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

聚焦媒体深度融合与大数据 想成主流数据中心不可少

杜一娜
2017年07月18日10:50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想成为主流?数据中心不可少!

  资料图片

  “深度融合与大数据”是加快推进媒体融合的有效手段和发展方向。日前,在由传媒杂志社和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上,来自全国传媒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党报、期刊、主流网站、重点新闻客户端等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媒体融合与大数据”。

  主流媒体不要妄自菲薄

  “在当今时代,情感超过理性,人们不关心事实,人们关心的是八卦和煽情,所以形成了‘无视频不新闻’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纸质媒体进入严冬。”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对纸媒的现状很是痛心。他说,2015年全球纸质媒体发行量上升5%,虽然网络新闻媒体冲击传统媒体,这是全球性的现象,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国家传统媒体这样跳水。为什么会跳水得如此厉害?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李良荣认为,党报的命运跟当代媒体的融合息息相关。没有主流媒体,新兴媒体什么都不是。没有主流媒体的支撑,没有传统媒体的优势,媒体融合也做不好。

  他建议,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上,要做到“你无我有,你假我真,你快我慢,你碎我全,你偏我正”。党报应该推出更多综合性报道,让大众看清全局。

  “主流媒体面对新媒体这场挑战,本质上是移动互联网的挑战,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稳住心神,找到自己的优势,把它接入到移动互联网,就会找到梦想和光荣。”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凯星对主流媒体的未来很有信心。

  他认为,主流媒体如今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新媒体的挑战,二是在主流媒体介入新媒体后面临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挑战。所谓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主要有三个特点:手机网民增速显著下滑,人口红利开始消失;获取用户成本显著增加,据有关数据显示,现在要获取一个付费用户的成本,最高要达到几千元;国民阅读的总时间不会增加,无论现在、未来还是过去,一天只有24小时。不过,陈凯星认为,虽然挑战艰巨,但是主流媒体已经渐渐从被动适应逐步过渡到把握主动权的阶段,并且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怎样推进数据挖掘

  “现场云”是新华社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探索与实践。据陈凯星介绍,现场新闻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理念,背后实质上是移动化全息直播报道,它比单纯的视频流丰富得多,它兼容文字、图片、图表、视频和虚拟现实等各种形式。这项创新可以实现在线生产、在线采集、在线编辑、在线审核、在线分发、在线录用,改变了采编流程、采编机制、组织结构,实现了全息移动直播。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已经有了相当的粉丝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10万上涨到1000万。同时,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利用自己创造的“刚刚体”,即6月20日发布的一条快讯“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实现点击量过千万。陈凯星认为:“这不但是微信公众号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一个既有品牌又有流量的社交入口。”

  作为主流媒体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不仅有“南方+”“并读”等新媒体产品,在媒体的功能转型上也探索出了一条可行性道路。“除了党报的舆论引导之外,有没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服务能力,这是我们要关心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曹轲认为,报纸跟所有传媒一样,有舆论的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但是缺少的是服务能力。

  何为传媒的服务能力?曹轲进一步说道,就是内容供给侧的能力,增加内容的生产能力或者真正符合新媒体时代需求内容的能力,不仅包括原创,也包括来自于数据、分析、运营等方面。南方舆情经过三四年的发展,从2000名记者中选出了200名培养成分析师,通过舆情预警、舆情研判、舆情应对、舆情培训、决策咨询、数据分析6项传媒服务,为各行各业提供智力产品和智力服务。

  对于媒体深度融合创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建议,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新闻生产和数据挖掘。

  技术是不能忽视的软肋

  澎湃新闻的推出,曾经引起业内轰动。3年过后,很多传统媒体都争相在客户端上发力。那么,澎湃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呢?澎湃新闻客户端常务副总编辑李嵘告诫后来者,一定要重视新媒体的技术。

  “我们从传统媒体转型过来,技术不是我们的强项,技术主要依靠外包和社会力量帮助我们进行开发。但是这样就有一个短板,我们想实现一些意图的时候,因为是外包团队,不可能一天24小时按照我们的需求指令操作。我们想实现几个意图,来来回回地倒腾,耽误了很多时间。”李嵘说,以前报纸两三年进行大的改版,属于正常的节奏,但是新媒体大概几个月就要进行一次大的迭代,小的迭代则是几个星期一次,迭代周期越来越短。因此,新媒体技术一定需要传统媒体倍加重视。

  大众日报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王冰也深有体会。据王冰介绍,《大众日报》的客户端以及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均是外包形式。“这里面有扯不完的皮,打不完的仗,技术外包公司对新闻的理解相对比较肤浅,甚至对用户的流失和体验的偏差也会冷漠、无视,这让我们非常触目惊心。”技术的瓶颈让他们吃到了苦头,王冰说,在媒体融合的当下,首先是和技术公司的融合。“如何把技术公司的数据和用户数据进行高度匹配,进行高端、精准的推送,这应该是我们和技术公司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技术与内容阶段性的主导,但绝非是谁称王、称霸的过程,更多是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封面新闻客户端从2016年5月4日亮相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今加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后,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现在封面传媒有180人的团队,技术团队占近一半。我们通过专业的技术类招聘网站来招聘技术团队,技术人才薪酬水平是参照互联网行业标准,比传统报业的主任工资要高。”封面新闻客户端市场公关部总监张发扬介绍了华西都市报社打造封面新闻客户端所下的决心和力气。之所以如此做强技术团队,主要是为人工智能提供支撑,同时为互联网运营提供人才保障。

  “党报发展新媒体主要依靠‘两微一端’,通过引进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智能分析目标信息源,精准挖掘内容数据价值,实现标签化、结构化智能数据服务,让新闻客户端成为党报融合发展的主要平台,推动传统媒体内容转型升级。”杭州凡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鸣通过凡闻科技所统计的一系列数据告诉主流媒体从业者,主流新闻客户端、主流报业、主流网站一定要建设数据中心,从内容为王阶段向内容数据为王阶段发展。

  据最新披露的《中国传媒融合创新报告(2016—2017年版)》显示,2016—2017年媒体融合所呈现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为了推进深度融合,主流媒体发力移动端,打造自有平台。相信未来一段时间里,主流媒体将继续在大数据的视野下深度融合,迎接新媒体挑战,赶超新媒体快速发展。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