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用好"四力"法宝 典型报道更具魅力

牟同飞
2019年07月08日12:53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用好“四力”法宝 典型报道更具魅力

●一线是新闻的富矿,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洞悉世间万象,发现典型的人和事,聚焦有价值的亮点,需要一双“慧眼”。

●新闻工作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记者在现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有所取舍,都要通过大脑去梳理分析、去粗取精。

●“笔力”不仅是妙手著文章,还在于如何以多种形式和载体全方位展现报道对象的精气神,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为了践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全力提升新闻队伍素质,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走到群众身边,挖掘提炼精彩故事,做亮做强主题宣传。

人物报道品牌栏目《身边的感动》,是台报集团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新闻记者通过调研式、行进式、体验式采访,赶赴海岛、农村、社区,与先进人物面对面,记录时代风貌,把主题宣传做精彩、做深入,深刻展现典型中所蕴含的家国情、中国梦。自2011年至今,《身边的感动》已推出卓玉宝、章晶晶、周海峰、颜曰春等200多个典型人物,创作了一个又一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新闻作品。

跑基层

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

一线是新闻的富矿,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新闻是跑出来的,细节是谈出来的。基层一线,是了解群众、了解社会的重要前沿阵地。唯有沉下心、俯下身,不惜脚力,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以人民为报道的主角,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感知时代的脉搏,发现最动人的身影,听见最真实的声音,从火热社会实践中发掘素材,真实反映所见所闻。

一位步入鲐背之年的老人,入党70年,现已离休31年,本该颐养天年、安享天伦之乐,却还当着一个县级市关工委名誉主任、一个街道关工委顾问,每天上班,心系群众,长年奔波在海岛基层,热心助学帮困。

听闻这些,记者的心头肯定会起波澜。世上真有这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要干到什么时候真正退休?于是,当下决定跑去采访。在此之前,郭口顺的事迹,曾有不少见诸报端。但是,别人嚼过的馍不甜。点点鼠标、打打电话,从材料到材料,毕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第一现场、第一手素材才鲜活,才具有价值。

玉环是台州最南端的海岛城市,当时高速公路还未通,交通不便,堵车是家常便饭。台州日报社由总编辑带队、派出精兵强将,起早赶赴海岛。挤在50平方米的陋室,与93岁高龄、精神矍铄的郭口顺促膝长谈后,我们又走近他的同事及工作对象,深入码头、田间、学校、社区,挖掘最鲜活、最能打动人的故事,寻找最生动的细节,还原最真实的场景。

明眼力

看得见、看得准、看得深

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洞悉世间万象,发现典型的人和事,聚焦有价值的亮点,需要一双“慧眼”。

首先在报道题材上认真研判,严格把关。台报遴选报道对象的首要标准就是人物必须过硬,事例必须感人,记者自己都打动不了的不写。过去,人物典型报道常陷入“高大全”的误区,刻意拔高甚至“神化”,报道主题不接地气,缺少真实性和时代感,让读者敬而远之,难引“共鸣”。

“眼力”不仅仅是眼见为实,而更在于以什么样的眼光来观察。人物典型报道最忌文风浮夸、用词过誉。只有深入挖掘,以平民化的视角,用细节说话,以人性化的渗透,而不人为拔高,才能让普通受众感到人情味,感到平民英雄可信、可亲、可学、可敬,才能激发受众发自内心的呼应。

走进坎门禁毒阳光会所,郭口顺把眼凑近装有戒毒对象尿液的塑料杯,一只手微微颤抖地握着杯子,另一只手紧紧捏着一片细长的试纸,小心翼翼地做着尿检。尿液弄脏了手,他全然不顾。他是那么专注以至于根本没有发现来访者。直到上前与他打招呼,他才缓过神来。

在郭口顺的办公桌抽屉里,塞了不少车票船票,少则一两元,多则十几元。求证同事,一直以来,郭老上岛进山做帮教,义务为青少年宣讲,从不报销一分钱路费、不吃一顿工作餐。

强脑力

潜心善访巧构思

新闻工作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记者在现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有所取舍,都要通过大脑去梳理分析、去粗取精。

“脑力”是新闻工作的指挥中心。脑力哪里来,怎么提升,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按照政治家办报的总要求,始终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切实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职责,把党委政府的要求坚决贯彻到新闻舆论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不仅重速度,更要讲求采写思考的深度。这就需要想得“灵魂出窍”,寻求视角创新,回应读者关切,不断思考怎样在深入人物典型报道中体现社会大爱,注入人文关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脚丈量,用眼洞察,收集到的新闻素材还要脑力去感悟剖析,激浊扬清,去伪存真,这就要用心去旁征博引,环环相扣。在与受访者的问答互动中,让故事更立体、更丰满。

坎门街道关工委秘书长骆石绵与郭口顺并肩作战多年,在接受采访时,他感慨郭老将一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化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使命,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变成一生的坚守,实在难能可贵。

勤笔力

见字如面,直抵心灵

脚力丈量了支点,眼力确认过焦点,脑力生发了灵感,笔力流淌出神采。《郭口顺的初心与坚守》开头一段类似白描的笔力颇为引人入胜,从小切口落笔,犹如电影的长镜头一镜到底,带你走进主人公的传奇:这些镜头感很强、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细节,一下子把读者“拉入”郭口顺的感人事迹之中,在平凡叙事之中润物细无声地凸显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

6月21日,《台州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长篇通讯《郭口顺的初心与坚守》,总编还特地配上评论《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立即激发“刷屏”效应,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点赞郭口顺真正做到了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凭着信仰与信念的力量,与岁月顽强对抗,不服垂垂老矣,永葆蓬勃朝气,永做人民公仆,勇当时代先锋,无愧民族脊梁。

台报又跟进报道,连发数篇后续,《郭口顺:永远的奋斗者》《赤子丹心——郭口顺和他的“五老”团队》《一片丹心护新苗 他们说,郭老是温暖内心的阳光》等等。

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当下,“笔力”不仅是妙手著文章,还在于如何以多种形式和载体全方位展现报道对象的精气神,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充分运用H5、移动直播、微动漫、短视频等技术,推出原创融媒体产品,丰富报道内容和产品种类,吸引广大受众关注、参与和互动。以手绘的形式推出《H5|一位“工龄最长”老人的初心故事》,阅读量48小时内突破13万。

报道发布后,各大新闻媒体公众号、客户端、网站和网民的朋友圈,转发量极大。浙江省和台州市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为这名老党员点赞,要求大力学习宣传郭口顺同志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年1月15日,“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颁奖典礼上,郭口顺当选为2018十大年度人物。

记者只有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写出“沾泥土”“带露珠”“有温度”的力作。只有践行“四力”,才能在媒体融合时代与时俱进,做出典型人物报道的新境界,谱写出光彩的新闻乐章,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作者单位:台州日报社)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