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内蒙古报刊:描绘亮丽北疆 抒写草原辉煌

2017年08月08日14:06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内蒙古报刊:描绘亮丽北疆 抒写草原辉煌

  编者按 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本期《传媒周刊》五版、六版特别策划推出专题。我们希望通过新闻报道和大数据分析,让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认识不一样的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到处洋溢着成立70周年的喜庆气氛。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70年锐意进取,内蒙古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增强着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内蒙古当地媒体立足自身特色,坚持融合创新,共同谱写着地方发展的新篇章。

  蒙文出版: 服务民族文化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从影响力、宣传效果、权威性来看,《内蒙古日报》(蒙文版)在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媒体里是独树一帜的。”《内蒙古日报》(蒙文版)总编室主任吉儒穆图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内蒙古日报》(蒙文版)历史悠久,创刊于1949年1月1日,不仅是我国最早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省级党报,也是蒙古族历史上使用本民族文字出版的第一张日报。经过将近70年的发展,目前,《内蒙古日报》(蒙文版)每周推出48个版,发行范围覆盖北方八省区,是全中国最大的、发行量最高的蒙文版省级党报。同时,在近70年的发展过程中,《内蒙古日报》(蒙文版)始终坚持党报姓党的办报原则,将视角更多地关注于蒙古族聚集区的农村牧区,主要用蒙文反映该区域的民生、文化、历史、基础设施建设等新闻。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当地的《锡林郭勒日报》(蒙文版)的读者对象主要是盟内的蒙古族干部群众,发行5000多份。针对目前当地干部群众阅读习惯的改变,锡林郭勒日报社也拓展了蒙古语媒体的形式,共有6种形态(报纸、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语音手机报),8个媒体(包括《锡林郭勒日报》、锡林郭勒蒙古语网站、锡林郭勒蒙古语综合服务平台、锡林郭勒蒙古语客户端、锡林郭勒蒙古语微博、锡林郭勒蒙古语微信平台、锡林郭勒蒙古语手机报等)。其中,蒙文版主要板块栏目包括《牧业与科技》《经济信息》《教育》《理论与实践》《牧家生活》《茶前饭后》《乡土情》《牧区特写》等,满足了当地受众的大部分阅读需求。

  《花蕾》是内蒙古自治区创办的第一份蒙文少儿刊物,目前发行17万份,隶属于内蒙古民族青少年杂志社,同时,该社的另一本刊物——《内蒙古青年》发行量7万份。该社社长那仁朝克图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扶持蒙古文出版,从2012年开始,除专项拨款外,《花蕾》《内蒙古青年》还接受了自治区的政府采购,两本刊物的发行量稳步回升。杂志社有了更多精力为当地的青少年读者服务,尤其能够照顾到学习和使用蒙文的青少年读者们。这大大促进了杂志社的影响力,也大大推动了蒙文版的出版和传播。

  媒体融合:跟上时代步伐

  内蒙古的阿拉善盟地域辽阔、人口较少,特别是边疆地区交通不便,蒙古族群众居住分散,致使《阿拉善日报》(蒙文版)因发行渠道的制约,只能送到农村牧区小部分读者手中,蒙文版报纸每年发行量仅有1000多份。可是,自阿拉善日报社蒙文版的微信平台运行以来,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不断丰富创新内容生产,使广大蒙古族读者也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即时新闻。

  据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新闻报刊处处长额尔敦仓介绍,过去媒体到牧区往往以几天或半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采访,大部分稿子回单位后再进行写作与编辑。而现在,当地的记者采访时在牧民家住宿,以最快速度写好稿子,发给编辑部,当牧民看到对他们的报道当天就在新媒体上发表时,就会主动转发报道,他们也成为当地报纸及新媒体的铁杆粉丝。

  据了解,在蒙古族人口只有4万多的阿拉善,《阿拉善日报》的微信粉丝就达到了3万多,这些粉丝还包括在外上学的学生以及他们的朋友,他们均是使用蒙古语的蒙古族。

  阿拉善日报社在新媒体的应用上,有个特别的要求,如果遇到突发事件,采用云盘、快盘等方法传稿,以提高传送速度。目前,该社正在开发蒙文版手机客户端,一经投入,不仅新闻的传播速度会更快,受众也会更广泛。

