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第六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

肯定创新的力量 "跃然纸上"的期刊大有可为

袁舒婕
2018年09月18日14:04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第六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肯定创新的力量“跃然纸上”的期刊大有可为

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让以往的科幻梦想变成如今的科学现实。创新正不断为全球期刊产业注入新的“致富”机遇。9月14日—15日,作为2018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的主论坛,第六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暨2018中国期刊媒体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大会发布了《2018-2019世界杂志媒体创新报告》,翻开这本报告,会看到不少让读者忍不住“哇”一声的案例。

在巴西,跑鞋品牌亚瑟士将热敏油墨技术应用到了《跑者与女士健康》杂志上——这种油墨可感应人体温度,用户只要将双脚站立于杂志页上,便可得知自己适合穿何种类型的跑鞋。

美国《优家画报》杂志将心脏检测仪器放在了纸刊中,当读者的大拇指触动内置的感应器后,页面上有个小显示器会显示该读者的心跳频率,并伴随有“哗哗”的电子声响。

这些数字创新案例,都给杂志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吸引了前来参会的海内外嘉宾,大家纷纷展开讨论,并介绍了各自的探索与成功的经验。

用配套的软件扫一扫期刊上的二维码,读者就能看到多维角度。

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吸引读者的目光。

吉林展区的作家现场分享人气旺。

多样化融合 多渠道分发

想要让很多东西跃然纸上,可以有很多手段,比如声控设备、聊天机器人、数字化叙事装备等。融合的途径越来越多,给媒体带来的收益也越来越显著。

国际期刊联盟主席拉尔夫·布奇分享了欧洲的媒体企业荣格·施普林格集团的发展之路和数字化转型经验:“施普林格集团80%的利润来自数字化媒体,这一切的变革都是在近10年中完成的,数字化媒体在短短10年里,给集团带来的收益就从0变成如今3.5亿美元中的80%,这源自集团的变革,包括对品牌、载体、介质的改变,建立基于数字化的新品牌,收购、兼并成熟的数字化品牌。”

“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媒体形式来调整我们的内容,除了给杂志提供文字之外,我们还给电视和网站打造长短不一的视频等。”来自印度的环世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迪帕克·兰巴介绍了他们的探索,他们出版的杂志如今利用脸书、推特等数字化社交媒体和自身官方网站等,实现了在社交媒体的高流量曝光。从2016年到2018年,他们的页面访问量每月从680万次增长到了7000万次,由此带来的收入可以以“亿”来计算。迪帕克·兰巴说:“我们的想法是,杂志不能仅仅是一本杂志,而应该是一个‘全面手’的杂志。我们应更加注重用户的需要,关注他们想看什么内容,想怎么去看这些内容。”

国内的期刊社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在大会上,对该刊从创刊到复刊再到持续发行1000期的历程做了总结回顾,并介绍了该刊向新媒体转型且实现知识升级的产品——中读APP。在这个APP 上,有音频专栏《宋朝美学十讲》,邀请到董卿、叶放等人,为读者解读宋式生活美学;有音频专栏《中国群星闪耀时——成为大师第一季》,选取了蔡元培、胡适等文化名人,带大家一起回望历史,重现这些大师的故事、学识和思想。与这两档音频栏目一样,中读APP上的很多产品都是由《三联生活周刊》的自有资源转化而来,读者可以通过扫描杂志上的二维码来收听有关杂志封面故事的介绍,未来还可以通过中读APP来体验杂志的AR阅读。李鸿谷说:“媒体融合里,我们看到的是技术进步对我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实,改变的背后是知识的升级,期刊社有没有在融合中借助新的生产渠道、新的受众完成自身的升级,这是考验我们的关键时刻。”

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以超提到,知音传媒2005年创建了知音网,今年以来,知音传媒以纸媒优质内容为依托,积极推进生产数字化产品,“沃知音”和知音微刊项目让过去单纯依靠纸质期刊的知音传媒,如今变为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内容多渠道分发。“听知音”“知音短视频”等项目则向有声阅读和可视阅读转变。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沃知音”2017年开始盈利,今年上半年订阅用户达到40.43万,净利润突破160万元。知音传媒打造的“知音漫客”和“漫客栈”两个APP目前已经成为活跃用户近200万、注册用户超千万的大型漫画娱乐社交平台。宋以超说:“我们的规划是通过自主创新和科学运营,将知音传媒打造成优质内容提供商、优质文化增值服务商。”

当然,学术期刊求新求变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旗下的期刊增加了二维码链接,在一些文章中可以增加手动操作的视频,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上海大学期刊社正在搭建自己的移动端互动平台,并开通移动端学术论文的评论和转发功能,从而提高论文的传播效率。该平台还开通了审稿认证服务,提高审稿人的审稿效率和对期刊的认知度。上海大学期刊社社长秦钠说:“这个平台能让我们的专家共同研究和探讨如何去培育我们的年轻学者。在这样一个变化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转变观念,要用为读者服务的态度,打出打响学术期刊的品牌。”

