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传统媒体适应数字时代发展变化 转型需要思考

魏岳江 李珧
2018年05月15日14:08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转型需要思考

资料图片

为了适应数字时代发展变化,优化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传统媒体必须换脑筋、变思路,积极主动抢占移动传播阵地,重塑传播价值,促进传播载体加速更新换代,提高新闻传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抢占舆论的制高点。

转型亦是前进

涓涓细流之所以能汇聚成大海,就是因其能巧妙地避开所有障碍、蜿蜒前行、激流勇进。由此联想到马克思说过的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发展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要正确处理好前进与拐弯的关系。路不通,拐个弯、绕一绕何尝不是好办法。

逆境之时常常最容易找到事物转变的切入点。研究失败与研究成功同样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失败的意义更大。如今,传统纸质媒体正在崎岖的道路上面临着考验。

其实,拐弯、转型也是前进的一种方式。前进需要勇气、毅力,拐弯、转型更需要智慧、把握机遇。传统媒体不是没有路了,而是该转弯了、改道了、转型了。传统纸质媒体要主动适应全球媒体业发展大潮,搭乘智能化时代的快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势而为、华丽转型。

融媒表现抢眼

从国外来看,自2016年裁减约1300人后,2017年《纽约时报》启动自2008年起第六次自愿离职计划。主要目的是精简编辑团队构架,所节约的成本将用于增聘至多100名前线记者,增强前线发掘原创新闻的力量,包括人工智能采访机器人。除编辑外,亦欢迎记者或其他新闻部门员工申请离职。随着新媒体受众的增长,《纽约时报》专注于在线发布文章,并把重点放在原创视觉新闻领域,还在“服务新闻”领域进行投资。年度财务报表显示,《纽约时报》在2016年增加了超过50万的新媒体内容订阅,同比增长47%。目前,《纽约时报》有超过220万的纯新媒体内容订阅数。

反观国内,传统纸质媒体顺势而为,开发运用360度相机、VR(虚拟现实)、H5、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快技术融合,拓展传播渠道,希望在这场媒体变革中赢得主动。同时,一拨一拨知识付费平台在网上陆续搭建,其他一些新媒体付费平台也揭竿而起,纷纷打起内容付费的算盘。

平台更为智能

“互联网+”催生融媒体的新业态,助力传统媒体由资源分散向资源集中、由互不相连向彼此叠加、由单一传播向立体传播渠道的融媒体方向发展,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纷纷成立融媒体集团或集群渐成常态。

面对融媒体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原则,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而建立融媒体集团或集群或中心,统筹管理新兴媒体传播终端出口,有利于传统媒体积极主动适应融媒体发展的新理念、新认识、新思维,保持自身的内容为王优势,解决新兴媒体平台分散经营、建设投资较大,传播终端出口较多、纵横交错、相互交叉重叠的问题,避免新闻内容生产重复传播,克服同质化发展的倾向。

目前,全国党报党刊都在整合各自的媒体资源,打造分门别类的全媒体平台,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更好地发挥党报党刊网站的引领力、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抢占互联网舆论的制高点。目前,人民日报社继推出“中央厨房”之后,又与全国各类媒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携手合作,联通数百个客户端,向打造一个共享的智能化数据后台进军,发力建设“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实现全国媒体行业大融合。

智能平台建立后,各个媒体既有自己独立的后台,也可共享平台的内容、技术、渠道、人才;可以让网站变成一个可搜索的信息数据库,定期聚合、更新分发各个媒体数据资源;打破体制机制壁垒的瓶颈,变传统媒体平台为内容开放平台,消融用户和媒体边界;利用直播、H5、VR等交互手段与用户建立虚拟场景化沟通,重塑新媒体时代生活模式。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