他们的审美趣味、知识准备、视听偏好跟上一辈相比“进化”了很多,如果他们把需求转移到文化上面,那是再正常没有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我们应该为日益进化的观众提供怎样的文化产品,应该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吧?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