  在媒体融合中,兴安日报社在试错中不断进步。兴安日报社社长张晓鹏告诉记者,“做新媒体一定不能跟风,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打造具有兴安特色的新媒体。”

  经过3年多的发展,兴安日报社已经打造了“三网”(兴安在线、家在兴安、兴安日报蒙文网站)、“一报”(《兴安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六微”(兴安日报官方微信、兴安日报官方生活微信——家在兴安、蒙文版官方微信——掌上兴安、兴安头条、瞧兴安、兴旅旅行社)、“两博”(红城版新浪官方微博、红城版腾讯官方微博)、“一端”(手机客户端——兴安手机报)、“两屏”(户外阅报栏、触摸屏)的新媒体群。

  而处于河套腹地的巴彦淖尔日报社近两年的媒体融合也走上了快车道。2016年5月,引进微信视频直播技术,同年7月引进微信图文直播技术,12月,建成全媒体报道指挥中心;2017年4月,“云上巴彦淖尔”客户端成功入驻新华社“现场云”平台,通过“现场云”系统,巴彦淖尔日报社采编人员可以实现实时在线编辑和播发视频内容,使各类新闻现场得以无障碍直播。该社全媒体中心拥有蒙汉语两个新闻网站、两个手机客户端、6个微信公众号以及两个微博,共10多个网络媒体平台,已经形成完整的新媒体矩阵,覆盖总用户超过100万。而其移动网络直播已经常态化,几乎所有该市重大活动都会进行直播报道。与此同时,巴彦淖尔日报社启动“网红培育工程”,通过栏目、解说、出镜等方式积极培养“网红记者”,为媒体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

  2010年10月20日,内蒙古索伦嘎新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这是一家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领导,隶属内蒙古日报社的对外宣传机构。

  该中心充分利用内蒙古日报社丰富的新闻资源,秉承“中国立场、国际表达、民间姿态”的传播理念,以多语种、多类型、多终端的全媒体形态,面向蒙古国、俄罗斯客观公正地介绍中国,传播中国声音。

  该中心的《索伦嘎》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国家级对外交流的综合性月刊。2004年在蒙古国合法注册,并于2011年开始在蒙古国印刷,实现了刊物境外落地。如今《索伦嘎》杂志的读者遍及蒙古国21个省,实现了数字刊物的PC端、移动端、客户端发行。发行量达1万多份的《索伦嘎》杂志,在蒙古国的影响力非常大,几乎家喻户晓。据索伦嘎新闻中心主任娜仁胡介绍,不少当地读者是拿着杂志来内蒙古求医问药、求学留学的。与《索伦嘎》杂志同样知名的还有《索伦嘎报》。该报于2014年11月在蒙古国正式注册并出版发行,是蒙古国民众了解中国、了解内蒙古的又一个平台,目前也已实现了数字报PC版、手机报(WAP版)、报纸客户端等多种形式的传播。

  2009年12月10日,索伦嘎新闻网正式开通。该网站在蒙古国申请注册域名境外落地,用斯拉夫蒙古文传播我国各类新闻媒体的新闻信息,承担国家外宣任务,向蒙古国宣传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宣传我国在重大国内国际问题上的立场、观点、方针、政策,介绍我国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是蒙古国受众了解中国特别是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为了符合蒙古国网站风格和网民接受习惯,该网站在近两年的改版中,邀请了蒙古国网络设计专家,进行了网站页面制作和频道设计,是我国目前最具权威、最具影响的对蒙斯拉夫蒙文新闻信息服务网站。

  索伦嘎俄文新闻网于去年年底推出。这是站在全球角度,从中国国情和民众立场出发,面向俄罗斯联邦,尤其是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及远东国家,使用俄文客观地介绍中国,传播中国形象。(记者 杜一娜 见习记者 樊凡 实习生 周游)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