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欢乐颂2》出师不利:观众想看的到底是啥?

2017年05月23日06:43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原标题:《欢乐颂2》出师不利:观众想看的到底是啥?

文艺九局

  或许是2017年最受期待的国产电视剧,开局却出了点意外——没错,就是正在热播的《欢乐颂2》。

  《欢乐颂2》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上一季《欢乐颂》是2016年不折不扣的现象级剧目,全网争谈“欢乐颂”的景象还依稀在目,不少粉丝期待第二季的心情堪称盼星盼月。

  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欢乐颂2》上映至今,虽然收视率依旧不错,但在口碑上却挨了一记闷棍:

  豆瓣得分5.2。与第一部的7.3相比,折算成熟悉的百分制,可以说是从优良线一路下滑到不及格。豆瓣长评区,也是一派“血雨腥风”。

  在知乎“如何评价《欢乐颂2》”的问题下面,排名靠前的也是以批评意见为主,“人设崩”“纯偶像剧”等等评价频现。

 

在网上直接搜“欢乐颂2 评价”,忧心口碑滑坡的,也不是只有我一个。

 

  虽然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果不同读者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都有着某些相同点,那多少还是说明一些问题的。所幸,《欢乐颂2》还有的是时间来改变观众的口碑。但此番“出师不利”背后的缘由,倒是颇可玩味。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不可否认,《欢乐颂》第一季的优秀表现让第二季背负了不少的偶像包袱。那么《欢乐颂》第一季到底是凭什么斩获广大观众芳心的呢?我们不妨回头看看:

WechatIMG6

*摘自百度百科《欢乐颂》第一集剧情介绍

  仅仅第一集,就已经能看到太多令人注目的名词:合租、剩女、沪漂、富二代、海归金领、相亲、考公务员、五百强实习……一副极具时代感的群像画扑面而来,对于年轻的城市观众而言,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身份映射简直毫不费力,这就使得太多的观众毫不犹豫地就将自己带入到“五美”的世界中。在几乎所有的对《欢乐颂》的媒体评价中,“时代感”“代入感”“社会透视”等词语都赫然在列,这种大胆而不乏深刻地“突入生活”的姿态,堪称《欢乐颂》第一季的最大亮点。

  如果我们细心“研究”一下《欢乐颂》,不难发现这部剧身上流淌这不同类型剧的“基因”:其一是以“富二代”“总裁”“海归精英”“穿搭经”等等为特征的、金光耀眼的偶像剧基因,第二是充满人间烟火气息、家长里短、亲情冲突的现实题材基因。譬如那些热衷于讨论剧中五美服装品牌的文章,消费的就是其时尚剧的一面。但在走秀般的所谓都市时尚剧领域,我们早就有《小时代》等“珠玉在前”,在“光鲜炫目”方面《欢乐颂》讨不到什么便宜,反倒是其“现实题材”的基因,使其在都市时尚剧中“破格”而出,开辟了一个供观众观赏解读的全新维度:与其说本片看点是宣传文案上的“五美”,倒不如说是五个高度概括化、独具代表性的都市女性形象,至于时尚剧关注的“美不美”反倒是锦上的花。虽然两者之间的弥合并非浑然天成,但也足以荣登“偶像剧中最具现实关怀,现实题材中颜值最高”的宝座。

  《欢乐颂》当然远非完美。比如,早在《欢乐颂》第一季上映的时候,关于剧目中的价值观问题就已经引起了许多广泛的讨论。还有一些细节上令观众诟病的地方,譬如安迪“年轻高薪有闲”的“超级精英人设”被批“高大上有余,可信度不足”,确实平心而论,无论是华尔街还是年薪千万,离观众和编剧的距离都太远,确实很难塑造得真实可信,但在《欢乐颂》第一季极具话题性和现实感的总体构思中,这个问题被暂时遮蔽了。

  到了第二季,这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则不可避免地被翻出来,被观众一致吐槽的“华尔街精英”安迪的尴尬口语就是一例。而从第二季的剧情上看,在五美的人设介绍基本完成、情节本身成为最主要推动力的当前阶段,剧目的走向整体从“反映社会现实”转向“解决剧情内部矛盾”,当赖以成名的“反映现实”暂居幕后,情节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必然浮出水面。

  尤其是第二季开场以“高大上”的安迪、小包总的爱情戏码切入,神仙生活一般安逸豪奢的戏码让观众代入感大减,于是“如梦方醒”般地开始吐槽“广告为何这么多”“演员演技略僵硬”。介入现实的力度的减弱,直接导致观众满意度的下降,虽然剧情里马上又增加了诸如“处女情结”这样的话题设置,但相对于第一季探讨的深度和广度,显然并没能让观众解渴。

  对此,有媒体给出的标题可谓扎心:《欢乐颂2成了家务剧》——没错,观众期待的欢乐颂不是一部家务剧,大家感兴趣的不是“五个女人谈恋爱”这件事本身,而是背后更令人思索的社会万花筒。

  《欢乐颂》从第一季的火爆到第二季的出师不利,可谓成也现实、败也现实:第一季因对现实的关切而成功,第二季又因现实关照未达到观众的期待而被批。虽然我们承认,影视剧绝非社会纪录片,应忠于其自身的故事内核,但从中我们也可管窥观众对影视作品需求的流变——这届观众到底想看啥?

  观众对影视剧题材的爱好如同时尚潮流般频频变动,戏说、战争、宫斗、谍战、抗日、玄幻……“流行元素”次第登场。持续关注这股趋势的变化,不难看出“现实”可以说是近一两年来新的流行。远的不看,只说最近影视圈的口碑大事件,无论是《外科风云》因“不专业”受批评,还是看似冷门的体育励志题材电影《摔跤吧爸爸》逆袭好莱坞科幻大片《银河护卫队2》,观众对于文艺作品“贴近生活”“与我有关”的需求呼之欲出,势头上看颇有贯穿全年之势。尽管观众的兴趣点难有高下之分,但在“明星经纪”“眼球经济”大行其道、浮华喧嚣日甚一日的当下,这种艺术上的“价值回归”显得尤为难得。

  艺术标准千万种,但“忠于现实的艺术”常在——这是“这届观众”用口碑投票给出的答案。(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艺九局工作室 马涌)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