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类型电影:从观众到行业还需长期磨合

金鑫
2017年06月28日16:24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类型电影:从观众到行业还需长期磨合

  “中国类型电影思考和探索”论坛现场。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举办“中国类型电影思考和探索”的主题讨论,导演宁浩、路阳、蔡尚君与导演、编剧崔斯韦,作家张大春、潘海天等人,分别围绕科幻电影、武侠电影和悬疑电影这3种类型片展开讨论。

  科幻电影

  培养市场契约

  随着刘慈欣的《三体》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中国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期待比过去更强烈了。电影《拓星者》已于上个月底正式杀青,率先对中国科幻电影进行全新的尝试。《拓星者》导演张小北却直言,中国科幻电影目前还存在两个挑战,一个是技术自信,一个是文化自信。

  “很多人不相信中国能拍出优秀的科幻片,甚至很难接受科幻片中的中国元素。”张小北举例说,《火星救援》中,不少观众在片子出现中国国家航天局时就笑场了,这是中国科幻片的尴尬之处。在张小北看来,类型片要建立起电影和观众间的契约,但这种契约需要在市场的长期磨合中形成。“技术自信还可以用钱解决,但文化自信却需要靠时间、市场、观众的反馈不断积累才能得到。”

  科幻作家潘海天也表示,中国科幻电影要从大量的小成本制作开始,先积累经验、试错,找到中国观众共鸣的点,再通过大制作找到代表性、典型性的科幻电影。

  悬疑电影

  确立行业规范

  近年来,犯罪悬疑片在中国进步不小,《白日焰火》《人山人海》都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认可。然而这一类型的商业片仍旧有所缺失。作为相关创作者和投资人,大家都认为确立一定的行业规范有利于改善这一现状。

  在崔斯韦看来,电影具有“容器”的属性,能够容纳不同的故事。因为装载不同的故事,才产生了不同类型片的需求。崔斯韦直言,类型片在拍摄上有一定的常规体系,这种体系能够帮助创作者判断自己的工作进程,“这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这个体系我觉得需要全行业一起建立。”

  蔡尚君也认为,类型片的要求非常高,当下真正需要培养的是优秀的人才。“谁来判断我们该怎么做,除了电影创作者,有审美、有素质的制片人和投资人也很重要。这种局面不是一个人能改变的,可能需要这一代人沉淀下来,才能真正建立一个产业的体系。”

  武侠电影

  还需不断创新

  与科幻、悬疑电影相比,武侠电影在中国相对较为成熟,也是迄今为止最具观众缘的类型电影。但是,近年来,中国的武侠电影却似乎开始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宁浩坦言,任何类型片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赋予武侠电影新的现实意义可能是其走出瓶颈的办法之一。另外,在形式上学会做减法,可能会保证电影本质上的东西更好。

  在路阳看来,让传统的武侠故事从江湖中脱离出来,变异出新的类型和形态的武侠电影,观众会有新鲜感。“徐克导演的《狄仁杰》系列让武侠走出江湖,来到庙堂之上,为武侠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他举例说。与王家卫合作编剧《一代宗师》的张大春也表示,通过类型的融合让武侠电影获得新的元素和升华,是武侠电影再生的一个方向。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