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老兵》播放量破亿了!舆论回声源自共同记忆

2018年04月13日13:53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原标题:《老兵》播放量破亿了!舆论回声源自共同记忆

金台点兵

  3月29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发布国防短片《老兵》,引爆了舆论场上的“老兵”话题。同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在回答记者关于退役军人事务部相关问题时播放了该短片,将舆情热度推向高峰。

  截至4月5日,该视频播放量已破亿次,人民日报、国防部网站、中国军网、腾讯视频、腾讯新闻、一点资讯等多个媒体网站、客户端首页推荐,多家地方电视台播出。相关话题的新闻报道量达687篇,微博442条,微信文章253篇。此外,根据百度指数显示,“老兵”关键词的搜索量明显上升,反映了网民较高的关注度。

老兵1.png

图1.百度指数显示“老兵”关键词的搜索情况

  据统计,全国目前共有5700万退役军人,意味着每24个人当中,就有一位退役军人。短片采访了5名退役军人,分别有保安队长、大学生、飞行员、记者以及抗战老兵,讲述了他们脱下军装后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奋斗、不忘初心的感悟,就像短片中所说“脱下军装,脱不下担当,他们依然是最可爱的人”。没有华丽的辞藻、震撼的场面,这部短片却引爆了网民对“老兵”话题的热切关注,成为又一个现象级传播事件。

  短片如何引爆“老兵”话题?一是舆论背景的铺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成为该短片受到高度关注的舆论背景;二是舆论节点的推动。29日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在回答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时,通过播放《老兵》短片向退役军人致敬,吸引了媒体的聚焦;三是传播对象的选取。摄制组选取的5位被采访者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龄,但他们都有“退役老兵”的共同身份,呼应了视频片尾“人生的舞台可能会不断转换,但为人民服务的本色永远不改”,唤起了更广泛群体的共情。

  “老兵”话题的热度从未消退。2015年9月3日的大阅兵上,由300余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组成的“老兵方队”就曾引发了舆论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以国家的名义,致敬英雄》高度赞扬了抗战老兵的牺牲与贡献,新浪微博“#老兵方队#”阅读量更是突破千万,举国上下纷纷对抗战老兵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民政部不断完善退役军人的安置工作、加强两参老兵的优抚工作,切实改善老兵群体的社会待遇,受到舆论好评。今年初,为全面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民政部启动的“清零行动”再次受到舆论支持。此次行动将对1978年以来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信息全部进行重新梳理,将解决一大批老兵的安置与补助问题,国家层面的行动再度牵动了社会各界对退役军人群体的关注。

  “老兵”群体始终为社会舆论所牵挂。我们不难看到,有关爱抗战老兵团志愿者发起征集抗战老兵心愿的活动,帮助了失明远征军老兵钱建民实现了摸摸国产新坦克的心愿;有慈善基金会为347具中国远征军遗骸的归国路奔走呼号;有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发起“慰问抗战老兵网络献花义捐行动”,超过15万人网络鲜花,募捐百万余元;还有各地网友发起书画、藏品义卖捐助抗战老兵活动等等。

  此次国防部发布《老兵》短片也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渠道上引发了网民热议,@人民日报、@军报记者相关微博的网友评论中,“若有战,必召回”、“短片很感人”、“舞台虽不同本色永不改”、“推广老兵精神”以及“应加强老兵待遇”等代表性观点较多,网友们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老兵群体的敬意与关心。

老兵2.png

图2.微博网友热度评论截图

  不少微信公众号也纷纷发文予以支持。微信公众号“军报记者”在文章中披露了摄制组对短片中抗战老兵陈荣超的采访经历,陈荣超参军入伍38年,年轻时曾决杀疆场,退伍后曾捐资100余万元助学帮困,“他把牺牲奉献作为人生信条,只因身上布满军人底色”。

  微信公众号“荣军网”发文《国防部发布致敬老兵视频有何意义?》称,“这对全国退役军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种正面引导作用对全国各地不重视退役军人的现状是一种明确的警示和纠正,是对退役军人未来提升社会地位充满曙光充满遐想的一个良好开端。”

  《老兵》短片的现象级传播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和平年代国人对做出牺牲与奉献的老兵们的情感呼吁,是一次融合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情感共鸣。正如任国强大校所说,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他们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回归人民、回报人民,脱下军装,他们依然是最可爱的人,永远是我们可亲可敬的战友。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金台点兵工作室出品。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分析师 邓睿)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