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南方日报:教辅类APP不止是质量问题

王庆峰
2018年10月11日07:25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教辅类APP 不止是质量问题

近日,家住重庆市渝北区的林女士反映,她儿子佳佳上三年级,每天都需用一款APP完成作业。最近佳佳效率变慢,她觉得不对劲。经检查发现,该款作业APP嵌入了多款游戏。林女士很愤怒:“整个作业过程就在一堆游戏里,才8岁的小学生怎么控制得了自己?”APP开发者回应称:“孩子若只做题,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开发了这些趣味产品。”

有理由相信,林女士遇到的困惑不是个例。尽管学校方面宣称,电子书包是大势所趋,是时代潮流,但至少就现状来看,许多教辅类APP的质量着实不堪。去年年底,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教辅类APP开设了朋友圈,内设“小学自拍交友”“暗恋心事房”“异地零距离”等板块,其中,小猿搜题、作业帮、学霸君等公然涉黄,极容易把小孩子带到“沟”里去。另一方面,市面上的教辅APP大都是独立开发,缺乏统一标准,不仅题库重点不同,就连同一道题的答案都有出入,内容低劣不容小觑。

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是,为何质量低下的APP能进入校园?不惮以恶意揣测,教辅类APP可能会产生寻租空间与腐败问题。2017年就有一则真实的例子,山东邹平某中学拟推行“平板教学”,每个学生要交2800元买平板,多数家长表示“并不自愿”。如今,许多产品虽然下载免费,但使用上可是暗藏套路,有家长就反映说,某产品虽然提供了“考试报告”“题目解析”“错题汇总”,但在没有交费的情况下,只能查看一门科目的考试成绩,解锁其他功能需要购买使用权。其背后有没有利益输送,也未可知。

就以上现象,比较常见的一种评论是,教辅类APP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监管,只要将其纳入监管视野,明确主管部门,对开发者进行资质审核、内容审验,即可从源头解决问题。言下之意,这些产品的问题仅仅在于质量不一,如果利用得当,把质量搞上去,照样能发挥出补充学习的有益作用。问题是,教辅类APP真的如我们所期待的这般,会成为学习的“好帮手”吗?假如真是这样,家长为何不放心给孩子用手机呢?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小学生使用APP比纸质学习更有效率。虽然从理论上讲,系统会自动进行批改,统计答题情况及错误率,这便于老师掌握并针对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施教,也让学生通过少做题、做适合自己的题、做高质量的题,快速正确掌握所学内容。但这一切得基于一个假设:小学生高度专注,具有极强自控力,不为学习内容以外的因素所干扰。相比之下,纸质学习的结构是稳定的,方式看起来单一,但也最大程度保证了注意力集中,为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纸质学习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十多年后的今天,监测数据显示,近视发生率不降反升,小学生甚至达到了40%,这跟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不无关系。因为这个原因,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学校规范学生使用手机,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国家卫健委更是提出建议,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从世界经验看,许多国家已采取措施,禁止手机进入中小学校园。这种一刀切的方式,看起来有些简单粗暴,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未尝不是对下一代负责任的做法。从他们的经验来看,教辅类APP的问题不仅在于质量,而在于手机的诱惑性和不可控性,从这一点出发,别人走过的弯路,我们不该再走一遍。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