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刷来的榜单 不过是编造的谎言

2018年11月17日07:01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原标题:刷来的榜单,不过是编造的谎言 | 睡前聊一会儿

image.png

  睡前聊一会,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不久前,一位知名歌手的新专辑登陆海外,上线不到5小时就登上美国ITunes专辑总榜第1位,销量领先第二名1700多倍,在播放量前十的歌曲中独占7首,创造了华人歌手新纪录。但国外用户对此并不买账,质疑“中国水军”的同时,数据也迅速得到修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实际上,关于粉丝追星的话题我们睡前已经聊过不少。前有某偶像明星“史诗级”成人礼,“承包海陆空,攻陷全宇宙”,我们提倡“用天文望远镜追星,也请用心看到自己”;后有某说唱歌手的粉丝投诉“紫光阁地沟油”贻笑大方,我们提出“该有一本《粉丝的自我修养》”。算上这次“刷出天际”的霸榜现象,只能说追星的江湖从不寂寞,偶像与粉丝的故事总是未完待续。

image.png

  无论如何,支持自己的爱豆(idol),是粉丝表达情感常见的方式。在很多粉丝眼里,能不能通过亲力亲为的付出,让心仪的偶像获得最好的资源、最多的关注、最耀眼的成绩,是判断是否“入圈”的一个标识,也是考验“称职”与否的一种标准。由此衍生出的拉票、刷榜等行为,也就不难理解。

  只不过,就像粉丝对偶像的爱没有期限一样,刷出来的数字似乎也一直望不到尽头。不久前,一名“横空出世”的偶像练习生,一条微博7天内转发超过1亿次。然而根据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全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37亿人。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平均每3个微博用户就有1人参与转发,如此才能达到上亿的量级。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每个账号多次转发加以实现,但数字背后的真实人气依然让人疑窦丛生。

  投票的简单行为,何以成为粉丝复杂情感的寄托?娱乐选秀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偶像与粉丝互动模式的进化史。从《我型我秀》到《超级女声》,从《中国好声音》到《中国新歌声》,从《明日之子》到《中国有嘻哈》,从《偶像练习生》到《创造101》,可以发现粉丝们逐渐不再满足于收藏周边,开始全心全意投入后援;不止停留在观看模仿,还要求面对面、心连心。尽管这些节目的特色不同,但参与偶像成长过程的元素不断被放大。粉丝的角色定位,也从很少互动的台下观众慢慢转型为养成偶像的全民制作人,每一票都能成为左右晋级、比拼人气、彰显后援实力的筹码。

image.png

  但是,将刷榜行为全部归咎于粉丝有失公允。相比粉丝冲动的爱,一条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链可一点都不糊涂。一些商家利用粉丝的攀比心理,鼓励他们用数据的高低来证明“爱的分量”,甚至有的公司会专门制作明星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培养和刺激刷榜需求。从另外一方面看,刷榜现象还是娱乐圈唯数字、唯流量导致的结果。对不少偶像而言,流量是商业价值的体现,越高的流量就代表更多的人气、更好的机会。然而,一些只靠流量出道的明星偶像们,成名后很长时间里拿不出与流量相当的作品,就会面临失去流量光环的风险,为此只能通过数据造假的方式制造流量担当的假象。久而久之,这类偶像明星们难以启齿的流量刚需,叠加不良商家处心积虑的营销手段,全部都附着在粉丝们发自内心的“为爱发电”,刷榜等行为也就水到渠成。

  这其中,有几个等号需要反思。喜爱偶像就等于投票刷榜吗?刷票霸榜就等于实力担当吗?如果说前者考验是粉丝的“自我修养”,那么后者质问的则是明星的“偶像素质”。毕竟,被爱绑架的行为并不理智,被流量蒙蔽的双眼也看不到星途。无论对粉丝还是偶像来说,刷来的榜单不过是编造的谎言,欺骗不了自己,也瞒不住别人。

  这正是:喜刷刷,众人夸。待清零,笑哈哈。

  大家晚安。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盛玉雷)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