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公安类媒体如何应对突发舆情

陈新禄
2017年09月27日13:29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公安类媒体如何应对突发舆情

作为一家公安政法类专业媒体,浙江《平安时报》在大力宣传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正面典型的同时,也将关注涉警突发舆情、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努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下面就以笔者经历的重大案件报道为例,谈谈《平安时报》应对突发舆情的做法。

保持对突发事件的敏感

浙江省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省份,一旦有案件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有些会演变为突发舆情。如何及时、客观、准确地报道社会热点,使舆情朝着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方向发展,是《平安时报》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课题。《平安时报》的新闻实践充分证明,时时刻刻保持对重大突发案件的敏感,第一时间发现案件的新闻价值,第一时间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是做好突发舆情应对、正确引导舆论的前提。

2017年3月29日下午,浙江省警方在诸暨市下坊门新村的某棋牌室内抓获犯罪嫌疑人徐某,成功破获宁波绍兴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这是一起警方追踪了22年的系列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涉及“多人被杀”“珠宝店被抢劫”“浙江第一悬案”等关键词。《平安时报》编委会研究后认为,这起案件很可能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报纸要及时对案情作出客观报道,并制定了“不渲染案情、正面报道警方破案过程、树立公安机关正面形象”的报道策略。3月29日晚上,《平安时报》官方微信就在头条位置刊发消息《宁波绿洲珠宝行抢劫杀人案告破》,简要介绍了案情和警方破获案件的经过,向读者发布了比较权威的案件信息。

持续正面引导舆论

宁波绍兴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件破获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各类媒体开始连续报道,对徐某的人生经历进行了地毯式的挖掘。这时,突发舆情已经形成:对案情的过度描写渲染了犯罪的暴力手段,枪杀等字眼充斥了版面;对警方侦查过程的过细披露,暴露了不少保密的侦查手段;对徐某生活环境和经历的描写过于细致。面对突发舆情,《平安时报》始终坚持正面引导舆论,持续不断地对徐某案件进行客观报道,及时发布来自公安的权威声音,尽最大可能消除突发舆情的负面影响。

在正面引导舆论上,《平安时报》主要做好三方面报道:一是以警方视角发布权威信息,让群众及时了解案件进展,展示公安机关严打犯罪的决心。在破案消息发布后,《平安时报》又在3月30日1、2版刊发了《22年不懈追踪,浙江公安抓获最狡诈凶顽》,较为详细地披露了浙江公安侦破这起案件的过程。报道内容客观真实,回答了读者关于案件是怎么发生的、案件为什么22年未侦破、侦破的转机又来自哪里等疑问。二是树立警方良好形象。在3月31日,《平安时报》刊发了《成功之花,由四五代刑警的心血浇灌,刑侦师徒们至死不渝的破案情怀》《功夫不负有心人,水落石出终有时》《十三年,一名刑警在“兴奋点”与“失望点”间坚守》《这个“刻”在脑子里的案件他不用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82岁退休刑侦专家接受本报专访:这下好了,一块大石头放下了》等一组专访四代专案组刑警的报道,通过人物口述,真实再现了案件真实场景、侦查历程及民警们的切身感受,充分反映了“负重拼搏、勇敢顽强、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浙江刑警精神。三是客观总结案件侦破经验,为今后公安工作提供参考。4月2日、5日《平安时报》先后刊发了报道《专业是我们的撒手锏》《22年悬案告破,是浙江公安一件大喜事》等。

报道分析了案件侦破的几个要素后,提出了浙江公安工作的发展方向:专业是制胜之术,必须加强痕迹物证等专业手段建设;正确的侦查思路和方法是侦破工作必须遵循的纲领;大数据应用是侦破的有效手段;防控优先、打防结合是今后公安工作的导向。

服务读者平安需求

《平安时报》一直以人为本,以服务读者平安需求、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在采编实践中,《平安时报》大量报道社会治安趋势,发布治安预警,剖析社会治安热点,以典型案件为例,分析存在的安全防范漏洞,达到警示社会和读者的目的。同时,《平安时报》在报道中不断向读者宣传法律知识,揭示违法犯罪伎俩,传授安全防范知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读者的注意力从单纯关注有影响的违法犯罪案件,转到如何从案件本身吸取教训、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上来。这也是《平安时报》总结出来的应对突发舆情的有效方法。

笔者印象较深的是,2010年7月8日,义乌警方在金华市公安局及省公安厅有关部门协作下,破获“7·5”广东揭阳两名交警被枪杀案及义乌一对情侣被杀案,引起舆论沸腾。在这起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报道中,《平安时报》坚持了自己的办报定位,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吸引读者,从而为正确引导舆论、逐步化解突发舆情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7月13日,《平安时报》在1版就“胡益华连环杀人案追踪”刊登了两篇颇有分量的稿件:

一篇是《情侣被害前令人喟叹的10分钟 警方提醒市民:遇到绑匪不能蛮干,也不能一味顺从》,文章标题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情侣的被害表达了惋惜之情,对情侣的不能正确应对暴力侵害表达了痛惜之情。文章内容更是以非常痛惜之情分析了受害人痛失逃生机会的过程:“现仍保管在义乌市公安局的监控录像清楚地显示,7月3日凌晨,胡益华绑架朱某、王某来到上溪一ATM机附近,从凌晨1时48分车子停下至1时58分车子重新启动,其间持续10分钟。也就是说,王某足足有10分钟的逃走时间,可惜她没有把握这难得的10分钟。”接着,报道又从刑侦专家的角度分析了本案的教训:“鲍文林从事刑侦工作近20年,有着丰富的刑侦经验。他提醒市民,遇到绑匪不能蛮干,但也不能一味顺从。近两年,义乌发生多起针对开奔驰、宝马等豪华车的单身女性的绑架案,受害者若能冷静应对,不但能解救自己,还可以抓住绑匪;否则,就可能付出生命代价。”

《平安时报》就是通过这种报道方法,将读者引向媒体预想的路径:案情是惊险的,但不能只是阅读此类新闻,不能将自己置身事外,而是要设身处地,假如你碰到这类案件,你会怎么办,你应对不得当会出现怎么样的后果,你到底应该怎么做。总之,《平安时报》的报道决不仅仅以吸引读者眼球为目的,而是让读者能从新闻里吸取些什么、学到些什么。

一篇是《被胡益华杀害的是一对多才多艺的情侣 网友讨论:如何防范类似事件》,更是从网友讨论的角度,对案件防范提出建设性意见。

综上所述,在重大案件的突发舆情应对中,公安政法类媒体要把握好报道的方向、节奏和深度,将读者的情绪引导到同情受害者、理性平和地分析案情上来。在媒体正面声音的引导下,由案件引发的舆情很快就趋于平静。当然,突发舆情的复杂性远非一两起重大案件所能体现,如何有效地应对突发舆情仍是公安政法类专业媒体要长期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作者系平安时报社副总编辑)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