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原创为主引进为辅 做好出版服务科技工作

刘华
2018年10月15日15:51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原创为主引进为辅 做好出版服务科技工作

核心阅读

在思想上把原创出版摆在使命、责任、担当的高度认识,在行动上把围绕科技创新战略、紧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进程、贴合广大科技工作者实践需求作为蓝图要素,在管理上时刻牢记科技出版初心。

勇于站到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精心研判世界范围的科技活动热点,深入分析国内学科发展状况和出版单位自身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路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助我所需”“为我所用”和“扬我所长”。

近年来,各科技出版单位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围绕把内容质量放在首位的要求,不断强化内容建设,提高原创出版能力,策划出版了一大批质量上乘、社会效益显著、深受广大科技工作者好评的优秀科技出版物,以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图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等为代表的高峰级出版成果更是对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增强我国科技实力意义重大而深远。

科技出版与科技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一方面,科技出版既是出版又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天就被赋予了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科技发展的责任,必须始终与科技活动紧密结合。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为科技出版提供了不竭的素材,是科技出版能够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源动力,离开了科技和科技发展,科技出版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前,我国正处于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科技出版单位要深刻认识科技出版的使命、责任和发展机遇,高度重视科技出版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提升服务科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已开展实践和取得经验、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科技发展需求牵引科技出版,努力服务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并推动科技出版自身的进步与创新,在实现强国梦想的征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从出版服务科技工作的实践看,以做好本版图书的原创出版为根本,以做好外版图书的引进出版为补充,两者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是许多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出版单位做出的共同选择。

做好本版图书的原创出版

做好原创出版,是弘扬先进科技文化、增强科技自信、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方面,是出版服务科技工作在新时代被赋予的使命。

科技出版是新时代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赋予出版工作和出版工作者的光荣任务。做好原创出版对于新的时代,首先是科技兴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需要,有利于科技事业的深入发展;其次是开展科学普及的重要形式,有助于增强全民的科技素质,树立科技自信心;再次是培育先进科技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塑造正确的科技价值体系乃至社会价值体系。做好服务科技工作,科技出版在这3个方面须臾不可忽略。

做好原创出版,是反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取得成果的重要行为,是出版服务科技工作社会价值的体现。

科技信息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扩展和深化的结果,科技出版是科技信息交流、分享与传承的行为之一。科学技术成果是否被出版,以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时候得到出版,出版的结果怎样,不仅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而且影响着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科学技术只有通过出版等形式物化,才能更长久地实现它持续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做好原创出版,及时反映最新研究进展和取得成果,不仅能够达成科学技术产生的直接目的,而且能够成为新的科学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前提或基础。

同时,只有做好服务科技工作,科技出版才有被科技界认识、认可的可能,才能使促进科技发展的主观意愿转化为实际力量,从而在传播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更加凸显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做好原创出版,是推动科研自主创新、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手段,是出版服务科技工作产生社会效益的关键领域和方向。

出版单位自觉融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器”和“孵化器”,做好原创出版,特别是高水平学术著作的原创出版,应该成为出版服务科技工作的关键领域和方向。衡量一个出版单位的服务工作开展得如何、社会效益好不好,最直接的标准是看它出版的图书在推动科研自主创新、指导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及时程度如何,针对程度如何,贡献程度如何,持续程度如何,看它所出版图书的知识含量和学术品位如何,看它是否把提高核心竞争力重点放在优秀原创图书的出版上。

做好原创出版,是抓牢科技成果的首发权和科技活动的话语权、向世界传递中国科技声音的重要途径,是出版服务科技工作义不容辞的担当。

在当前科技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不同国家间存在很多相同的研究领域,相似甚至相同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首发权的取得,科技活动话语权的取得,不仅关系到科技人员的学术声望、对科学发现的实际贡献,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声誉和软实力。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捕捉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科研成果,加强选题策划的及时性,掌握在国际学术领域的科技成果首发权和科技活动话语权,及时向世界传递中国科技的声音,是科技界对科技出版单位提出的现实需求,也是出版单位取得在科技界的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做好原创出版,是出版单位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升级服务手段的重要选项,是出版服务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解决方案。

