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皮书:从内部用语到社会热词

孙海悦
2018年09月20日13:23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皮书:从内部用语到社会热词

皮书,一个本是学术出版单位内部使用的工作用语,何以在短短十几年间成为媒体和公众广泛认可的社会热词?

600余个研究领域,出版总品种近800种,研创机构近千家,数据库总字数38亿字,10万余次中外媒体报道,中、英、俄、日、韩等12个语种共同出版……追随改革步伐,见证开放进程,皮书,这幅由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绘制的中国发展智慧地图渐次铺展,始终与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紧密交织。

担当时代重任

凝聚研创出版学术共同体

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早出版的《经济蓝皮书》算起,皮书这一以年度为时间单元,关于某一门类、地域或领域的社会科学资讯类连续出版物,至今已研创出版28年,并作为一种出版形态进行了21年专业化运营。

“既然别人都选择下沉走大众出版路线,那我们就向上发展,做高端学术出版。”1997年秋,谢寿光调入社科文献出版社,全面主持工作。他对当时社里的一些学术水准较高的出版物进行了改造包装,以丛书的形式推向市场,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他也由此捕捉到年度报告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意义,并开始着手对《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升级改造:积极发展作者,规范编撰格式,提升装帧设计,打通市场渠道……皮书专业化运作之路由此开启。

连续16年担任《经济蓝皮书》副主编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回忆起皮书系列第一本《经济蓝皮书》的诞生时颇为感慨,《经济蓝皮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以自己的学识投身改革开放洪流,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的结晶。

21年孜孜以求,21年跬步千里,皮书研创出版学术共同体已然成为世界舆论场中的中国话语平台——

2000年,第一次全国皮书年会召开;2003年,皮书随书附赠光盘,开始数字化探索;2006年,中国皮书网开通;2007年,第一本英文版皮书由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出版;2011年,皮书系列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等40余种精品皮书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2015年,《皮书手册:写作、编辑出版与评价指南》出版发行……

2013年11月,日内瓦联合国环境大厦,《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2013)》成果介绍会在此举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评价这本全球环境竞争力绿皮书是第一部由发展中国家主导推出的环境绩效评价报告,“打破了过去几十年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话语垄断”。

对照国际标准

打造学术出版样本

发时代先声,写大势所趋。讲好中国故事、争取国际话语权,出版单位能够并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2006年,社科文献出版社和具有300多年历史的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签署合作出版协议。然而,第一批皮书英文译稿被退回了,原因是:从论述方式、文献引用到作者介绍,全部不符合国际学术出版规范。

皮书走向世界的小挫折给了社科文献出版社一个重要的警示,谢寿光开始把制定学术出版规范提上议事日程。

作为中国学术出版规范与标准的倡议者,社科文献出版社自觉承担了学术著作规范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2015年,谢寿光带领团队拜访芝加哥大学。他带领课题组研制的《SSAP学术出版手册》,填补了我国出版行业在实用性规范手册上的空白。

谢寿光十分看重编辑的专业性与学术性。为造就一支在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学术素养深厚的学者型名编辑队伍,出精品、创品牌,打造研究型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启动“名编辑工程”。

“学者型编辑是稀缺性资源,是学术出版单位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源泉,‘名编辑工程’是我社学术出版能力建设的关键举措之一。”谢寿光说。对于名编辑,社科文献出版社给予特贴、学术假期、出国交流等政策支持。除了自己培养,社科文献出版社还在全球范围内挖掘引进专业人才,致力于打造一支掌握国际通行学术出版规则、站在国际学术出版前沿的编辑队伍。

在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策划与推动下,皮书成为中国出版界一种全新的出版形态,引领着中国的出版潮流,谢寿光也由此被誉为“中国皮书出版第一人”。

提升话语权

驶入知识服务新赛道

顺风而呼闻者彰。

得益于伟大的时代,作为应用型研究成果,皮书不仅是社科文献出版社为中国学术研究成果打造的专业出版传播平台,更为构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发挥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从单一参加国内出版业界展会,到参与国际大型专业学术活动,社科文献出版社走出了深度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引导国际舆论的探索之路。

多年来,谢寿光始终关注着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年会这一世界性学术会议。从2012年起,他每年带队奔赴北美,组织强大的专家学者和编辑队伍,在全球学术舞台掀起一次次营销推广浪潮。

以2016年俄罗斯分社成立为标志,社科文献出版社迈出全球布局步伐。谢寿光说:“只有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约稿、组稿,让国际顶尖的专家学者在我们的平台上刊发原创学术研究成果,才算真正赢得了国际学术话语权。”

学术出版的形态正在随数字化浪潮悄然改变。谢寿光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新时代皮书要搭建起中国智库产品和智库建设的交流服务平台和国际传播平台,全面提升大数据应用水平。“融合出版不仅仅是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的融合,而且要将学术出版、学术评价、知识服务等全方位融合。”

社科文献出版社做“知识服务商”的定位,也得到了广大“皮友”的呼应。河北经贸大学尼泊尔研究中心主任张树彬参加今年4月第三期皮书研创高级研修班后说,从事像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处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的国家国别研究,存在研究资料匮乏、研究成果发表难等困境,皮书研创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为一个图书品牌建一座博物馆,2018年5月向社会开放的皮书博物馆在出版界首开先河。“当我们回首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时,皮书博物馆将成为讲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故事的重要窗口。”谢寿光说。

在2015年社科文献出版社建社30周年之时,谢寿光向全社员工提出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要求,这也是成就学术出版百年大业的牢固根基。“让中国智库声音响彻世界舞台”是社科文献人的矢志追求。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