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解放日报:《摔跤吧!爸爸》照出了我们的匮乏感

谢非君
2017年05月17日07:32 | 来源:解放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摔跤吧!爸爸》照出了我们的匮乏感

  近期,由阿米尔·汗领衔主演的 《摔跤吧!爸爸》在各个平台赢得口碑,到电影院观看,几次感动落泪。扎实的剧情、投入的表演以及发人深思的价值观,确实对得起众人的好口碑,但这些何尝不是一部电影该有的要素呢?所以,《摔跤吧!爸爸》的震撼背后是我们的匮乏感——人们用盛赞的方式,向脚踏实地的电影致敬。

  在这部电影中,51岁的阿米尔·汗首先展现出一名国宝级演员的修养。他在电影中饰演了男主角19岁、29岁、55岁三个人生阶段。拍完19岁戏份后,为真实展现大叔形象,他迅速从69公斤增重至97公斤,之后又花5个月时间减肥25公斤去拍29岁时的戏。他之所以选择增肥而不是用道具或做技术处理,只是为了更真实地拍出发胖后的感觉。他的这种自我要求显然对其他演员产生影响,在这部电影中,演员都本着求真的态度拍戏,影片中所有的摔打都是真实的,这不仅增加了演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电影的观看性。

  反观国内,近年备受争议的一条就是人气演员,尤其是那些小鲜肉,很多戏都用替身。演员成龙曾在一次采访中直言:“片酬上千万,只拍几个镜头,后期靠替身和电脑合成,这样的影视剧拍出来口碑好才怪”。

  《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生活中的主角梦想成为世界冠军,没有如愿后又希望儿子能继承衣钵,可却连生四女。本要放弃梦想了,却在女儿和别的孩子打架时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摔跤天赋,于是开始训练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爸爸训练女儿的过程并不容易,除了别人的笑话,还要面对生活的拮据以及体育局官员的不作为。不被理解的目光和官僚懒政,在很多地方具有普遍性,但能如此直接地呈现,也体现了印度电影的胆识。

  当然,用故事直指现实中的矛盾,已成为多部成功的印度电影的一大特色。之前为国人所熟悉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是用一个特立独行的学生,反映印度传统教育制度的独裁及其对学生的束缚;《我的个神啊》 甚至把宗教当作批判对象,认为它充满伪善和欺骗。与此相对,国内虽不乏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创作,但认认真真改成影视作品的却日渐稀少,有创作者常寻找各种托辞,耐心不足、魄力不够,多少造成了当今国内电影题材的局限性。

  《摔跤吧!爸爸》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讲述方式,都有很深的本土烙印,它最深层的意图是聚焦印度的性别歧视,批判印度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个问题看似具有地域性,但走出印度,这部电影同样很有意义,在世界的其它地方,女性是否真的得到和男性相同程度的尊重和保护?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一直在进行。

  这也是为什么在看完电影的观众那里,还有对于女权和父权的争议。这两者在电影中有很多交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爸爸给女儿指的这条路,相对于“从小淹没在家务、14岁嫁给男人过相夫教子生活”,是带有亮色的选择。在电影中,其实还有女性的自我觉醒——大女儿到了体育学院后迷失了,也曾留长发涂指甲油,但之后她剪去了长发。此时,基于自我选择的短发,和之前的短发已有了不同。

  在那场最重要的比赛前,爸爸的话更是超越了自己的荣誉:“如果你明天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的女孩跟你一起得胜,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仅跟澳洲选手比赛,还是跟这些轻视女子的人比赛!”

  文学要来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电影文学同样如此。《摔跤吧!爸爸》的成功包含了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具备的各种要素,而我们如此推崇,在对“演员的敬业、剧本的真实以及具有社会价值的表达”充满敬意的同时,也照出我们的匮乏感——中国的电影用明星和特效也在走向国际,如果用票房衡量,不少也获得了商业成功,但对于公众而言,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