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写报道要穷尽问题

——《吃低保的都出了钱村支书却一毛不拔》的采写遗憾

胡德桂
2017年07月25日14:21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写报道要穷尽问题

《吃低保的都出了钱村支书却一毛不拔》是一篇此前发表在《常德日报》上的舆论监督报道,获得了2016年度湖南新闻奖二等奖。

这是从问题堆里捋出的一篇舆论监督报道。起初,《常德日报》群工部接到村民反映的并不是这一个问题,而是说村里套取国家粮食直补款和村支书私分财政拨给的修路款等问题。我与另一名记者到村里和乡里了解情况,村民反映的这两个问题太复杂,需要通过查账才能弄清,而查账是记者难以做到的。当我们决定放弃对这两个问题的调查时,另一个问题线索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村民集资修路,吃低保的出了钱,村支书却一毛不拔。我们就问村支书有没有这个事,村支书没有否认。

村民集资修路,吃低保的都出了钱,村支书却一毛不拔。这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反面教材,也说明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必要性。正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抓住这一问题进行采访,而且对这篇不到700字的报道多次修改打磨。

评选会上,评委一致认为,这是一篇好报道,但也有评委对稿件的内容提出了两个质疑。第一个问题是:吃低保的出了1.2万元钱,这家低保户有钱,不应吃低保。所以,是否存在对低保户审批不严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吃低保的出了1.2万元钱,而另一个没有吃低保的只出了3000元,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不应是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民政部门的解释是:只要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水平的,都可申请吃低保;即使家里有些存款,但如果患上了重大疾病仍然可以申请吃低保。对于第二个问题,村民说,集资的钱每家每户都不一样,是根据住得离公路远近来出钱的,住得远的多出钱,住得近的少出钱。因为,住得远,水泥路打到他家里的成本多些,住得近,打路的成本低些。

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看来,评委提出的两个问题本不是问题。但毕竟报道中没有写明这些情况,也就成了问题。如果把这些情况全部写进报道中,评委也就提不出什么问题了。

因此,记者写报道,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读者或严厉的评委来审视报道内容——还有没有没写清楚的,包括背景的交代、术语的解释等。总而言之一句话,写报道要穷尽问题。

作品原文

鼎城区许家桥兴佛山村4组村民集资修路

吃低保的都出了钱村支书却一毛不拔

村民:这哪里像个党支部书记,我们看连做党员都不合格

□胡德桂 唐静

“蔡兴国,2万元;蔡文兵,1.447万元;林长兵,1万元……”5月4日,鼎城区许家桥回维乡兴佛山村4组村民气愤地向记者诉说:“这份村民集资修路的名单中,竟然找不到村支书林开宏的名字。作为组里的村民,他一毛不拔没出一分钱,人家吃低保的都出了钱……这哪里像个党支部书记,我们看连做党员都不合格。”

去年8月,兴佛山村4组召开村民代表会决定,以社会集资和村民集资的方式修建组里的水泥路。组里在外办企业的3位老板共出资12万元;组里共34户,有30户都出了钱,村民集资23.4475万元。没有出资的4户是:村支部书记林开宏、患癌症离世了的蔡新建、患癫痫病的李海军和住得很偏僻的李国平。去年10月,该组打通了1.9公里长的水泥路。虽说出了钱,但路好走了,村民觉得值得。可最近,一份组里村民集资修路的名单公开后,让村民心里头很不是滋味。村民们议论纷纷:“蔡新建、李海军和李国平他们不出钱,那是我们村民都举手同意了的。但我们并没有同意村支部书记不出钱。他凭什么不出钱?按理,他作为村支部书记应该带头出钱。既然是组里的一户,就得服从组里的决定,不能因为是支部书记就当特殊村民。”记者联系村支书林开宏时,他也坦言自己的确没有出资,但没有说明不出资的原因。据了解,村民反映的吃低保的都出了钱,指的就是村民刘道均,他出了1.2万元。

说起这件事,该组今年62岁的村民蔡圣元说:“早知道村支书不出钱,我也不会出钱。他这个支部书记住的是楼房,我住的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有三四十多年房龄了的二手破平房,他比我有钱啊,我都出了3000元。”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