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秋收起义》热播:红色偶像再战荧屏

杨雯
2017年08月16日13:28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秋收起义》:红色偶像再战荧屏

  《秋收起义》剧照。 资料图片

  大型红色青春史诗剧《秋收起义》目前正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热播,该剧再现了毛泽东等革命先驱组建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传奇岁月。

  执导该剧的,是新疆哈萨克族女导演嘉娜·沙哈提,她执导过的电影《红樱桃》《红色恋人》《走向共和》,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大明王朝》《毛泽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恰同学少年》不仅斩获了第26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特等奖、第24届长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等奖项,更形成了独特的“红色偶像风”。

  10年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0年后,《秋收起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当嘉娜·沙哈提再次遇上红色偶像剧,她说自己永远“带着初心上路,与责任心同行”。

  十年巧合

  选择拍摄红色题材作品,初衷不难理解,尤其是今年正值建军90周年,为了回望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传达给观众更多的正能量,主旋律电影、电视剧作品不在少数。可是,嘉娜·沙哈提选择拍摄《秋收起义》,还有自己独特的考量。

  “秋收起义本身对于中国革命史、新型军队的建成具有重要意义。这段历史在教科书里面可能比较短,但是它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其实很多,只是没有逐一展开来讲。这次电视剧只截取了1927年4月到1928年4月一年的时间,将里面牵涉的人和事全部讲清楚。”嘉娜·沙哈提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这部电视剧带有一定的教科书的作用,观众能够借此非常直观地了解秋收起义的过程,获取一些历史知识,而且这些历史知识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更为重要的是,当年完成秋收起义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的,是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不畏艰辛,不怕挫折,在看似绝境的时候,从内心找到力量,走出了一条正确的路。“观众看了这部剧,‘跟随’革命先驱经历了这些事才会知道,一个人面对挫折时要怎么做,是颓废沉沦下去,还是在这个过程中重新站起来。说起来可能只是书中一个结论,但如果处在当时当刻,处在这个过程中,对每一个人都是充满艰辛和挑战的。”

  讲述伟人年轻时候的故事,对嘉娜·沙哈提而言不是第一次,2007年,她执导的《恰同学少年》一度掀起了观剧热潮。虽然两者的主题完全不一样——《恰同学少年》讲述的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生涯,反映的是一个确立信仰、追寻信仰的过程;《秋收起义》是已经确立了信仰,探讨的是在追求信仰的道路上遭遇重大挫折时怎么面对——但是二者之间却也存在诸多巧合。“1918年的时候,毛泽东走出第一师范,结束了自己的学生生涯;1928年的4月,完成了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创立。对于毛泽东来讲,这是他人生历程里的10年。2007年《恰同学少年》播出,2017年《秋收起义》播出,对于我们来讲,我们也经历了自己的10年。也许观众回望一下自己的10年,也会有所感悟。”嘉娜·沙哈提说。

  精神共鸣

  侯京健、赵韩樱子、白恩……《秋收起义》中,嘉娜·沙哈提起用的基本都是年轻的演员。对此,她认为,“这些历史人物当时真的很年轻,所以我们尽量用跟他们年龄相仿的人,年轻这种状态是体现在眼睛和神态里的,演是演不出来的。”

  在嘉娜·沙哈提看来,年轻与否并不是衡量一个演员优秀与否的标准。“其实,有很多年轻演员都很优秀,他的演技、为人、对工作的态度都是完全能够胜任角色的。”她说,“当年拍摄《恰同学少年》时,我们选用年轻演员也一样面临质疑。但事实上,《恰同学少年》播出以后,年轻演员们被观众接受了,甚至表示了赞赏。所以,为什么不给年轻人机会呢?”

  在《秋收起义》剧组,年轻演员们也没有让嘉娜·沙哈提失望。她举例说,因为剧中角色众多,如果全部请后期配音的话,声音会比较重复。演员们参与原声配音都是非常积极的,有的演员甚至需要从其他拍摄现场赶回来参与配音。“在三湾改编会议那场戏里,主要演员都在一个房间,从早上7点进场拍摄,一直拍到第二天凌晨3点,中间除了吃饭或者调整机位的时候下楼透口气,其余时间大家都很安静地坐着,整整坐了一天。那场戏主要的发言者是毛泽东,其他的演员几乎都是来搭戏的,但是他们都很认真、很投入,我觉得那天是一个考验。”嘉娜·沙哈提表示,这批年轻演员最让自己感动的就是“他们把认真二字摆在前面,有责任心,接了角色就有担当,全力输出”。

  红色题材作品怎么吸引年轻观众,是当下一个热议的话题,除了选用年轻的演员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妙招?对此,嘉娜·沙哈提觉得,品质上一定要能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看过《秋收起义》的很多观众表示,该剧的色调很有新意,显得既时尚又怀旧。嘉娜·沙哈提介绍,该剧的颜色都是摄影师后期20多天一帧一帧调出来的。“因为题材关系,我们不追求花哨的东西,而是追求稳稳的、干干净净的,契合当时戏剧情景和人物状态要求的声画呈现。具体到颜色上,要是完全做旧,会让观众有抽离的感觉,毕竟那段历史当时当刻是新鲜的,所以处理的时候有些部分需要消色,有些部分需要提炼,这是一个掌握分寸的过程。”

  除了外化的形式之外,嘉娜·沙哈提认为,能让观众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是红色题材剧更重要的诉求。“《秋收起义》里卢德铭牺牲的那一场戏,几个参与后期制作的女生看着看着就哭了,一边哭一边剪辑。这也证明这部戏还是走进了观众的心里。”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