挖掘版权价值 加强IP开发

被称为“全球信息的可靠过滤器”的《经济学人》杂志,相比同类型读物的价格高出三四倍,但依然受到付费读者的青睐。在英国创新媒体资讯集团资深合伙人胡安·森纳眼里,精品原创内容依然可以为期刊社带来非常稳定的收入。除此之外,不断挖掘版权价值、加强原创内容的IP开发也是一个很好的路径。

当前,IP开发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传媒业提升品牌价值、推进转型融合的重要着力点。与会者也谈到,IP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无形资产,通过有效的运营,其潜在价值可以得到充分挖掘和释放。之前人们谈起IP,更多是将目光集中在大众出版领域,如网络文学作品开发为影视、游戏、动漫作品等。事实上,IP范畴已涵盖大众、教育、专业等各个领域。就期刊出版而言,虽然没有网络文学作品开发方式的丰富多样,但通过开发有声读物,包括知识付费,都是期刊开展IP运营、推进转型融合、提升品牌价值的有效途径。

少年儿童出版社制定了一个围绕《十万个为什么》的IP战略,在舞台剧、音频、APP、动画动漫、科学主题场馆等方面做不同的探索,目标是构建一个基于IP价值的共生圈。“出版依然是一个拥有巨大潜能的产业,但是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版权内容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是传统出版的核心资产,任何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只有和内容本身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它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认为,资本和技术对于优质内容的渴望,往往比内容对于资本和技术的渴望更加强烈,“我认为,版权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转型升级与未来发展的第二个关键。”

知音动漫公司过去基本承担的是“来料加工”的角色,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该动漫公司成立知音动漫原创工作室,由内容的加工者转型为内容的创造者,如今已打造具有自主版权的作品26部,并在今年上半年签约92部全版权作品,其中33部已授权腾讯动漫。宋以超说:“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内容必然呈现新的样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内容优势,持续加强原创投入,全面布局平台建设,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

变身出品团队 提供全面服务

现在越来越多期刊社意识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开始专注于给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比如《特别关注》杂志今年1月—6月做了付费的杂志服务,在短短5个多月里就收获了200万元。对此,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玉祥直言:“对期刊社来说,流量在别人手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服务和营销。”

英国丹尼斯出版集团从一家汽车杂志社成长为一家颇具规模的汽车电商公司,靠的就是给自己的读者提供全面服务。如今,他们的读者不仅可以通过他们了解汽车资讯、搜索汽车信息,还能购买汽车,该集团甚至为用户提供二手车送货上门服务。在用户买车的过程中,该集团会提供贷款、零件兑换和其他一些配套服务,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英国丹尼斯出版集团数字部总监皮特·伍顿说:“争取垂直市场的客户,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会经常提醒一些客户,你的汽车需要做保养或者买保险了,通过密切的联络,加深用户与杂志的联系,创造更多的效益。”

在涌现的各种新技术中,声音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成为眼下期刊业较受追捧的热潮。通过这种技术,杂志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今年2月,康泰纳仕旗下的杂志《时尚》与《GQ》开始针对亚马逊的一款能听到语音指令的摄像头开发内容。当用户完成自拍并将照片发送给康泰纳仕的任何一本杂志后,他们便会从亚马逊音箱里听到关于时尚、明星或相关服务方面的内容,有时这些内容还会涉及产品推荐。在这个案例中,如果用户通过应用程序,点击购买了出版商内容中的一件产品,那么该出版商将会得到利润分成。国际期刊联盟总裁詹姆斯·休斯说:“智能语音是期刊人今年必须触碰的一件事情,但是大家要小心,有可能会花很多的钱去开发,却没有取得显著效果,你必须要认清自己的品牌,设定一个符合自己平台内容的智能语音才能取得成功。”

时尚集团正在把自己的团队调整为提供服务的品牌团队,努力为用户提供除了内容之外的服务,提供带有场景的服务,提供24小时所有需求的服务。时尚集团董事长刘江说:“我们现在的媒体人,应该改变自己的称谓,不再叫出版人,而是出品人。我认为,我们的期刊界进入了出品人的时代,我们要做的事情除了内容的生产、质量的把控、发行渠道的建设外,还要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刘江提到的从出版到出品的转变,深受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徽商传媒总编辑韩新东的认可。在韩新东看来,如何开展接地气的服务,如何开展有价值、有意义的服务,都是期刊人在市场中需要竞争的,“服务思维应该根植在我们每一个出版人的血液中”。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