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一带一路"助推国产片 打开文化视野打造国家名片

2017年05月17日13:38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打开文化视野打造国家名片

  《红樱桃》

  《战火中的芭蕾》

  《大闹天竺》

  《虎年之恋》

  “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古代地缘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的当下多元化阐释,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它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这样一个将经济发展视为显在追求而力图实现全方面互利共赢的美好期待中,“民心相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既是实现这一理念的保障,也是提出这一理念的初衷。

  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将“文化交往”作为“民心相通”的重点开展对象,并进而使之成为加速“一带一路”实施的重要途径和宗旨。文件不乏一系列与电影相关的外交建议和政策扶持,这一切都使得电影——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种,正式被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因此,不少相关人士都在第一时间将“一带一路”视为助推中国电影新的对外传播的历史契机。

  合拍合作走向深入 国家工程促民心相通

  几年来,我们看到了像《大唐玄奘》这样堪称“国家名片”的“一带一路”题材电影,更看到继中韩、中印成功签订合拍协议并着手开展合拍计划以来,又与埃及、东欧国家之间展开技术、文化层面的交流与合作。

  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爱沙尼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中东欧国家多次举办中国电影周,多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现代生活的影片得到展映。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东欧的合拍电影也有新发展。

  近几年,中国和俄罗斯合拍的影片有《红樱桃》、《战火中的芭蕾》、《狂吻俄罗斯》、《长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制作中)、《冰之下》(制作中)等。其中,《红樱桃》也是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中俄合拍影片。同时,中国和波兰也合拍了电影《虎年之恋》。在这样一种默契合作的状态下,中国牵头举办了“2016—2017年中俄媒体交流年”“2017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媒体年”等活动,确定了10个领域的200多个合作项目。

  为发挥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在“一带一路”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自2014年起,实施了“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3年多时间里,两大工程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陆续推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共赢民心相通》《一带一路进行时》等节目,地方媒体也结合本地特点进行了大量报道;2014年创办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该活动目前已连续举办3届,2016年,参加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国家达到了57个,而将于今年6月举办的“2017中国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上,会有来自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5个金砖国家的30部影片参赛参展;中外媒体机构合作推出了一批影视精品,如中印合拍电影《功夫瑜伽》《大闹天竺》、中捷合拍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等。

  毫无疑问,“一带一路”中涉及的大量相关国家以及提到的要在沿线国家间开展电影节活动、共同创作和翻译影视剧精品等办法为中国电影打开文化视野、实现“文化共同体”这一想象从而打入国际电影市场提供了新思路。但与此同时,“一带一路”理念也必然在“民心相通”的互利共赢目标中为沿线国家,特别是技术、观念相对落后国家的电影发展提供有益帮助。如目前,中国正在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开展DTMB传输覆盖网络建设,以实现“中国巨幕”系统及其专用母版制作技术的海外推广。事实上,像朝鲜、伊朗、越南等国均有着极具特色的人文积淀,急需电影这一媒介形式对其进行开发、打造和传播。在技术共享、文化互通的基础上,各国电影都应当充分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在呈现和思考人民真实生活状态的前提下,力求为世界观众呈现一个各种文化多元共生的电影景观。

  抓住新机遇 构建新格局

  近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的第2344号决议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其中,并敦促各方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加强发展政策战略对接、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这无疑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认同,也有助于世人深入了解华夏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因而,“一带一路”政策下的中国影视发展必将因其不可替代的联通意义而长久地开展下去。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与如今所说的“命运共同体”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基因,然而,这些愿景的最终实现则无一不需借助世界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中国电影之所以能像今天一样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一方面离不开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自身的奋发图强与活力创新,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与周边国家甚至西方国家间所展开的一系列关涉到艺术、技术和产业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互通。同时,作为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也在用实际行动为已经建立起来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未来的、更多的可能合作国家描绘出一幅极具说服力的成功蓝图。从目前的种种发展态势来看,“一带一路”必将助推中国电影对外传播,同时也定会助力中国联合沿线国家进行电影资源的共享和共建。在未来,在“新丝路”的极广含义下,中国电影将跨越国界,与沿线国家乃至欧洲国家间不仅进行着技术方面的合作,也同时发生着艺术、美学和文化思维上的融合。

  2017年4月,在美丽的布达佩斯小城,“中国—中东欧研究院”正式成立,其研究对象和目的中的重要一项,就是要着力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大议题,而这当中当然也包括“一带一路”国家间的影视文化建设。我们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影视作品上的合作会越来越多。而这一理念也必将为发展中的中国电影、特别是中国电影对外传播带来新机遇。

  当然,机遇从来都与使命并存,抓住机遇的同时更要不忘肩上的重任。“一带一路”理念下的中国电影发展必须时时恪守“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和“开创地区新型合作”的总体构想,并在这一总的指导思想下不断创新和完善更多、更具体的实践步骤,在实现中国电影拥有更高的文化包容度和在世界上的被认知度的同时,推动沿线国家电影的可持续繁荣和发展,改变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枝独秀的传统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格局下世界电影文化多样化、多元化、多向度传播和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饶曙光系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刘晓希系上海大学博士生)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