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海外IP"本土化"频遇滑铁卢 盲目复制遭"水土不服"

黄启哲
2018年01月17日07:33 | 来源:文汇报
小字号
原标题:盲目复制海外影视IP遭遇“水土不服”

日本IP热自去年底延续到了2018年,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小说《解忧杂货店》的同名电影跨年上映。而与之同档竞争的,还有陈凯歌执导、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的《妖猫传》。

由于相似的文化背景与低廉的版权费,令国内影视界从韩剧IP的“掘金潮”中抽出身来,把目光移向日本影视文学IP。电影 《麻烦家族》 《嫌疑人X的献身》、电视剧 《深夜食堂》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 在去年接连问世。接下来,还有 《情书》 《源氏物语》 等十余部经典日本作品的“中国版”正在路上。

看起来,大多关注现实生活、聚焦普通人情感的日本IP,是一道并不难做的“改编题”。可令人遗憾的是,有着不错的口碑、总能戳中观众泪点与笑点的原作“中国化”后,观众似乎并不买账,有作品在网络评分甚至跌破3分。

在业界人士看来,改编优质海外IP固然为影视剧带来不少原作拥趸,也令作品有了良好的人物设定与故事基础,但忽略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移植,会令原本逻辑自洽、情感动人的故事缺乏说服力,很难打动本土观众。少了本土的食材和佐料,再治愈的日本鸡汤配方,也满足不了中国胃。

添加几张标签解决不了“本土化”难题

有了现成的故事人物,改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本土化。但是,眼下一些改编作品只是换了个故事的地点、时间,改了人物的名字、职业,这种标签式改编难以符合国情。

或许是吸取了翻拍《深夜食堂》过度照本宣科导致口碑滑坡的教训,《解忧杂货店》不再一味照搬原作,主创曾表示“要讲一个更加中国化的故事”。于是有了小镇青年来到北京追求音乐梦想的设定。原著中追星小孩心仪的披头士乐队,也被改成了在中国1990年代认知度更高的迈克尔·杰克逊。具有时代标识的一些流行音乐的人事物,也被加入进来。

遗憾是明显的,这些时代与社会的标签,成了一笔带过的符号,并未对剧情推动、人物性格产生呼应。不管是主人公的服饰造型,还是作为核心场景的杂货店,都很难称得上与中国生活现实相符,难免带来一种悬浮感。

而翻看日本影视作品,与暖心故事相呼应的,是清淡的镜头色彩,是朴素的人物服饰,是日常但不啰嗦的人物对话,是深入街头巷弄,对一餐一饭的细致描摹。有了相匹配的镜头语言烘托和生活细节,那些影片着力讲述的坚持追求梦想、努力克服两代隔阂的故事才有落地的可能。

陈凯歌执导的 《妖猫传》 极尽华美之能事,用绚烂的色彩与富丽的场景堆砌出大唐开元盛景。然而,视觉的冲击并未弥补故事与人物的缺位,许多人物形象跳脱了对历史认知,却又因为缺乏性格层次而显得夸张。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杨晓林认为,结合当下流行的玄幻元素对历史进行适当演绎,未尝不失为一种题材上的另辟蹊径,然而“抽空了历史,只看到想象”的美未免如无根之萍。

日本IP物美价优,却不是打动人心的通行证

热衷购买IP版权改编翻拍,或许与当下讲求效率、降低投资风险的影视投资环境有关。只是,若要有人把改编成功作品当作是比原创更容易、成功率更高的捷径,缺少了本土化的悉心打磨,怕是要失望的。

以《解忧杂货店》 为代表,东野圭吾的作品一向是影视改编的“香饽饽”。除了日本本土改编的 《神探伽利略》《秘密》 外,韩国也曾翻拍 《嫌疑人X的献身》 《白夜行》 等作品。得益于原著本身丰满的人物性格、完整的逻辑结构,这些作品的口碑评分都过了及格线,却难有出彩之作。

在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龚金平看来,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情感是共通的,但对于触动情感的故事本身,却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现实。哪怕是说话方式和造型场景,都会有所差异,抽离了这些只将剧情与主题进行粗暴移植,自然难触动本土观众的心弦。

日本“一人食”文化给了 《深夜食堂》 中厨师化身倾听者的现实依据,在中国,深夜招待食客的只有大排档。《家族之苦》 故事的核心矛盾源于“丈夫负责工作挣钱,妻子全职料理家庭”的家庭结构,可在中国,“双职工家庭”才是社会主流。所以,以此翻拍而来 《深夜食堂》 和 《麻烦家族》 难免遭遇口碑“滑铁卢”。日本影视作品中的“温暖”,一不留心就会变成“温吞”,“润物无声”不加诠释就成了“悄然无声”,而一碗悉心烹饪的心灵鸡汤,少了几味料酒、葱姜这样的调味料,也难以满足中国胃。

毕竟,翻拍是影视界学习海外成功模式与故事类型的第一步,但最终,国产作品还是要植根中国这片土地,从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找到适合中国胃的本土食材,这样烹制的不管是心灵鸡汤,还是励志大餐,吃下去才对味、才有营养。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