不同的科技出版单位有不同的发展路径选择,但立足原创出版发展道路,介入前沿科技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成为知名的学术出版机构,是各科技出版单位共同的追求。在互联网发展、媒体融合、出版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从内容主导向服务主导转变的当下,科技出版单位要从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手段等方面着手,以高质量服务为支点,在市场细分、个性化服务推送等方面做足文章,使服务科技工作更上台阶,从做好原创出版入手依然是共同的认识。

基于以上,科技出版单位要做好原创出版,就要在思想上把原创出版摆在使命、责任、担当的高度认识,在行动上把围绕科技创新战略、紧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进程、贴合广大科技工作者实践需求作为蓝图要素,在管理上时刻牢记科技出版初心。这样,原创出版就一定能够呈现更多的精品佳作,在推动科技强国目标实现的征程中不辱使命。

做好外版图书的引进出版

做好引进出版,对于我国了解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相关学科领域进而全面提升科技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引进外版科技图书,是我国科技界接触、了解相关学科领域国际发展状况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视野,更好地做到“知己知彼”。其次,引进外版优秀科技图书,对我国吸纳国外先进科研成果与技术、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再次,引进我国发展基础薄弱、与国外研究水平差距较大的学科的外版科技图书,可以加快国内该学科的发展速度,完善该学科的结构体系。可以说,优秀图书、空白领域图书的选择引进质量如何、工作开展得如何,是衡量科技出版单位服务科技工作意识强不强、主动不主动、努力不努力、全面不全面的重要指标。

做好引进出版,对于出版单位优化出版结构、弥补选题不足进而实现更加全面、更加专业的科技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

科技出版单位遵循专业化、特色化的原则,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有目标、有计划地做好优秀作品引进工作,是“调整结构、耕耘专业”的现实举措,可以实现在专业、特色领域的深入发展,对于打造产品链、塑造产品群,实现全面可持续地开展服务科技工作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同时,出版单位在打造产品链、塑造产品群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优质品牌的形成需要长时间、出版规模的形成需要大投入、作者队伍的建立需要持续接力等困难,引进系列化的产品,可以使优秀作品开发和组织的难度与风险相对降低,组稿困难、选题不足等矛盾得到缓解,成为品牌建立和服务科技过程中克服结构失衡、实现良性推进的“稳定剂”。

做好引进出版,对于出版单位扩大、加强国际合作,进而站到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提供科技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

引进是手段,打造品牌、推动原创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出版单位最终的竞争力和良性发展的根本在于原创实力。开展引进工作,借鉴国外出版机构先进经验,可以使出版单位自身选题策划和产品开发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出版理念和出版技术逐步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原创出版的全面能力。

在与国外出版机构建立引进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积极谋划与他们开展更深入的战略合作,逐步与他们建立“双向输出”“共同研发”“同步出版”等合作模式,可以为出版单位站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将更多优秀原创科技图书推向国际市场探索道路、凝聚资源,从而丰富将更多原创作品推广传播的实践形式,为全面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在国际文化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中国科技声音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基于以上,科技出版单位要做好引进出版,就要勇于站到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精心研判世界范围的科技活动热点,深入分析国内学科发展状况和出版单位自身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路径;就要时刻牢记引进是为了实现推动原创发展、推广科技成果和科技文化、传递中国科技声音的最终目的。这样,引进出版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动力和方向,就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助我所需”“为我所用”和“扬我所长”。

中国出版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良机。在这个巨大的历史机遇面前,服务科技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科技出版单位最终社会效益的体现和社会责任的所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科技出版单位应充分认识科技出版与科技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机制,深入分析和把握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等,及时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动向和热点,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全球化的视野,促进科技出版与科技活动的紧密融合,全面提升服务科技的能力、效率和效益以及科技出版自身的影响力,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科技强国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系国防工业出版社副总编辑)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