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台融媒体产品《重返现场·我与习近平的故事》:听外国友人 动情讲述

杨骁

2017年10月18日16:0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原标题:听外国友人 动情讲述

  国际台记者王新俊(右)在刚果(布)采访本土汉语教师艾佳。李娜 摄

  为给党的十九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突出介绍过去5年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所取得的发展成果,反映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推出了众多专题新闻产品。融媒体产品《重返现场·我与习近平的故事》是其中之一。

  《重返现场·我与习近平的故事》通过重访过去5年在国内外曾与习近平主席近距离接触的外籍人士,讲述他们对习近平主席印象最深的细节故事,同时寄语中国未来发展。产品以多媒体形态呈现,包括音频、视频、图文等;发布平台包括国际台对内广播、各语种对外广播、各语种国际在线及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等。

  精选采访对象 小切口做大文章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十九大采访报道办公室主任、新闻中心主任骆红秉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重返现场·我与习近平的故事》从小切口着手,做大文章,以普通人的故事讲述我大国外交思路。栏目策划期间,细细梳理了习近平主席过去5年数十次出访、上百次接见外宾的外事活动,从中精选了多名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与习近平主席有过近距离接触与交流的普通外籍人士。

  他们包括:全俄老战士委员会中国分委会成员尤里·亚斯涅夫。2015年9月,尤里·亚斯涅夫受邀来到中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华期间,尤里·亚斯涅夫在与俄代表团一同接受习近平主席接见时,将一条领带赠送给习近平主席,并于当天获习主席回赠领带,这一故事被传为佳话。

  英国上议院议员,现任英国国际发展部国务大臣兼财政部上议院发言人,“中国女婿”麦克·贝茨勋爵。2011年起他在夫人李雪琳女士的帮助下,进行长距离慈善公益徒步。2015年10月,他完成了从中国北京到杭州的徒步之旅,历时71天,1700余公里,募集了9万英镑善款捐给红十字会推荐的沿途慈善项目。仅仅两周之后,习近平主席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时就提及此事,为其“点赞”,这让贝茨勋爵直言“意外”。

  这样与习主席有过“亲密接触”的外国友人还有:刚果共和国马利安·恩古瓦比大学经济学院和孔子学院教师埃德维热·卡米泰沃廓(中文名:艾佳),津巴布韦野生动物救助基地负责人萝克西·丹克沃茨,德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积极向德国学术界和读者推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安悟行等。

  一期一人一故事 与盛会同频共振

  “策划案完成后,我们调动驻俄罗斯站、驻英国站、驻肯尼亚站、驻津巴布韦站、驻哈萨克斯坦和驻德国等记者站的记者,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从联络到音视频录制等全部采访工作。”骆红秉说,《重返现场·我与习近平的故事》融媒体产品从10月11日起,以每天一期节目、每天一个人物、每天一个故事的形式,通过国际台旗下媒体平台刊播,全部产品的刊播工作将贯穿十九大进程,让“我与习近平的故事”与十九大实现“同频共振”。

  回看《重返现场·我与习近平的故事》这一融媒体产品的策划和制作过程,骆红秉认为,它实现了采访对象国籍的“全球化”,采访对象身份的“多元化”,采访对象表达的“多彩化”。在策划设计阶段,择取了“政经”“社会”“人文”“教育”“生态”等多个关键词。按“词”寻“人”,找到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挖掘最生动的情感故事。而在采访实施阶段,国际台的驻外记者以采访对象与习近平主席会面交流的个人经历切入,深挖细节、以情动人,讲述习近平主席与采访对象之间真正“入心”的沟通,体现中国最高领导人展现给国际社会的风度和气度,以及国际友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期待。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骆红秉说:“《重返现场·我与习近平的故事》只是国际台新闻中心十九大报道当中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在新闻报道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更加深入理解、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讲话精神,圆满完成十九大的宣传报道工作。”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