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媒界纵横>>新媒观察

【纵论融合·央媒篇】深化融合这一年,八大央媒显神通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耿磊
2017年08月21日13:10 |
小字号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如何?人民日报社推出的一本权威年度报告为您详细解读。8月19日在深圳举行的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这份《融合平台——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6-2017)》发布了。报告用专门篇章讲述了中央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中的“标杆”表现。煮酒话媒工作室的媒郎受这份报告启发,对八大央媒2016年的融合发展之路逐个观察,发现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正是:

新媒时代求变革

平台发展是潮流

八大央媒出新招

引领融合展风采

人民日报社

【媒郎点评】

人民日报立标杆,

“中央厨房”成标配;

每逢大事显身手,

引领媒界新常态。

人民日报社融合发展的最大亮点是“中央厨房”,无论硬件、软件、组织框架和业务流程,都在逐渐完善,努力成为行业标杆。

“中央厨房”是人民日报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设立总编调度中心和采编联动平台。总编调度中心是人民日报社全媒体阵营的指挥中枢,采编联动平台负责对总编调度中心指令的执行传递和需求反馈。

在“中央厨房”技术和资金支持下,人民日报社还成立融媒体工作室。至今,融媒体工作室已发展到40个左右,推出文字、音视频、图解、H5 等各类融媒体作品,综合点击率超千万,转载媒体过百家。 

新华社

【媒郎点评】

新闻并非天边事,

掌上一键尽可知;

“穿越”要数新华社,

“现场新闻”快准实。

新华社充分发挥通讯社优势,推出“现场新闻”全息直播报道,推动新闻在线采集、生产和播发,力求带读者“穿越”到现场。

新华社“现场新闻”,改变传统的线下采集、线下生产的模式,实现记者“在线采集”,编辑“在线加工”,终端“在线展示”。在前方,赋予记者全媒体采访能力,极大地释放了新闻生产力。在后方, 则打造了一个24 小时不间断生产的“超级‘中央厨房’”,源源不断生产全媒体的新闻产品,既在新华社客户端即时呈现,又通过新媒体专线将新闻产品直接接入其他新媒体用户的前端和后台。

“现场新闻”报道题材涵盖重大主题、突发事件、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报道范围覆盖国际国内,新华社全球5000 多名采编人员当中,接近半数已有“现场新闻”报道经验;产品形态涵盖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漫、VR 等全媒体报道形态。

2016 年全年,新华社客户端累计推出“现场新闻”738 场,总访问量超过4.26 亿,场均访问量58 万,最高单场访问量达600 多万。 

经济日报社

【媒郎点评】

传统优势不能丢,

独家产品最难求;

经济日报有诀窍,

解码数据话财经。

经济日报在解码中国经济方面有深厚的实力和独家优势,因此,该报坚持“特色优势”和差异化定位原则,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并提出了“打造独家产品”的融合发展目标。

不管是“两微一端”还是中国经济网,都突出经济专业知识普及和投资理财信息服务。经济日报法人微博打造了“经济课堂”“经济茶座”等专业性、服务性栏目;微信公众号推出“经济日报财经早餐”,集中介绍当天的财经资讯;新闻客户端更是突出以数据为支撑的财经资讯,为读者提供更为专业的财经新闻服务;中国经济网则紧盯网络,发力视频新闻,推出日播财经栏目《我财经》、周播栏目《经济热点面对面》、虚拟演播室栏目《微掌门》等。 

光明日报社

【媒郎点评】

知识分子新家园,

内容技术齐发力;

人工智能巧应用,

光明小明有惊喜。

光明日报以知识分子作为主要目标受众,媒体融合方向十分明确——打造知识分子精神家园。更值得一提的是,光明日报大胆应用媒体融合的“黑科技”,取得了良好效果。

围绕“观点立报”“内容为王”理念,光明日报突出思想理论、文化文艺、书荐书评、人物故事和智库成果发布推广,打造以思想文化为鲜明特色、报网端微一体的知识分子精神家园。2017 年“两会”期间,光明日报推出《习近平的知识分子朋友圈》《习近平有关知识分子的“十大金句”》等融媒体产品,特色明显,得到众多网友点赞。

