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2017年电视荧屏再掀“文化热”:垂直细分 各美其美

冷凇
2017年12月20日13:34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垂直细分 各美其美

  2017年是文化类节目创新爆发的元年,也是电视文艺美学回归的一年。“文艺美学”“精神盛宴”“欣赏素养”成为2017年文化类节目发展的关键词。

  经过多年沉淀,电视荧屏再掀“文化热”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也是多方面促成的结果。一方面,公众对文化类节目的点赞,反映出当下社会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近两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顶层设计上的扶持引导和政策调控产生了一系列良性的化学反应,以“公益、文化、原创”为发展方向的一大批文化类原创节目比重加大,无论是整个行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还是中国电视观众的审美和欣赏水平都在不断提升。

  综观文化类节目2017年的表现,有两个突出的亮点。一个是题材的多元化发展,很多文化类节目不再囿于以往的诗词歌赋,而是呈现出资源细分、受众精分,以分众定位引爆大众市场的新趋势。一方面,出现了以《国家宝藏》《绿水青山看中国》《喝彩中华》《儿行千里》《中华好家风》等为代表,聚焦中国历史、地理、戏曲、民歌、家风等新题材的文化节目;另一方面,原有内容资源垂直细分化,比如央视财经频道《魅力中国城》以市领导带队、旅游竞演的形式展现城市文化魅力;东南卫视基于书信类节目推出了以情书为载体的《中国情书》;北京卫视《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瞄准了文化传承中的院团文化等等,都是文化节目在题材类型上进行创新的有益探索。

  另一个亮点是节目形态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比如在《朗读者》之后,江苏卫视《阅读·阅美》采取了“美文推荐+美文朗读+人物访谈”的创新形式;聚焦于国宝的《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剧情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巧妙地将文物历史和现实生活连接起来。

  文化类节目已经呈现出霸屏之势,接下来要延续“走强”态势,业界一定要注重题材资源的积累,避免题材跟风、样式雷同,在文化节目的题材类型和节目形态上持续不断进行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文化类节目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同质化倾向。《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一系列益智类的节目出现了;《朗读者》红了,诵读类节目又开始扎堆儿出现。如果一个节目类型火了,大家就一窝蜂地去开发,观众对这类节目很快会出现审美疲劳。与此同时,文化类节目的嘉宾使用也出现了集中之势。

  IP最大的价值在于差异化,垂直细分,各美其美,文化类IP才能迸发出更持久的生命力。很期待通过业界的共同努力,文化节目在类型上向垂直纵深的方向去挖掘拓展,在形态上与更多贴近大众的表达去碰撞融合,在嘉宾中涌现出更多颜值高、水平高、口才好的文化学者和垂直类MCN(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期待电视荧屏上能够出现更多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全新的节目品类和节目形态,实现文化节目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

  (记者 李淼 采访整理)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