光明日报在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语音识别技术基础上,推出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新闻信息服务平台“光明小明”。该平台推出“小明AI 两会”应用,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融合人脸识别、图片识别、语言识别等技术,充分满足了用户获取目标海量信息需求,达到了“一键扫描,一屏打尽”效果,自上线以来,用户使用“小明”进行查询已超1969 万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媒郎点评】

电波之音近百年,

央广融合增活力;

不止诵出天籁声,

应急广播传真情。

在网络媒体纷繁复杂的今天,能把声音这种传播形式发挥到极致的不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央广”)就是其中之一。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央广继续突出声音特色,着力打造适于全媒体传播的声音产品。

央广充分挖掘声音特色,一方面充分挖掘声音想象空间,探索表达新形式,开辟内容新领域,发现传播新价值。如,自2015 年起陆续推出的《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等一大批优秀的全媒体产品,已成为广播媒体融合的范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声音表现力,展现声音魅力,采用纪录片、广播剧等形式来表现新闻内容。2016 年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用声音全景式表现这一年的“国家声音”“我家声音”“我台声音”“我们的声音”。

此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充分加强应急广播融合传播。2016 年,国家应急广播五大新媒体平台形成合力,围绕应急定位,突出原创,应急信息传播速度、质量不断提升。 

中央电视台

【媒郎点评】

发挥特色展优势,

央视新闻视频强;

独家产品看“V观”,

移动直播尤吸睛。

2016年是在线视频和直播全面爆发的一年,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抓住时机,充分发挥视频内容生产的传统特色优势,在视频新闻方面尽展风采。从产品来看,有三个成果:

一是推出“央视新闻移动网”。这是央视自主研发打造的平台化传播矩阵,包括“移动直播、记者视频回传、用户上传、央视新闻矩阵号”四个功能系统,是观众获取信息的资讯平台、电视机构汇聚的共享平台、用户参与生产的交互平台。

二是精心打造“V 观”系列微视频。2016年全年共制作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V 观”微视频240 余条,总阅读量超过7.5 亿。

三是深化拓展移动直播。2016 年央视新媒体各平台共推出500 场移动直播,总时长近1.9 万分钟,累计观看人数9 亿人次。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媒郎点评】

中国故事全球说,

国际电台传佳音;

立足多语融传播,

新媒外宣显成效。

多语种传播是外宣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电台”),充分利用融合手段,传播多语种内容,既发挥自身特色,又承担了相关领域重担。

国际电台目前使用65 种语言对外传播。在媒体融合发展大背景下,从传统单一的短波广播,建成涵盖广播媒体、视频媒体、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影视译制、媒体产业等六大业务集群的现代综合新型媒体。并着力打造多语种的移动媒体平台矩阵。

一是在PC 端方面建成全球语种最多的新闻网站集群。截至2016 年底,国际在线网站语种数达到61种,对全球98%的人口实现母语覆盖。

二是聚焦移动互联网打造多语种APP集群。推出28 个语种的共44 个移动客户端,包括综合信息和汉语教学、文化科技等多个门类。

三是互联网电视内容布局海外。着力建设“ CIBN 手机电视”“ 看东方”“ 环球视界”等移动客户端产品,并通过台内外资源联动,与美国、土耳其、日本、泰国等多个国家展开业务合作,拓展海外传播渠道。 

中国日报社

【媒郎点评】

念好融合四字经,

中国日报出精品;

融媒小编有妙招,

准新微快放心中。

中国日报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提炼出“准”“新”“微”“快”的四字经,概括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步骤,并以此为准则,打造出多款精品融合产品。

以精准为要求,以创新为手段,中国日报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全球化、分众化、多语种的全媒体传播的海外覆盖率、落地率、转引率,舆论影响力持续扩大。

在2016 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日报推出微视频《这个英国小哥自拍了一段萌萌哒视频解读两会》,利用无人机等最新拍摄手段,使用网友喜爱的语言传播两会信息,全网播放量超过320 万次。2017 年3 月3 日,再次推出《英国小哥再次穿越侃两会,这次好像掉进巨人国!》,以外籍记者视角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和重要事件变成“微” 符号进行解读,24 小时内点击播放量达到5000 万次。(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煮酒话媒工作室 耿磊)

 

(责编:程惠芬、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